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盟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助推器

2018-04-03 02:07严明慧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图书班级家长

严明慧

(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福建 大田 366100)

生活即语文,从大语文的角度来看,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作为构成语文要件的课外阅读,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阅读教育理论研究者、阅读推广人斯蒂芬·克拉生教授指出:“阅读对增进阅读理解、写作风格、词汇、拼写以及语法等能力都有帮助。”[1]小学是阅读的起步和奠基阶段,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引导行为的恰当与否,将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甚至是整个阅读体系的构建。因此,要形成家校联动局面,巧妙激趣、科学引导,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为其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好基础。

一、默契联动,综合开发阅读书源

书源是学生的阅读基础,是影响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家长要多动脑,巧施力,为学生课外阅读扫清基础障碍,多给学生创造亲近书籍,特别是亲近自己喜欢的书籍的机会。

1.开辟“热门推荐专区”。学校馆藏图书借阅存在局限性。一方面,借阅时间受限。因班级多、学生多,学生难以借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另一方面,借书随意性大。小学图书馆基本为开架式,书架上图书琳琅满目,学生容易挑花眼,糊涂借又糊涂还,浪费时间,影响阅读。为提高借阅效率,语文教师可先到图书馆系统了解图书分类,在图书管理员协助下,分阶段挑选出学生喜欢阅读的图书,开辟“热门图书推荐专区”。借阅前,在班级开展借阅引导工作,做到有目的推荐,有重点选择,帮助学生走出借书误区。

2.激活虽优即汰图书。升入中学后,学生在小学拥有的图书成了“过时图书”,这类图书数量大,废之可惜,要合理进行二度利用。小学毕业前夕,学校可专门针对毕业年段开展图书回收活动:开设“爱心图书回收站”,举行“告别小学图书捐赠仪式”,开通大手拉小手一对一赠书通道,为回收、捐赠的图书盖上专用印章,向捐赠者颁发图书收藏小证书,鼓励毕业生贡献出自己的过期图书,让它们继续为学弟学妹发挥阅读能量。

3.漂流分享闲置图书。在大阅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每名学生都逐渐积累了一批属于自己的私家图书。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图书被反复阅读的机率少之又少,它们长期积压在书架上,成为摆设。其中有部分书籍是由父母购买,学生并不喜欢,也因此被长期搁置。让这部分“不动”的图书流通起来,最行为之效的办法是,鼓励学生把这类图书带到班级与同学分享,让不同的阅读对象提升闲置图书的温度,显示出它们的原有价值。同时,来自不同家庭的图书,让不同班级的图书角显示出不同的特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形成年级阅读联盟,组织年级图书漂流活动,提高图书流通率,让班级藏书为更多学生服务。在漂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创意交流活动,如互赠书签、阅读笔记交谊会、超级阅读对对碰等,增进同学间的互动交流,激活大范围思维碰撞,实现阅读突破,提升阅读品质。

4.正确引导自购图书。由于学识水平、阅读个性等原因,家长容易产生盲目购书行为,直接造成阅读导向性偏离。例如,不少家长只凭借孩子的喜好或自身的阅读习惯,集中购买一两类图书,如图册或漫画书等,或文学特征明显的童话类图书,容易造成阅读上的“偏食”。小学阶段的阅读根基一旦出现偏差,将影响学生良好阅读格局的形成。家长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与班级其他家长交流协商,集思广益,采用捐款+集资的办法,由阅读经验丰富的家长或教师罗列适合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根据书目选购图书,有效避免购书的盲目性,丰富私家书架的同时,也丰富班级书架,拓宽阅读面的目标就能在丰富书源的过程中慢慢实现。

二、精心营造,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一)营造宽松的家庭阅读氛围

1.开辟“阅读小天地”。引导学生阅读,给予学生庄重的阅读仪式感,能激发其阅读的渴望。吉姆·崔利斯认为:“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更重要得多。”[2]家长要善于创造条件,将阅读环境布置得简洁、大方。如准备阅读小书架、小桌椅、小靠垫等,辅以恰当的装饰、摆设,开辟出独立的“阅读小天地”,引发阅读渴望,有效排除干扰,促进学生静心阅读,享受阅读乐趣。

2.增加生动的阅读元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家庭教育专家反复强调: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不同途径,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教给家长,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尽量从手机、电脑及各种应酬中抽身出来,多陪伴孩子阅读,鼓励家长巧妙地把有趣的元素融合在家庭阅读活动中。如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可以为孩子朗读、讲故事、做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中高年级学生的家长可经常和孩子随意聊书、举办家庭阅读沙龙、在朋友圈发布亲子阅读信息等,尽量把阅读变得灵活有趣。

(二)营造活泼的班级阅读氛围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群体共读是小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式,因为时间、形式甚至内容相对统一,具有起效快、质量高的特点。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吸引学生的阅读目光。

1.丰富图书推介模式。鼓励学生把看过的好书介绍给他人,共享阅读乐趣。每周安排一次图书推介会,每次一主题。以高年级阅读推介会为例,教师可根据语文课教学进程,开展主题式阅读推介。如教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走进我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阅读推介会;教完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后,开展以“沈石溪动物小说”为主题的图书推介会。鼓励学生创新推介形式,如讲故事式推介、阅读经验介绍式推介、读书卡式推介、海报式推介等。让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热度,激发其阅读热情。推介结束后,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生阅读推进过程,开展好后续阅读交流分享活动。

2.丰富阅读交流方式。阅读交流展示活动能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推进深层次阅读,这种推进作用在越低的年级表现越突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3]学生阅读期间,教师要注意采集学生阅读信息,组织多样的阅读交流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阅读故事会、美文朗诵会、笔记展示交流活动、品读经典微型沙龙等。以低年级交流展示活动为例,教师根据绘本主题阅读设计“故事表演”的展示形式,展示活动由如下环节构成:(1)确定主题;(2)拟写展示流程,设计报名表和评分表;(3)报名,确定展示方式;(4)展示交流,收集文字影像资料;(5)小结、整理、分享。巧妙地把展示会变身为“书虫T型台”,激发学生展示热情,以展示促阅读。

三、放慢动作,建立牢固阅读共同体

1.放慢动作,亲子共读。美国教授托马斯·纽柯克提倡“慢阅读”,他认为,这是从文字中发现更多意义和乐趣的一种方式。慢阅读,是指用足够的时间,沉潜在一本书中,不急于“赶路”,而是“慢慢地欣赏”。台湾名师李玉贵也认为阅读是一种慢动作,她在“阅读慢动作”中告诉孩子:“自己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主要依托读物中艳丽的色彩、多变的图像,借以少量的文字加上富有童真的想象来理解读物。常见的共读方式有两种:一是引导学生看自己喜欢的绘本或图册等,把故事讲给父母听;二是父母讲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习得”阅读。不管是何种方式,推进的过程往往是缓慢的,有的需要不断重复再现。父母要学会放慢脚步、耐心陪伴,让孩子在有条不紊的氛围中度过安静的阅读时光,在平和的节奏中享受阅读之美。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保护阅读的积极性乃为第一要诣,只要有阅读的愿望,有主动阅读的行为,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2.放慢动作,师生共读。在共读中,教师的角色同样不可或缺,只有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阅读,方能形成较完整立体的阅读共同体,使阅读更具连贯性、承接性和互动性。师生共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专业的引领上,主要采取以下做法:教师和学生约定期限,同读一本书,做好记录,互相监督;阅读结束,将同读活动延伸到阅读分享会上,在分享会上和学生聊阅读内容、阅读感悟、作品特点、塑造人物方法……在活动中,教师承担阅读和引导双重角色,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阅读状态和动态,有利于凝聚群体的阅读能量,形成阅读圈,进一步推进阅读。

四、变式评价,强化持续阅读动力

适时鼓励、灵活评价是激发学生阅读动力的有效手段。针对小学生的阅读评价方式要相对宽松,不拘一格。教师、家长需齐心协力,共创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推动学生持续阅读。

1.建立主流评价机制。良性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持续阅读的动力源。在引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学校根据学生的阅读广度、深度等指标,给予正面评价,肯定其阅读行为。如印发阅读成长档案或阅读存折,在阅读成长档案中,除了设置阅读时间、书目等常规栏目外,也设置签字环节,把家长阅读设入档案中,孩子阅读家长签字,鼓励家长阅读由孩子签字。有意强化阅读的仪式感,提升家长的监督力和责任意识,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推动亲子阅读,改变长期以来家庭在教育孩子中的从属地位,提高阅读质量。除了上述学校与家庭合力完成的阅读评价外,学校可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在班级开设阅读专栏,展示周、月阅读之星风采;也可根据班情实际,设计阅读先锋夺冠量化表,量化阅读行为,评选读书小博士等;还可结合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印制专门的阅读章,制定具体阅读争章办法,开展系列争章活动,让相对静态的阅读变得活泼多彩,以这些外显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强化学生与阅读之间的长期关系。

2.创建非主流评价方式。家庭更便于也更适合实现非主流评价。从普通意义上讲,非主流评价具有灵活、轻松、多样等特点。家庭为学生阅读设置的奖励措施应具备这些特点,显示出评价行为的温度,让学生更容易感知,更频繁感受。如给阅读兴味正浓、表现不错的孩子丰富多样的语言鼓励;满足孩子买一样喜欢的东西的要求;为孩子做一份特别的食物;带孩子去做一件感兴趣的事;忙碌的家长特意请假,多花一点时间陪伴;适当延长孩子玩游戏或者看电视时间……让孩子在奖励中直观感受阅读价值,为形成稳定持续阅读助力。

以上为家校联盟、共同携手、助推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只是引导学生迈出阅读之步的基础。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方向和目标后,指导其掌握正确阅读方法,进一步激发持续阅读动力,分阶段考量阅读质量等工作,都有赖于家校联盟,方能逐步完成。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利用家校二者之间的互补优势,达成一致目标,反复强化,才能形成更强大、有效的助推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最终实现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品质、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

[1](美)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M].李玉梅,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17.

[2](美)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梅莉,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2:4.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图书班级家长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图书推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心中的好家长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