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学科的应用策略

2018-04-03 02:07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乐器情感音乐

张 宁

(三明市梅列区陈大中心小学,福建 三明 350400)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正逐渐被挖掘出来,音乐学科也逐渐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成为教师必须重视与思考的问题。

一、深入教材,创建情境

一首歌曲,不仅拥有美妙的曲调、动人的歌词,还有发自肺腑的情感。小学生情感经历较少,无法理解一些歌曲的歌词,只是跟随教师的声音学会曲调,而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师在讲授一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以作曲者、作词者或者演唱者的经历出发,向学生拓展教材,还可以将歌曲通过学生表演或者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展现给学生,给予学生画面感,让学生体会到歌曲中情感的表达,从而唱好一首歌。例如在教学《一个师傅三徒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充分展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在各个角色的扮相上给学生发挥空间,带领学生挖掘角色性格,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歌曲也可以分角色演唱,在学生进行表演时,教师可以播放或者演奏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视觉和听觉冲击,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领悟到歌曲的魅力,并对歌曲有一定的感悟力和鉴赏力。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对好朋友》歌曲时,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即轻声有弹性地演唱本首歌曲。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合唱能力,让学生在唱、玩、创、演的过程中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交流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拓展朋友圈。其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演绎,即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将《一对好朋友》表演出来,使每一名儿童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一对好朋友》曲风较为活泼,结合民间音调的写作之风而创作,以节奏明朗的2/4拍为基础,呈现一段体结构。歌词中出现的“哩喽喽”的吆喝声为歌曲平添了不少乐趣,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情境演绎中,在活泼、生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中快速掌握音乐知识和演唱技能,培养了音乐素养。

二、鼓励学生,勇于表现

音乐是演奏出来的,它将心中的快乐、悲伤融入歌词和曲调里,只是听音乐不是音乐课堂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口歌唱,不惧怕周围人注视的目光,挺起胸膛勇敢做自己。还可以在学生欣赏完一首歌曲之后,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在鼓励之余还要以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出发,慢慢引导学生体会整首歌曲,从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学《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歌曲的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继而触发心中对家人的感情,然后再熟悉曲调和歌词,最后让学生带着刚刚想到家人时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学会赞赏、鼓励学生。有的学生很愿意参与到音乐课堂游戏或者音乐活动中,但是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他们此时更需要教师的鼓励。通过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身上所绽放的别样光芒,从而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三、小组表演,合作共赢

从核心素养的教学视野分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结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问题同究,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在班级中因为座位限制,很有可能只对身边的人熟悉。可以让学生组成小队进行音乐的学习和鉴赏,小组人数最好为四个人,组员不会过多而出现边缘组员,也不会因为组员太少而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分组时要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让小学生在小范围的区域内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经过组内交流辩论得出看法。教师不必参与组内的讨论,只要来回观察,对于学生的问题适时解答便可,最后让小组代表进行辩论。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演奏,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乐器的独奏,让学生体味乐器。教师在学生听完一首歌曲之后,提问听出了哪几种乐器。通过节奏、速度、调性、和声等对歌曲进行分析,让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大合奏的视频,合奏中少到两三种乐器,多到几十种乐器,有小合奏、弦乐合奏、管弦乐合奏等多种合奏方式,而乐器合奏出来的激昂是一般乐器难忘其项背的。教师可以借此教会学生,有些乐器曲高和寡,适合独奏,而有些乐器只有在合奏中才能被衬托得耀眼辉煌。

四、聆听音乐,健康生活

急促厚重的音乐可以让人激昂,缓慢轻唱的音乐可以让人悲伤,轻快悠然的音乐可以让人舒畅,低声温润的音乐可以让人昏昏欲睡。音乐中不仅有情感的表达,还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让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在音乐能引起学生共鸣时,教师要借此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帮助学生排解忧虑。歌曲是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教师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享受音乐,健康生活。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由此可见,音乐对于思维和心灵的启迪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和时代的发展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创设,可以有效构建小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即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更可以塑造乐观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养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都应当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教育使命和责任,深入学习和研读核心素养教学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从提升学习自信心入手,完成音乐教学从低效至高效的转变,助力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构建。

音乐是文字与情感的高度融合,每一个时期的学生都会被不同的烦恼困扰,音乐教师要教会学生聆听他人的情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拥有敏感和准确的情感洞察力,学会正确地排解忧虑。音乐教师要用轻快的音符感染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歌曲激励学生,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徜徉,在人生的道路上轻快前行。

[1]邰方.学科育德实践探索: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7(5).

[2]张乐意.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对45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报告[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1.

猜你喜欢
乐器情感音乐
学乐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乐器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