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数学情境教学导入策略

2018-04-03 02:07林振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桃子数学知识创设

林振强

(漳浦县杜浔中心学校,福建 漳浦 363215)

情境导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少导入效果不佳甚至毫无效果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预设时没有充分了解“学情”,实施时没有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致使导入流于形式,失去实效性。因此,教师应从“儿童的视角”来实施数学情境导入教学策略,让导入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一、生活情境导入:贴近儿童生活,突出真实性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时的生活原知情况,巧妙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导入:或是生活中运用到相关数学知识的生活情景,或是跟相关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物品的呈现,或是某种生活现象重现等。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之中。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用小数表示数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含有小数的大量生活物品、学习用品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先播放录像——“晓莹家中的小数”:画面一,班中同学晓莹向大家展示了她妈妈最近到超市买的牛奶、抽取式面纸、茶杯、红烧排骨面等生活物品,并一一介绍其价格;画面二,晓莹在她家书房里向大家介绍最近买的书的价格;画面三,晓莹在她家客厅里向大家介绍客厅里水果的价格等。通过录像引入生活中的小数,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使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故事情境导入:富有儿童色彩,突出趣味性

小学生形象思维突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讲故事是最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形式之一,一个富有趣味的故事往往能够一下子调动学生的情绪。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特点,立足学生特点,体现儿童色彩,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如教学“0的认识”,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在导入新课的环节创设了如下故事情景:先用课件在屏幕上出示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猴妈妈和一只小猴,旁边有一棵桃树,树上挂着5个桃子。接着教师讲故事:“猴妈妈为了检查小猴的数学学得好不好,她让小猴每天从树上摘一个桃子来吃,并用笔写下自己摘了多少个桃子,树上剩下几个桃子。于是,小猴兴致勃勃地摘着桃子,从第一天到第四天,它在纸上写:摘了1个桃,还剩4个桃;摘了2个桃,还剩3个桃……可是,到了第五天,他把最后一个桃子摘下后发现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他这时犯愁了——要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来帮帮小猴呢?”由此导入新课,学生便很快认识到“0”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举例子,举出了“商店的粮食全卖完可以用‘0’表示”等。以上创设的故事情境之所以取得教学成功,在于力求体现儿童视角——猴子数桃,这是易于激起学生共鸣的故事,而且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结合。

三、游戏情境导入:体现儿童情趣,突出实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目标,在导入环节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游戏情境导入新课,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知识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实施中,创设的游戏情境要努力体现:1.充分考虑游戏情境的导入是否与新知的教学有内在的关联性;2.注意是否能突出儿童的情趣;3.所用的时间是否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创设了如下游戏情境:先让一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做一个“学当商店老板”的游戏,轮流上来当商店老板和顾客,拿出家中带来的物品和纸币道具。在游戏中,有的学生不会找还零钱,教师引导其他会找回零钱的学生去帮助他,为他讲解。还有的学生发现“商店老板”找还的零钱算错了,就把正确的找零钱的方法告诉“商店老板”……在饶有兴趣的游戏中,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认识人民币。学生通过游戏认识到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自然而然地懂得1元里面有几角的知识,还懂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与作用。以上游戏情境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富有儿童的情趣,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四、问题情境导入:设置动人悬念,突出探究性

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会产生认知冲突:或发现新旧知识之间有理解上的矛盾之处,或存在掌握新知识的误区,或对新知识的难点有想不通的困惑等。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认知冲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带着悬念,形成一种浓浓的探究新知的学习氛围。如“有余数的除法”的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1.出示课件:一堆桃子共有19个,要平均分给3只猴子,请同学按照每次都分3个给每一只猴子;2.请同学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帮猴子进行分桃子;3.学生汇报分后的结果:每只猴子分得6个桃子,还剩下一个桃子;4.教师顺势引出问题:像刚才分桃子的过程,如果用除法的方式来表示,可以怎样列出算式呢?这样的导入,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分桃子的游戏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习积极性;2.分桃子的过程让学生接触到其中产生的问题:分完后还剩下一个桃子,不够3只猴子分,应该怎么办?3.在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下顺势而导产生良好的导入效果。

五、操作情境导入:提供动手机会,突出实践性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甚至有些知识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的目标,创设有效的动手操作情境,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在操作中导入新课。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在导入环节创设了如下动手操作情境:首先,教师拿起数学课本,要求学生看看教师把手中的数学课本变成什么图形。接着,把课本卷了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圆柱体,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让学生知道数学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卷后变成圆柱体。再让学生学着教师的做法,把自己的数学课本卷成圆柱体。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数学课本的长方形封面与卷成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有什么关系,再由此引入“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这样导入,可以达到以下几个作用: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体的侧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圆柱体的侧面积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3.使课堂教学效率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学习数学知识。

[1]相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5 (8).

[2]夏雪梅.儿童学习基础素养:思考学习质量观的一种新路径[J].人民教育,2015(11).

[3]卜芬英.有效教学从读懂学生需求开始[J].教学月刊.小学数学,2015(8).

[4]施向辉.预约生成:舒展儿童的数学灵性[J].数学教学通讯,2015(8).

猜你喜欢
桃子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桃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桃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等我回来再骗你
送你一箱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