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8-04-03 02:07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维教学学生

刘 浩

(莱州市云峰中学,山东 烟台 261400)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而“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激趣引航,架设通向创新的桥梁

走向创新的基础是怀疑、思索,如果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提出疑问。只有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设起兴趣的桥梁,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有温度的氛围,愉悦学生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论述中指出:“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能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质。”[1]教学中,笔者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而采用“你说我听”“先学后教”的方式,教在学生疑惑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即使遇到学生陷入思维的困境,课堂出现冷场时,教师也应停下前进的步伐,等待学生一起慢慢往前走。

(二)完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设置富有挑战性、实践性的开场吸引学生:如听一则睿智的幽默小故事、猜一个谜语、展示一副自己创作的对联、“为你读诗”等,成为使学生产生学习期待的兴奋剂。借助多媒体、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如学习《昆虫记》时播放昆虫世界影像,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走进“荒石园”去看一看;学习《山市》时,借助电脑动画,展示“山市”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应文中表时间顺序的词语,轻松梳理了文本脉络。

二、环节发力,引领步入创新境界

(一)读文教学,提升思维的深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笔者主要引导学生由浅层阅读向深层次阅读迈进,挖掘文本深层内涵,训练思维的深度。如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引导学生思考:托尔斯泰的坟墓并不美,为什么用“世间最美的坟墓”做题目?在解读了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养成了深度思维的习惯。从《妈妈喜欢钉钉子》中,学生读出了社会的进步,读出了年轻一代和老一代意识上的分化。学《珍珠鸟》时,有的学生认为“我”对小鸟的关爱是从软禁它的自由开始的,小鸟的悲哀在于一出生就被斩断了飞翔的翅膀。笔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二)听说教学,培养思维的广度

课前5分钟常设一个 “美文共赏析”环节,学生听读,回答问题,交流阅读时捕捉到的精彩之处,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又训练了概括整理、提炼信息的能力。为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举行“今日说”、故事新编、龙头续尾、挑战名家等活动。“今日说”要求学生就学校或班级中发生的某件事各抒己见。故事新编是把已有的成语故事或童话故事进行改编,如改编《龟兔赛跑》《两只青蛙》《皇帝的新装》,要求故事编得合乎情理,寻求不同思维结果。龙头续尾,由教师或学生讲述一个故事的开头,这个开头具有可发展性、选择性,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想象,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挑战名家,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如为《冬夜的灯光》另起题目,学生提出《雪夜明灯》《那人·那夜·那雪》《暖灯》等题目。既使学生说话能力得到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的能力。当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与同伴的赞叹中得到肯定时,会更积极地投入创造性的学习中。

(三)作文教学,发展创造性思维

作文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重要渠道。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读写结合。“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结合课文的阅读来写文章,是一条十分有效的写作训练途径。”[2]不仅是语文课本,课外阅读的美文同样是读写结合的素材,主要形式有续写、扩写、读后感、文评等。如学习《发现》一课,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果诗人闻一多看到今日的中国,会“发现”什么?又如阅读《麦琪的礼物》,续写故事,学生写出了十几种结局。再如读一本书,看一篇好文章,引导学生写感想型、评价型读书笔记,班级举行“读书报告会”活动,让学生有所读、有所记、有所思、有所悟、有所享。

2.模仿练笔。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也是创造的第一步。”[3]如学习《荔枝蜜》,笔者让学生也以“感情”作为线索,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篇作文;学习《死海不死》,让学生模仿标题模式进行命题;推荐阅读《最后一片叶子》,模仿写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阅读冰心的《笑》,学习采用复迭式结构做文章……模仿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写作的欲望,也搭建了通向自主创新的阶梯。

3.自由创作。学生习作不能总是借人根骨,阅读、模仿归根到底是为了自主创作。在大量阅读和充分模仿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下马探花细细赏,撷花入文勤练笔”。文学是用来反映生活的,没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鼓励学生聚焦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如叙利亚战乱、安居工程、反腐倡廉、生态文明、十九大报告、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等,纷纷出现在学生笔下。如看了共产党员廖俊波的故事,笔者引导学生从人民公仆的角度挖掘素材,学生写下了《牵挂你的人是我》,感悟到“心里装着人民的人,人民心里也永远装着他”;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队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屡遭错判,成为学生谈论的热点话题,笔者引导学生就女队接力赛展开讨论,以“我看冬奥会”“从女队接力说起”写评论,学生感悟到“规则的美丽应该在于抛却国别和场合”“只有公平、透明的规则制度才能得到认可”。又如班级设置作文“光荣榜”,奖项有“最佳语言奖、最佳选材奖、最佳立意奖、最佳结构奖、最佳题目奖”。教师还把有新意的习作当作范文重点讲解,力求使学生习作不落俗套。鼓励学生写人之所未写,言人之所未言。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写出如《我想有个后妈》《停电也美丽》《新马说》等创新之作。

[1]卢京秀.浅谈创新教育[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2):144.

[2]沈龙明,肖建红,任献新.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246.

[3]王礼平.学习和模仿课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中国民族教育,2014(5):44.

猜你喜欢
思维教学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