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贫困家庭的行动困境与社会支持研究

2018-04-03 06:34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困境贫困户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094)

自2013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以来,扶贫、脱贫已经不只仅是中央政绩的考核规范,更上升为国度开展战略。本文选取山东省作为扶贫案例,县域贫穷主战区在乡村,贫穷主体在农民,而影响农民致富的缘由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贫穷村民致富行动遭到限制,即堕入行动窘境之中,故以行动窘境作为问题提出,从社会支持理论角度探寻化解机制。

一、农村贫困家庭行动困境分析

(一)农村贫困家庭行动困境的表现

1.人均收入偏低,生活质量较差。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偏低是形成贫穷问题产生的主要缘由。人均年收入也依赖于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致富才能和致富价值。居民的收入情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程度和生活质量,成员可支配收入较少或简直没有可支配收入是贫穷问题产生的主要症结。

2.交往范围狭窄,关系资本欠缺。贫困家庭成员狭窄的人际关系是他们获取资本、脱贫致富的绊脚石。而与贫困家庭的亲属血缘、工属业缘交往相对闭塞,使其呈现相反的“差序格局”现象,人为阻隔的边际关系,是贫困家庭行动自觉的障碍,严重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生产和情感的基本诉求。

3.竞争能力不足,价值彰显有限。贫困家庭成员参与社会竞争、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水平低下是行动困境的内在原因。个体成员的劳动报酬与其为企业或社会创造的价值呈正相关。而当前贫困户,其参与竞争的能力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仍显不足,故而得不到足够的回报过上富足的生活。

(二)农村贫困家庭行动困境的原因分析

1.农村社会与城市文明之间失序。从历史沿革来看,人类社会每一次的转型都对整个社会结构、发展方向以及民众生活产生深层次影响。就中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期而言,宏观背景下的城乡发展不协调、甚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二元对立,则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屏障。

2.行动能力与社会期望之间失衡。整个社会对贫困村民及村集体行动能力或者说有效脱贫致富能力还难以形成认同和共识,甚至出现对贫困县的真实等产生质疑的情况。此外,农村社会的不良风俗,包括嫁娶彩礼重、各种形式的攀比,给外界造成不良影响,会对社会扶贫造成一定的误导。

3.个人感受与群体关系之间失常。情感性支持是社会支持理论中的重要维度,还是立足于贫困户个体微观层面的行动能力的测量标准之一。贫困户心中的枷锁还需自己主动祛除,个体与群体之间、家庭与成员之间、家庭与集体之间都需要互相建立必要的情感补偿和理性沟通渠道,带来行动能力增能。

二、社会支持对于行动困境家庭的解决途径

(一)社会结构的支持

社会结构功能的协调支持作用对于化解集体搭便车困境有着重要意义。贫困家庭的行动困境首先表现为行动积极性的缺乏,有学者则将这种贫困现象表述为“能力贫困”,表现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低”存量。理想社会或者说是成熟社会的发展在逐步向结构化、功能化、系统化转变,从而让社会成员能够获得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

(二)社会共识的凝聚

社会共识的凝聚作用,对改善行动困境者资源弱势和地位固化有着显著成效。集体行动困境的另一表现就在于集体行动无效,或者说行为结果不能对客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说利益分配固化是体制问题,社会地位的固化则是深层次的意识问题,而之所以将社会地位固化原因归结于公民意识,主要是从地位产生的由来而言的。

(三)个人情感的补偿

对个人情感的补偿作用,在群体行为理性重塑与社会价值重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支持理论内涵中的情感性支持,正是对集体在行动过程及行动结果的一种有效补偿机制之一,其目的在于保持集体活力、加强成员对集体的归属感,激发集体潜力和创造力,以此来提高集团整体行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三、山东省有效化解农村贫困家庭的行动困境的策略分析

(一)对于贫困人口进行有效统计

对申请贫困的人员进行精准的资格筛选、统计建档立卡人员是扶贫的首要工作。做好贫困人员资格认定、条件的筛选与建档正是贯彻“精准扶贫”的中央政策,也是为脱贫保质保量,有针对性、精准化解决贫困难题,“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思路需要厘清。只有筛选出确实贫困的人员是才能保证后续扶贫工作的顺利展开,扶贫规划的顺利实施,进而提高后续扶贫工作效率、保证扶贫项目的针对性和扶贫资金的准确性,真正实现精确扶贫、实效脱贫。

(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不断探索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出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量是扶贫的关键工作。贫困靠“扶”不仅解决不了农村当下落后困境的现实问题,对山东省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未来的发展也会留下“后遗症”,更严重地是使贫困村民养成思想上的惰性难以激发出他们的生产动力。

(三)加强专项扶贫项目的规划

各类支持资源实现整体性的规划、各类项目进行针对性安排是扶贫的中心工作。既然要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就要依托于项目扶贫、工程扶贫等“以工代贩”的方式催生贫困家庭的行动能力。扶贫项目的制定与申请需通过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调研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客观原因,组织山东省相关人员制定脱贫方案,设立具有针对性的各类扶贫项目,以面对不同情况、种类的贫困,开展有效的专项扶贫工作,以最少资金、最小代价做出最好成果。

(四)建立贫困户脱贫的奖惩机制

建立合理的贫困户脱贫奖惩制度,提高扶贫质量和效益是检验扶贫工作成效的兜底之策。国家的扶贫工作措施之一就是兜底一批绝对贫困户,而如何做到兜底以及怎样确保兜底真实性、可靠性是该项政策实施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也要防止一些村干部为政绩扶贫而脱离本村实际,“大跃进”式扶贫。

贫困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当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处。在新政策环境下,扶贫工作仍要以贫困家庭为主体和对象,以为他们致富减少制度障碍、提供优化合理的基础服务为目标,以提高集体行动的质量和效率、制定科学有效的扶贫方案、把握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基本原则的方式,最终在村民集体与家庭成员个体资本互构、情感互补的扶贫业态中增强其致富行动的能力,进而引导家庭成员走出贫困困境,通过家庭脱贫、到整村脱贫,逐步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扶贫价值追求,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困境贫困户
困境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