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县域资源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的实践研究

2018-04-03 02:07陈智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营地研学县域

陈智华

(福安市韩城第一中心小学,福建 福安 355000)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强调,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并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1]尽管国家高度重视,但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在安全压倒一切的教育观念下,研学旅行在乡镇农村中小学的推行困难重重。学校难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少则一二天,多则五六天,甚至更长时间在校外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如果能充分利用县域文化资源,建设体验营地作为研学旅行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缩短路程,提高外出安全系数,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一、利用县域资源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的实践意义

1.为学校教育补短板。学校教育多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相对缺少实践体验活动。以每学期一次的春秋游校外实践活动为例,大部分学校考虑到安全和地点等方面原因,城区学校没离开过市区、乡镇学校没离开过镇区,都在各自学校周边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严重约束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充分利用县域资源,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到周边的文化乡村、历史名村、美丽农村、德育基地、营地和大自然中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必将为学校的实践教育补全短板。

2.为校外教育创新路。教育的共同体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校外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地教育又是校外教育的主心骨。建设适合少年儿童成长的营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是学校教育走向校外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校外教育有利于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帮助他们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

3.为研学旅行找接点。研学旅行是新时代的产物,国家高度重视,多部委大力倡导,强调“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然而,在很多中小学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全谁负责”“宁愿不出去,也不能出事”等“无用论”“怕担责”“懒政”思想,造成研学旅行一时难以深入开展。[2]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就近原则,利用身边县域资源建好营地,开发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将建好的体验营地作为研学基地,将开发的实践课程作为研学内容。利用春秋游、节假日,由学校或委托社会有资质的教育机构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以利于研学旅行的全面推行与常态化开展。

二、利用县域资源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的实践策略

经过实践研究,利用福安县域资源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探索“育、建、管、用”四位一体,实行资源共享、城乡互动的建营模式,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面开展研学旅行。

1.育好主题,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

每个县域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应根据地域不同和资源不同,培育不同主题的体验营地。随着文化复兴,各类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俗文化村、博物馆、艺术馆、非遗馆、德育基地、现代工业、现代农林等,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为确保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要充分挖掘资源,建设体验营地。在营地主题的培育上,要突出营地的育人功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利用、科学规划、精心孵化、团教协作、村镇支持、携手开发、共育共建。两年来,福安市规划的营地主题有:爱国主义教育、美德教育、“中国梦”——励志教育、国防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等,为今后建设体验营地做好准备。根据已有营地、现有资源和可育文化三个不同等级,按先后缓急分阶段实施建设。

2.建好营地,服务少年儿童全面成长

福安区域特色各异,文化积淀深厚,有革命纪念展览馆、革命老区基点村、古代爱国名人诞生地、军民融合企业、世界地质公园、美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领导人题词勉励等教育资源,通过考察、走访、认证,确定以福安城区为中心,将全市划分成东西南北共五个体验营地进行建设实践。现已建成福安东、西、北部三个体验营地。

(1)东部是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老区革命基点村、闽东革命的中心、中共闽东特委所在地。现保存完好的有闽东特委办公旧址、闽东革命纪念牌、红军革命行军道路,由全市少先队员捐建的红领巾水库,刚建成的闽东革命纪念馆,还是古代爱国将士郑虎成的故乡。该营地拟作为第一批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儿童体验营地,即“红土地”体验营地,锻炼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心。(2)西部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题词“百年辉煌 万象更新”并寄予厚望的穆阳中心小学、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出生地的溪潭廉村、享有“世界地质公园”盛誉的白云山、在新农村建设中焕然一新的虎头村和溪塔村,五地合一,建成福安市最大的体验营地——“滴水穿石 万象更新”少年儿童中国梦体验营地,培养学生勤学奋进、勤廉至美、勤劳致富的励志精神,将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3)北部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过并题词“积极探索山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的“山乡无赌村”上白石镇郑家山村,结合该村现有的《村规民约》(禁赌)、民富中心(富民)、书记题词(脱贫),培育建成以美德教育为主题的“山乡小康”体验营地,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远离黄、赌、毒,助力祖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

此外,将在福安城关、全国县级最大的少年宫建设为科技创新体验营,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将福安南部下白石镇的4807兵工厂建设为国防教育体验营,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热爱国防、长大后献身国防、保卫祖国的美好愿望。

3.管好营地,助力少年儿童开展活动

因资源地域不同,建成的体验营地管理对象也不同。场馆、基地多以国家事业单位管理为主;乡村特色、民俗文化多以当地村居管理为主。为确保体验营地正常运转,随时接纳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福安市按属地原则,营地在哪个村居或单位属地,就由哪个村居或单位全责管理。同时,要求各个体验营地的管理,做到人、财、物三者协调统一。一是人员配备:要求景区、展馆按实际情况配备解说员;体验区配指导员和安全员;住宿的营地配生管员;每个营地都要配卫生员和保安员。二是经费投入:要求保证管理人员的经费来源与发放,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到人;保证体验营地扩建、再建和改造的经费来源;保证日常活动开展和定期维护所需费用。三是财产管理方面:要求固定资产登记造册,实行目录管理;基建项目工程立项,明确项目负责人;资产增减,严格遵守上级规定。

4.用好营地,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

如果说“育、建、管”为营地建设的三大利器,那么,“用”则是营地建设的践行者。福安市以“发挥资源、开发课程、设计活动、评价学生”构建营地使用实践体系,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生、家长,共同面对,共同探讨,共同实践。

(1)发挥营地文化。每个营地的建设都代表着一种文化。在培育主题和营地建设期间,要充分挖掘营地已有文化资源,通过规划提炼,设计相应的楼道、走廊、亭台、楼阁等主题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受到熏陶与感染。(2)开发创意课程。开发融合组织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创意课程,如“重走红军路”“勤廉至美 爱我家乡”“圆梦行动”等。加深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鼓励、引导队员发现潜能,培养他们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共处、共赢所需的意识与能力,如领导力、生存能力、服务精神和跨文化沟通等。(3)设计多元活动。设计融合团体性、生活性和创造性的多元活动,如快乐建队、定点寻宝、锦囊指路、开启金钥匙等趣味活动,为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发展搭建成长的平台,培养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精神。(4)构建评价机制。构建融合思想、习惯、技能等综合素质成长的科学评价机制,注重学生活动过程的点滴进步,做到实时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激发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团队协作、求实创新、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利用县域资源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的实践问题

利用县域资源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的实践研究,还要注重几个问题:一要注重扩大体验营地建设渠道。动员各类资源,与各类社会文化教育和服务机构合作,开展联建、共建。二要注重体验营地的名号。给体验营取一个响亮、好记、形象又有号召力的营名,有助于营地建设的可持性发展和实践活动的更好开展。如“假日农庄营、畲村体验营、景区生态营、红色革命营、科技采风营、校园实践营”等。三要注重体验活动效果。关注体验活动后的拓展与延续,关注学生实践活动后的收获与变化。四要注重发挥教育功能。体验实践活动要有实效性、针对性,如开展寻访红色之旅的活动、落实蒲公英行动计划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活动、开展中国梦的实践活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等。五要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实践活动,多发生在教室外,呈现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较难把握的特征。因此,研学导师队伍的建设必须摆在突出的位置。[3]六要注重营地实践安全。因参与体验的对象是少年儿童,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所以在活动方案设计开始就要做好安全预案,秉承“教育为本 安全第一”的原则,从集合、出发、活动、返程四个方面考虑,出发前为学生买好保险,活动过程做到定岗定责、专人负责,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措施与保障机制。

总之,利用县域资源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是研学旅行全面落实、稳步推进的有力保证。要争取各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克服安全问题、经费问题和协调问题,积极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努力为少年儿童建设体验营地,开发活动课程,创新活动形式,全面提升少年儿童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Z].教基一〔2016〕8号,2016-11-30.

[2]李寿全,周志平.“研学旅行”常态化: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课程设计——以闽东县域资源设计课程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0).

[3]苏令.研学旅行怎样“研行”一致?[EB/OL].[2016-12-29].http://www.cssn.cn/jyx/jyx_jyqy/201612/t20161229_3363093.shtml.

猜你喜欢
营地研学县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Camp welcomes kids back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回归营地活动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板龙很呆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