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美育资源 开启美丽之旅
——2016年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渗透策略

2018-04-03 02:07陈雪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画卷美感美育

陈雪雅

(厦门市集美区西亭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1]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美感能力的培养。但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下,大多数教师和家长依然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美感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出现严重滑坡。因此,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编写部编新教材,再度将美育提到重要的位置。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欣赏,开启美的直观体验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阶段(7—11岁)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部编新教材也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加上小学生识字量偏少、知识积累不足、审美想象能力低等客观因素,安排相当数量的图片和文字,迎合学生视觉享受,调动学生视觉感官,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2]

如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板块,一幅色彩斑斓的春景图,巧妙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久久难以移开视线。迎风起舞的柳枝、欢快歌唱的鸟儿、五彩缤纷的花草、缓缓流淌的小溪共同绘制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让学生在积累四字词语的同时,心情愉悦地进行了一场视觉美的旅程。

正是美丽画面与优美文字的结合,让学生能畅游于语文知识的海洋,在一幕幕精彩画卷中感受美,学会欣赏美。这种形象的感知、简单的欣赏,开启了学生美的直观体验。

二、朗读,推进美的二次体验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朗读作为一种有声音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意境和课文主人翁的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3]因此,部编新教材选入很多中华民族经典著作,如古诗、儿歌、童谣、绕口令等,这些作品对仗工整,词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在反复吟诵中,能让人感受到作品独特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同样是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板块,四字词语不同形式的反复品读(个别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师生读、拍手读、全班读等),让学生逐步感知春天如画的美景,仿佛耳畔响起了春天的交响曲,闻到了花草的芳香,听到了鸟儿们欢快的歌声,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感。[4]

语言文字是思想和感情的载体。朗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其内在情感,使他们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对学生停顿、速度、节奏、语调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带领学生真正设身处地进入到文章中,细细品读语言文字的奥秘。

三、想象,走进美的深入体验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在美的创造过程中如同一只鸟的翅膀,有了它才能翱翔在广阔的天空,展示它们与众不同的身姿和美丽。而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进而欣赏到绝胜的佳景、动人的情思、美妙的旨趣。

如教学《树和喜鹊》一课,引导学生想象,当喜鹊们叽叽喳喳地打着招呼飞出去后,它们会飞到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在具体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们化作一只只快乐的小喜鹊,飞过了无数的地方,来到了美美的海滩、高高的山坡、绿绿的草地,看到了盛开的鲜花,听到了海浪的声音,闻到了果子的香味,收获了一场场美的感官之旅。

学生的想象是有无限潜力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帮助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富有激励性语言的引导下,将课文内容留白的部分填满、填美,一次次畅游于美妙的知识海洋中,用自己美的描述,收获美的视觉盛宴。

四、创造,描绘美的生活画卷

创造美是美育的根本目的,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美的感受和形象运用于实践,学会表现美和创造美。[5]低年级写话就是这一能力的最好体现。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需要,选择好词佳句,借景抒情,真实生动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创造新的形象和图景。

如教学《小池》这首古诗时,让学生拿起画笔,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泉眼、树荫、流水、小荷、蜻蜓等景物再现于画卷上,并写上自己想说的话,在对语言文字的再创中,进一步感知美丽夏天的意境,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文是图的注解,图是文的补充,让学生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在脑海中留下五彩缤纷的世界,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善于想象,敢于想象,那么一幅幅美丽的生活画卷终将跃于纸上,栩栩如生。

综上,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综合运用“欣赏、朗读、想象、创造”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真正达到教育育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1]刘永幸.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20).

[2]杨翠琴.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0).

[3]王玉华.在语文教学中强化美育渗透[J].教育科研论坛,2007(8).

[4]陈春林.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学园,2014(28).

[5]付立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

猜你喜欢
画卷美感美育
中国画卷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罗米的画卷
绘就最美生命画卷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