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区为支点实现教育翻转

2018-04-03 15:54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1期
关键词:活动区创设游戏

对于幼教同仁,我喜欢称呼其为“幼教达人”,因为“达人”就是梦想远大的人。把幼教事业做好,是每位幼教同仁的梦想,也是所有人的教育之梦。

一、幼儿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幼儿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目前幼儿的主角地位是受到挑战的,甚至有些幼儿失去了这个地位,社会上常见的提前教育、额外教育都能证明这一点。成人的关注点在于幼儿听不听话,能不能完成制定的任务,幼儿无法根据自己的思想决定自己的行动。他们被成人牵扯着、要求着,被无数的任务左右着,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如果不让幼儿获得主角的地位,幼儿的全面发展是难以实现的。让幼儿失去主角地位的活动绝对不是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而区域活动一定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遵从幼儿的意愿与兴趣。

二、翻转教育

翻转教育是扭转“填鸭式”教学的一种教育方法,它尊重幼儿自主自发的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与幼儿共同成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在固有的教育模式下,幼儿不能自己构建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受到了阻碍和制约。我们要改变由教师把知识建构好、整理好,再让幼儿吸收和内化的问题,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具备建构知识的能力。

实现“翻转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胜任力:

1.耐住性子,等待幼儿自己找到答案。

2.在乎与陪伴,激发幼儿向上的动机。

3.课程活动中巧妙的设计游戏,让幼儿爱上思考。教师要引导幼儿将操作性经验内化在自己的知识系统中。

4.认识到学习是幼儿终身的事情,让幼儿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背下来”的知识、强迫记忆知识更为重要。

5.教育是鼓励幼儿去做那些他们自以为做不到的事情。当他们具备“挑战不可能”的习惯,在以后的人生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会把困难当成解谜一样去探究。这才是我们活动区的真正价值。

三、创设活动区的思考

教育就是要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解放幼儿、变成幼儿,才能真正教育好幼儿。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让幼儿成为自发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体、有责任感的公民。

在活动区中,教师要尊重并相信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内容、材料并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要给幼儿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更多尝试、体验、表达的机会;要给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幼儿能够直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在活动区中与教师、材料、同伴之间可以有大量的互动,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样才能让幼儿通过活动区游戏实现真正的发展。

创设活动区时,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适宜的材料,给幼儿有效支撑,让幼儿有获得感,支持幼儿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一所幼儿园的活动区在课程中所占的地位,一位教师对待活动区的态度,一个班级活动区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活动指导是体现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根本反映和体现。

1.在活动区里,我们还要考虑:

(1)有质量的学习要得到学习者自身的认可,当问题成为幼儿的思维对象时,当思考成为幼儿内心需求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幼儿主动参与的活动,才可能发生真正的学习,所以我们要关注幼儿是否真正地参与到了活动之中。

(2)当我们想要教给幼儿什么的时候,一定不是我们想教什么、想做什么,而是幼儿更需要什么、想干什么、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

(3)教师作为教育者更是学习者,要理解教育与幼儿衔接的关系。

(4)明确教和学的目标,思考为什么要教,为什么在实践中要这做。理解幼儿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进行个体化经验建构的。

(5)教育是基于问题的复杂程序,是基于实践的研究过程。

帕尔默说:“有意识的教学是知识,无意识的教学是自己。”课程就在幼儿的生活里、在幼儿的行动里、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对象,他们能给幼儿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想象、带来专注、带来经验、带来快乐。幼儿园的课程是生活化、游戏化的。游戏是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

2.创设活动区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关注幼儿发展阶段的特点。

(2)为幼儿的学习搭建支架,给幼儿有效的支持。

(3)理解幼儿是以不同的方式学习的。

(4)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环境为幼儿奠定品格和智慧的基础,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受尊重、适合幼儿成长的环境。

(5)让每个角落、每个材料、每面环境都对幼儿有教育价值。

3.在活动区中,幼儿高水平游戏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无论幼儿玩多长时间,都能高度参与到游戏中。

(2)幼儿相互分配角色,而且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即使存在异议也不会出现行为问题,幼儿会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协商的过程通常时间较短,并且能达成一致。

(3)富有成效的游戏中,幼儿的音量适中,并且在善意提醒时较易安静下来,在与其他幼儿交流时能主动倾听别人的建议。

(4)有特定需要时,会向教师寻求帮助。

(5)幼儿会邀请教师参与他们的游戏、协商批准他们特别的做法和提供的意见,然后幼儿会继续自己的游戏。游戏很少需要教师持续介入。

(6)幼儿使用材料的方式有创意。游戏时,幼儿不一定需要真实物体做道具,以物代物更能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

(一)创设活动区环境的意义

“幼儿的智慧在指尖上。”通过操作材料体现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他们在摆弄物品时积累经验,在与同伴交往时学会移情,在反复试误中接近真理。教师要从幼儿的发展角度来审视活动区的设置和指导,让幼儿来参与活动区的空间布局、材料投放、规则设置,目的就是“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关于活动区,依照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要有3个方面的认识:

1.活动区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体现创设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和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这三个方面。

2.活动区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发起、自由选择的。

3.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引导、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引导、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

活动区有三大要素:环境材料、教师和幼儿。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了解幼儿的真正需求,强调环境材料的层次需求、活动角色的动态化、注重指导的多元化、活动评价的互动化。

幼儿在活动区游戏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什么呢?游戏前,幼儿、家长、教师要共同准备适宜的游戏材料,并与幼儿商讨材料的摆放位置,把材料放于幼儿的视线范围之内。游戏中,教师要学会慢下脚步聆听、思考,给幼儿合理的支架。教师是个观察者,要看懂幼儿游戏,要能判断出来幼儿的游戏状态、游戏情境和游戏水平,做懂幼儿游戏、会和幼儿一起游戏的教师。游戏后,教师要回顾幼儿的游戏情境,分析幼儿的需求和发展点,并做以评价,给下次的游戏新的支撑。

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教师要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解放幼儿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操作;解放幼儿的嘴巴,让他们自由表达;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解放幼儿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二)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

幼儿的主动学习有5个核心要素:学习材料、操作、选择、幼儿语言和思维、成人的支持。环境创设对幼儿主动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需要的环境是可以通过使用材料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才是高品质的环境。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就是以幼儿为中心的环境。

1.活动区在设置时的基本原则

(1)生活性原则:区域设置源自于幼儿的生活。

(2)商讨性原则:体现幼儿的参与。

(3)识别性原则:构建视觉分类界限,帮助幼儿区分和识别各个区角。

(4)以幼儿为本的原则:以观察幼儿为核心。

(5)主动交往性原则:尽可能多地选择在家庭生活中常用的设备和材料。

(6)适宜性原则:提供能够支持多种用途的、足够数量的开放式材料。

(7)材料的层次性原则:提供能够支持幼儿五大领域发展的学习材料。

(8)注重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原则:幼儿能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问题、主动交往。

(9)变化调整性原则:“稳中有变”,区域要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

(10)注重幼儿发展性原则:要考虑“发现——使用——归还”等角度。

2.活动区创设的类别与功能

第一类,表现性活动区。包括装扮区、表演区、建构区、美工区。

第二类,探索性活动区。包括益智区、科学区、沙水区、种植饲养区等等。

第三类,运动型活动区。户外场地的功能区域划分,可以考虑三大因素:一是发展大动作,二是提高综合运动能力,三是促进运动中的思维发展。区域可分为:固定运动器械区、可移动运动器械区、自然活动区。

第四类,欣赏性活动区。包括阅读区和展示区。

3.活动区的规划与布局

活动区创设,既要注重整体的规划,又要考虑整个活动区的思路,强调活动区设置过程中教育的生长点。同时还要考虑从四个维度来创设环境:幼儿的发展、材料的多元、摆放的方式、整体的艺术。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建立起来的,把幼儿的作品放在区域里,注重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在一个有吸引力的环境中,幼儿获得学习和经验,教师也在观察与思考中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四、提供有效的材料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教育是对身体、精神和灵魂的教育。幼儿的游戏不仅是游戏,它还是一种学习活动。幼儿是通过游戏认识世界,游戏是幼儿另一种形式的学习。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就是通过为幼儿创造让他们乐于行动、构建、决策的材料来进行。材料的有效提供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材料的提供满足幼儿心理、身体和能力发展的需要。

2.材料的提供能够彰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价值,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提升经验。

3.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映射出教师的儿童观。

4.材料中体现出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兴趣。

5.材料作用于幼儿的学习过程,反映幼儿探究、体验、主动尝试错误的机会。

6.环境、材料的提供能够满足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能解决幼儿当下的需要。

教育家张雪门在论著中阐述道:“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是人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要明白幼儿的经验须从幼儿的环境入手。”所以耳朵能听到的、眼睛能看到的、手能触摸到的、鼻子能闻到的,对幼儿有益的材料,都可以是幼儿游戏的材料。

哥伦比亚大学的汉森教授认为:一个好教师,需要永远保持好奇心,有良好的信念和视野,能够关注到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并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具备对外界与幼儿有关信息的敏感性捕捉能力,注重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尝试。不是以教师的角色在教,而是以人的本性在教,拥有一个在学术上、审美上、伦理上具有深度的教育。

大家不同,大家都好。每个幼儿园也都有每个幼儿园最好的做法,愿每个人都在自信的天空中翱翔。

猜你喜欢
活动区创设游戏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