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设计

2018-03-30 03:26励继红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励继红

摘 要: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使学生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不断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并由此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公共艺术教育 教学设计

一、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源自19世纪的欧美,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并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能力。目前,国外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增大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香港大学甘阳先生说,公共艺术教育“就是一个人自我超越的问题”。

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强调主观和个人展现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将各种知识通过具体的艺术行为进行展示,并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进行完善。随着社会的变化,艺术的观念、元素在不断更迭、创新。从教师角度来看,需要引领学生进入艺术世界并产生共鸣,并不断完善其艺术的体会能力和审美观念。对学生而言,努力培养对生活的思考和洞察能力,进一步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目前,我国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应增加实践性的内容,因为艺术的意义就是对生活最纯粹的体验,公共艺术教育就是不断深化学生对艺术实践的理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选择公共艺术教育,以此达到培养知识广博、个性充分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的目的。

二、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成为认知的主体。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有较大的不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利用教学情境对知识进行建构和协作学习。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使学生既能够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又能够提高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并由此开发艺术创作潜能。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设计中,借鉴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运用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建构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量取决于他们建构知识的能力(自身及个人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他们记忆书本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上升为自身可意会的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最终落实到提高课堂质量、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上。

3.教师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提倡,教师应从教育者向引导者转变,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评价、相辅相成,使学生在良性的相互协作中主动进行知识建构。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学生角色设计等。

1.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既要考虑理论知识的传授、知识的传输,又要有艺术实践项目的开展,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实现技能提升,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让实践引导理论的良性循环。教学过程设计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组织、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首先,特别需要教师用大量艺术作品和学生一起分享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和把握;其次,教师需要安排或带领学生通过观摩、采风等方式加强对知识的认知。

2.教学方法选择。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注意力曲线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以便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或不那么集中的时候,通过引导其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关注度,以此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师每20分钟的讲授之后安排或分享,或提问,或讨论,或游戏等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可播放与教学相关的小视频等导出下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有大量资料作支撑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以《经典作品赏析》课程的“摄影”为例,教学设计以2课时80分钟为一个教学单元。

可以看出,学生在这80分钟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中承担了主要角色。正是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有了参与感和互动,不仅抓住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还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3.学生角色定位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好奇和好胜中有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大家既各负其责又相互协作不断进步,如将学生分为内容回顾组、优秀作品分享组、课后总结组等。

①内容回顾组。用几分钟的时间对上周课程内容进行回顾,由内容回顾组一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进行,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回顾当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②优秀作品分享组。教学中如能分享更多有正能量的、积极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周由经典作品分享组一名同学分享来自学生自己的、能引发大家思考的作品,视频、PPT均可。

③课后总结组。教师讲授完本课内容后,由课后总结组一名同学对知识点进行再梳理,以此提高学生整理资料、总结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念,不仅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管理和考核管理上也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

1.基于教学的管理以学生为主体,赋予学生不同的管理角色,不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增强团队归属感。如按照教学管理职能不同,把学生分成纪律组、反馈组、助教组等小组。纪律组负责考勤与课堂秩序的维护,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反馈组负责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并主动跟老师反馈,以便教师更有效地开展课程教学;助教组协助教师课堂组织、内容分享等,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积极互动。

2.基于考核的管理应强调过程考核,以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公共艺术课程可以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根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增加其所占的百分比,真正将考核的注意力放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只是提交的作业。另外,藝术实践活动的过程、观后感、报告等也可以作为考核依据。

五、完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的建议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在“教”,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求学生能主动探索知识及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1.教学目标分析。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法包括归类、层级、信息加工分析法及解释结构模型法等。

2.丰富的教学资源。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明确学生学习中所用的资源种类及作用,以提供高质量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帮助。

3.适当的补充和练习。在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挑选出与课堂所学知识内容相关并能针对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及时提供合适的补充资料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赵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声乐教学模式研究[J].音乐创作,2012(3).

[2]赵梦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元化教学模式[J].学园,2014(31).

[3]陈晓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师范类教学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36).

[4]叶欣.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3).

[5]朱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J].青年科学,2010(8).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