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角游戏中的废旧材料巧利用

2018-04-03 05:19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1期
关键词:百宝箱饮料瓶活动区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由此可见,废旧材料在幼儿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废旧材料作为区角游戏材料,不仅为幼儿园节约了资金成本,而且贴近幼儿生活,丰富了已有的成品游戏材料,因此备受幼儿教师及幼儿青睐。

一、废旧材料巧选择

废旧材料是指因效用发生改变,或失去原有效用后,经过加工,能用于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中的材料。从材质上可将废旧材料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纸类:如报纸、杂志、纸箱等;塑料类:如扣子、饮料瓶、各种化妆品和洗护用品瓶子;橡胶类:如轮胎、皮筋等;金属类:易拉罐等;木质类:木板、木块等;布类:如衣服的边角料、婚庆用的纱等。

在区域活动中选择投放废旧材料时,除了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层次性、多样性等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废旧材料的选择应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区角游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投放到游戏之中。

初入小班的幼儿多为平行游戏,偶尔有互动,但持续时间不长,只有几分钟。其游戏通常无计划性,表现为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别人玩什么也跟着玩什么。在玩具的选择上易被色彩鲜艳的玩具所吸引,在游戏的选择上,小班幼儿尤其喜爱角色扮演类游戏,喜欢单纯模仿成人的动作。因此,在小班上学期废旧材料所占比重应小一些,且应以常见物品为主,比如在小班上学期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废旧电话、废旧手机模型、高跟鞋、废旧眼镜框等,以支持幼儿的模仿行为。

2.废旧材料的选择应与教育目标相结合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的。而材料作为自主学习的“教师”,影响着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教育目标,因此在选择废旧材料时,要结合近期幼儿的教育目标。比如小班幼儿探索精神不强,所以培养探索兴趣就成为区角活动主要目标之一。我在益智区投放了大大小小的饮料瓶盖、食品夹、扑克牌等废旧材料,不固定幼儿的玩法,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一开始只会一个一个地摆弄瓶盖或者用食品夹来搬运瓶盖,后来在学习了点数、认识了数字之后,幼儿逐渐开始将瓶盖和扑克牌结合起来玩,进行数物对应。再后来,经过长时间地摆弄,幼儿开始用瓶盖进行建构游戏,出现了延长、叠高、围合的玩法,促进平衡能力的发展。到学期末,幼儿还有用瓶盖当作饼干进行买卖游戏的情况。可见废旧材料与教育目标的有效结合,能让幼儿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3.废旧材料选择应与整体环境创设相协调

废旧材料的可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它们本身可以作为材料,而用废旧材料做的成品也可以成为材料。我们班以自然风格为主,所以在选择材料时我比较注重自然界中的废旧材料,比如吃完海鲜后剩下的贝壳、吃完雪糕后的木棍、园林工人修剪下来的树枝、秋天的落叶等。而这些材料经过幼儿的加工可以变成美丽的装饰画来装扮活动室环境,使整体环境与区角环境相得益彰。

二、废旧材料巧投放

1.投放种类应由简入繁

我们知道,丰富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及对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但是面对小班幼儿,我们在投放废旧材料时要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由高到低。入园初期应在提供高结构的废旧材料的基础上,适当投放1-2种低结构废旧材料,且数量要多。因此易收集的饮料瓶和纸盒就成了不二之选。一开始幼儿只是将饮料瓶当成饮料来假装饮用,后来增加了硬纸板,幼儿则出现了用饮料瓶和纸盒建构的行为。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增强,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废旧材料的种类。比如下学期我们班发动家长和幼儿,收集了包装快递的泡泡纸、布置婚礼的纱纱布等,幼儿把这些材料披在身上装扮自己进行表演游戏。可见,有计划地科学投放材料可以更好地发挥废旧材料的作用,使幼儿游戏水平逐渐提高。

2.摆放位置应统筹兼顾

当下,我们教师已经逐渐摒弃传统的区角游戏中各种区域都被固定摆放,幼儿只能在相对固定的区域中进行游戏的模式,走上了创设开放性活动区的道路,增强了游戏的灵活性,使区域之间可以相互搭配、交流。废旧材料作为活动区材料的组成之一,必须要与幼儿进行良好的、积极的互动,因此更不能把它固定在某一个活动区,而是应设置一个“素材区”,供有需要的幼儿随时选取使用。比如我们班用废旧的大纸箱做了几个“百宝箱”,将外包装盒、塑料瓶子、超轻粘土分装盒、布纱类以及零碎的废旧物品进行了分类摆放。这几个“百宝箱”并不属于任何一个活动区,所有幼儿都可以使用里面的材料。分类摆放又方便了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了幼儿收集的积极性和材料整理的效率。

在投放一种新的废旧材料时,教师应考虑到幼儿对这个材料的熟悉度,以及幼儿的实际应用水平,将一部分废旧材料分区投放。比如在学期初我发现幼儿对瓶子的使用仅仅停留在摆弄上,因此我在美工区和益智区中投放了一些饮料瓶,并且将美工区的饮料瓶用贴纸和亮片进行装饰当做花瓶,又把益智区中的瓶子(包括药瓶、饮料瓶、化妆品瓶等)和盖子分开,以此鼓励幼儿与废旧材料充分互动。于是,在美工区幼儿对瓶子、盒子、一次性勺子等进行装饰。在益智区进行了瓶和盖的对应、往瓶里灌装物品等游戏。当发现幼儿已经逐渐熟悉这种材料后,我又把这些材料从各个活动区中拿走,放回到“百宝箱”中,鼓励幼儿自觉主动地去“素材区”探索材料。

三、材料使用巧指导

1.游戏内容应尊重幼儿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应该把游戏还给幼儿”。但是在实际区角活动组织中,教师又会以“混乱”为由对幼儿进行过多的限制。然而,废旧材料的投放和使用,必然会让教师感觉到“混乱”。因为,废旧材料的投放意味着活动区必须是开放性的,幼儿之间、活动区之间必须是有互动的,幼儿对废旧材料的想象与使用也不一定是在教师预设范围内的,因此尊重幼儿的意愿十分重要,只有尊重幼儿,教师才能发现幼儿游戏的闪光点。比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一名幼儿将“百宝箱”中的盒子放在泡泡纸上,然后托着在活动室里走。当走到美工区时,他把一个盒子放到一个小朋友的面前,说:“你的快递。”然后又走到娃娃家,拿了一个盒子放到“妈妈”面前,说:“你的快递。”……如果教师因为他随地乱走而制止了其“不当”的行为,教师很可能就看不到幼儿这样精彩的游戏。再比如,有一次一名幼儿在“百宝箱”旁边的空地上摆放了一把椅子,又从表演区拿来了一个手偶放在了椅子上,然后又从“百宝箱”中拿出了一根软管,把其中一头放在了手偶身上,一头放在了自己的耳朵上听了听,说:“你有点发烧了,需要打一针。”然后在“百宝箱”里找到一支没水的水彩笔在手偶身上扎了一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班是没有“小医院”这样的角色区的。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将幼儿的游戏局限于固有的活动区中,势必会阻碍幼儿的发展。

2.游戏材料可简单加工

小班幼儿由于理解能力有限且动手能力很弱,废旧材料的深度运用比较困难,需要成人适时的启发。因此,我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比如在瓶类材料中,我把一样规格的瓶子两个两个地绑到一起,幼儿在游戏时就会拿起来当作望远镜使用。可以看出,教师如果能对低结构的废旧材料进行简单地加工,可以帮助幼儿进行以物代物的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3.细心观察助星火燎原

幼儿阶段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丰富的游戏材料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用低结构废旧材料往往需要幼儿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出现以物代物、一物多用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进行“像什么”的观察想象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活动。比如在建构区,幼儿用积木围合后,说是“咖啡厅”,然后将超轻粘土分装盒的盖子摆在咖啡厅的“桌子”上,想象着这个咖啡厅有来来往往的客人,原来的小建筑师们已经变成了老板和服务员。再比如,表演区的话筒由于损耗只剩下了一支,表演的幼儿没有话筒怎么办呢?于是有的幼儿就将团好的报纸球塞到了纸杯里做成了话筒进行演唱。当发现这些精彩之处时,我会及时拍照、录像或者保留作品,在总结环节中会请幼儿展示给全班幼儿,讲述他的想法和玩法,使幼儿的个人经验扩展到全班,让个别幼儿想象的星星之火点燃整个班级幼儿对材料的兴趣。

4.废旧材料二次收集与利用

在区角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材料变成了废旧材料,如胶带纸芯、干了的超轻粘土、用完水的勾线笔等。而废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废旧材料,如撕报纸后产生的残片、画坏了的画纸、捣碎了的鸡蛋壳等。事实上,这些材料经过回收和利用,又可以迸发出新的光芒。比如有的幼儿会把胶带纸芯作为画圆的工具,把手工纸边角料剪碎做拼贴画,把捣碎的蛋壳放到花盆里当肥料,在干了的超轻粘土上粘上眼睛嘴巴当怪物等等。

通过探索废旧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在促进和提高幼儿自我游戏的质量的同时还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应努力大胆尝试新的方法来使用废旧材料。在材料的提供上不要过分地限制材料的性质,多提供一些不固定的、变数大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和再创造,让材料真正发挥效能。要注意在保留原有游戏价值的基础上,对废旧材料进行再加工,力求创造出新的游戏价值。多提供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活动,幼儿通过自己主动地参与,达到自我使用的效果。

猜你喜欢
百宝箱饮料瓶活动区
百宝箱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为什么饮料瓶一般都装不满?
饮料瓶与变形金刚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百宝箱
能干的饮料瓶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寓学于乐
饮料瓶中的凤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