伊斯兰教在广东地区传承研究

2018-03-30 03:37骆诗韵杨建荣
商情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伊斯兰教发展现状

骆诗韵 杨建荣

【摘要】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发源地、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广东是伊斯兰教本土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广东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它特有的岭南文化,使得广东回族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关于伊斯兰教如何传入广东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伊斯兰教传入广东之后,主要以父子授受的濡化方式传承,通过家庭内部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从而达到耳濡目染的目的,将伊斯兰教一代传一代。本文将关注伊斯兰教传入广东的这种父传子受的濡化方式,以此探讨伊斯兰教在广东的发展现状,以及了解在传播过程中伊斯兰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渗透交融,以此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让更多人了解伊斯兰教在广东地区的传播情况及其影响。

【关键词】伊斯兰教 广东回族 宗教传播 濡化传承 发展现状

一、广东的重要地位

广东地处岭南,古为百越之地,简称粤,省会广州。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琼州海峡相望。广东海岸线长,华侨众多,处在中国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为我国的对外交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秦汉时期开辟了从广东的徐闻、合浦(今属广西)出发,经南海到达太平洋与印度洋沿海各国远程航线的“海上丝绸之路”;唐代以广州为起点的航线远达中东和非洲东岸,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通海夷道”;明清时期的航线达南、北美洲、欧洲东部和大洋洲。经历代不断开发,广东成为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南大门,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作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州(古名番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自汉代开始便是国际贸易的商业都市,故有“千年商都”之美誉,同时也是昔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及西方各种宗教传人中国的登陆点之一。伴随着海上贸易往来的开展,许多大食和波斯商人不远千里频繁往来于波斯湾和中国南海之间,将珠宝香料等运到广州,换取丝绸瓷器等商品。

二、广东回族的形成

在广东的中国穆斯林以回族为主,人数占80%以上。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指唐代以来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葱岭以西部分地区)一带的“回纥”人。回族先民在唐宋时被称为“大食人”或“蕃客”,元明时被称为“回回”,延用至今。

广东回族的形成主要与中阿之间的使节往来和商业贸易有关。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以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64-656年在位)遣使唐朝为开端,至今已经1300多年。当时的唐朝和阿拉伯帝国都奉行开明的对外政策,阿拉伯使节和商人开始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来华朝贡和进行贸易,同时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航海技术发达,中阿贸易空前活跃,招揽了大量阿拉伯商人。当时广州的对外贸易属全国之首,首先在广州设置市舶使,负责管理阿拉伯等地外商。宋朝政府大力发展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经商,他们有自己的聚居区、宗教活动中心和墓地,在这里他们可以保持原有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自此大量阿拉伯穆斯林在广州定居,还修建了不少的宗教活动中心——清真寺,其中最有名的是广州的怀圣寺。他们还与当地人通婚、繁衍后代,成为了所谓的“土地蕃客”和“五世蕃客”,这是广东回族的重要来源之一。

元朝,蒙古帝国征服了中亚和东欧之后,主力挥师攻占中国,大批阿拉伯人、中亚人、波斯人随之进入中国,其中包括商人、士兵、学者和上层人士等。这些人当时统称为“回回”,他们被编入蒙古的“探马赤军”,过着亦兵亦农的生活。他们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中原、江南各地,与汉族人长期杂居生活,通婚繁衍后代,于是便有了“元时回回遍天下”一说,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了广东回族的形成。明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的商贸活动,广东与阿拉伯等地的贸易往来自此衰落,加上明朝政府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对穆斯林实行限制政策,穆斯林不得不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另辟蹊径。于是,他们兴办经堂教育和四夷馆等,以传授伊斯兰宗教知识和培养伊斯兰宗教职业人士。在传播过程中,伊斯兰文化与岭南文化渗透交融,从而形成具有广东本土特色的广东回族。

三、伊斯兰教在广东的濡化传承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不仅是广大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而且代表著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伊斯兰教进入广东以后,在广州地区不断传播,影响不断扩大,其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父子授受的家庭式传承、清真寺阿訇的传教、新式教育、报刊和网络传媒等方式得以传播和发展。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伊斯兰教传入广东之后,主要以父子授受的濡化方式得以传承。濡化,是文化传递的方式,指的是老一辈通过言传身教把他们的个人经验和期许传递给年轻一代,并要求他们接受传统思想和行为的方式。这种传承方式的主体一般为家庭内部成员,它的核心是基本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从这个层面上说,广东回族的长辈通过言传身教,把伊斯兰文化传递给年轻一代,从而完成将伊斯兰教代代相传的使命。

广东回族对伊斯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十分重视,在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婚姻中,要求非穆斯林一方履行信仰伊斯兰教的“入教”仪式,保证家庭成员的宗教信仰一致。穆圣说:“凡婴儿初生时,均属原造。以后,其父母使其成为犹太人、或基督教人、或摩尼教人。”所以,许多回族家庭遵循圣训,将家庭教育视为重任。回族家庭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是穆斯林,小到待人接物,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受其父母行为举止的潜移默化。他们从小就要接受穆斯林式的教育,父母会在孩子出生后请阿訇给他起一个经名,在孩子学会说话的时候就教他念清真言、作证词,让孩子知道穆斯林信仰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一生坚持自己的信仰。除此之外,穆斯林家庭一般都藏有许多伊斯兰经书,父母会给孩子们讲先知的故事和《古兰经》的一些章节,他们注重德育培养,时常教育孩子们要像先知们那样具有高尚的品德。当孩子到4岁时,父母就会送他到清真寺学习阿拉伯语,逐渐培养穆斯林的生活习惯。等孩子长大时,要像大人一样封斋、天课、做礼拜等,尽穆斯林义务。

四、广东穆斯林的生活现状

目前,在广东工作、生活的外来穆斯林约30万人,其中来自国内各地的穆斯林(主要是西北地区,如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5万多人。外籍穆斯林(主要是来自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15万多人。有广东户籍的本地穆斯林约3万人。且广东回族穆斯林人口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据调查发现,广东省穆斯林主要集中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的小北路、中山八路等地区,已形成了中外穆斯林聚居的社区。自21世纪以来,许多内地清真餐饮经营者进入广州地区,珠三角清真餐饮业因此蓬勃发展,兰州拉面馆更是随处可见。随着穆斯林人口的逐渐增多,在穆斯林社区里也多了不少的清真便利店和超市,他们可以买到清真肉食品以及其他清真副食品。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广州越秀区的光塔路,古代称为“大食街”,因有大批的大食人和波斯人聚居而得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灯塔,即现今座落在光塔路的怀圣寺光塔,自唐宋时期起,便是外来商船前来广州的导航标志物。如今的光塔路和曾经的“蕃坊”中心已相距甚远,但仍然有大批回族、满族居民聚居与此,而且光塔路两旁有经营伊斯兰清真食品、服饰、日用品的商铺,适逢伊斯兰教礼拜日以及每年的古尔邦节、开斋节等大型节日,著名的怀圣寺便吸引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前来做礼拜和参观,场景十分热闹。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经政府批准建立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共9个,其中包括广州4座、肇庆2座、深圳1座、珠海1座、东莞1座,惠州的1个礼拜点。随着广东穆斯林群众的增多,这些清真寺和临时礼拜点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日常宗教生活需要,近年来政府实施各项积极举措,再加上伊斯兰教各界人士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宗教活动临时点被建立起来供穆斯林群众做礼拜。广东穆斯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生活得到当地政府的尊重和保障,伊斯兰文化与岭南文化渗透交融。

五、结语

纵观广东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伊斯兰教自传入广东以来,一直本着融入岭南本土文化、积极与社会相适应的理念传承和发展。伊斯兰教在广东地区受众面积大,一方面是由于伊斯兰教主张和平、勸善戒恶的教义与其他宗教相通,另一方面也正因其自身的教义精神所包含的魅力而吸引人信教。

此外,生活在广州地区的广大穆斯林乐善好施的品德受到当地人们的赞美,他们与当地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人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共同为和谐社会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伊斯兰教发展现状
中国穆斯林与中国传统节日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
伊斯兰教苏菲派人神和谐关系探究
伊斯兰教纯属躺着中枪(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