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研究

2018-04-03 02:07肖祎宣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肖祎宣

(莆田市秀屿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莆田 351146)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写话转入写整篇的作文,跨度比较大,很多学生又缺少正确的写作方法与写作兴趣,甚至谈“作”色变。作为中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时,就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消除习作中的畏惧情绪,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习作平台,并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讲评、修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广泛猎涉,加强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生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视野开阔了,词汇量增多,遣词造句的能力就会不断加强,则写作时就会构思比较巧妙, 布局比较合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名篇名作,读后把好词佳段摘录下来,并要求背诵摘录的好词佳段,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让自己的文章更生动形象。

三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知识面较窄,而课外书籍浩如烟海,如何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培养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好从童话故事、儿童题材的书籍等入手,积极引导学生从最感兴趣的“听故事、读故事”开始,逐渐增加自然科学、地理风光、历史典故等内容,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采撷丰富的写作素材。例如,笔者向学生推荐《王尔德童话》《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中国历史故事精选》等,这些书籍故事情节有趣,学生喜闻乐见。家长也希望孩子增长知识,因此,要求家长经常对学生讲解书籍内容,无形中促进学生理解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再如,笔者给学生布置一篇比较事物的作文。有个学生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但是喜欢看书,而且看的书比较博杂。他写了一篇《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区别》,从两种仪器的功能、成像的原理等进行详细比较,俨然是一名通晓科学的小博士。此外,笔者还推荐学生看与年段特点相符的范文,要求学生将自己印象深刻的词、句、段用专门的本子摘抄下来,认真体会,模仿学习,以丰富写作语言,使文章或形象、或生动、或感人。

二、体验生活,观察细节

作文贵在真实,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细节,才能细致全面地了解事物,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对孩童来说,世界万物都是新奇的,都充满诱惑力,引导学生用童心去看世界,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在写作中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不同体会、对事物的不同感悟,写出具体、实在、鲜活的内容,写出五彩斑斓的童心和童趣。

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今天》,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发挥。但学生大多是记流水账,简单罗列一天的流程,整篇作文平淡无味;或是一味地模仿范文,没有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显得不够真实。点评时,让学生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再写一篇,如一进家门最先看到的人是谁?他(她)脸上的表情怎么样?是高兴还是烦闷?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心情?尽量引导学生对一个事物深入观察、细致观察、带着思考观察。经过点评指导,学生再次书写的作文,内容就贴近生活,有喜、有忧、有怒、有趣,真实感人。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挖掘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并进行细致观察,久而久之,学生就懂得从生活中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一气呵成。

三、激发兴趣,建立自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要在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巧设情景,创设条件,淡化“指令式”的作文,不断引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表达的欲望。

在习作课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生活资源,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利用他们好奇、急于探知奥秘的心理,学生求知欲强烈时,学习兴趣就浓厚。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地方新闻,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从生活中撷取素材,鼓励写真实的生活。如写游戏活动的作文,组织学生开展比赛活动、各种各样的游戏等,努力把他们喜欢的游戏玩一玩,做到人人参与,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兴趣。结合习作内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相关读物,教他们品读、鉴赏,并指导他们做读书卡片。开始时,不要硬性规定写什么内容,只要学生写出来,哪怕是一个字,都应该给予肯定。对于内容中流露出来的错误思想,教师不要马上给予驳斥,而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与其沟通。对写作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成语用得贴切、新颖,也要极力表扬,激发其写作的动力。这样,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建立起自信,不断激发写作的兴趣。读书卡片建立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丰富了词句、素材。当然,学生在模仿的阶段,教师应教他们学会学以致用、推陈出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收获学有所得的满足感。

四、去芜存精,不断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写作自古就有“推敲”而精益求精的典故,由此可见,修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增强了,写作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在指导修改习作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式、方法。学生的习作往往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写的时候不是特别成熟。因此,笔者要求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上几遍,修改文章中有明显错误的、使别人看不懂的、与事实明显不符的字词句。讲评完后,指导学生细心体会教师的讲评与在习作上所作的符号、眉批、总批等,对照自己作文的差距和不足,再细细审视、品读、修改。此外,笔者还将学生按习作水平高低进行搭配,每四个人一小组,选择小组中的一篇习作,共同讨论修改。让学生看看文章是否符合习作要求,结构是否合理,词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真实,标点是否正确。学生的年龄相仿、思维相似、想法相通,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接受同伴善意的提醒和中肯的建议。学生互相修改习作的过程,既养成写完作文必修改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喜梅.浅谈如何写好作文[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197.

[3]王晓秋.浅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途径[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10):67.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