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研究之热点与前沿分析
——基于CiteSpace、Sati、Ucinet、SPSS软件的关键词共现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018-04-04 00:51宋亚峰
山东高等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高考可视化

宋亚峰,黎 军

(1.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高考”,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是我国合格毕业的高中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已有40周年,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中,高考制度为我国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同时由于制度自身存在的弊端,高考制度也引发了诸多社会争议。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一项系统性工程,[1]学者们也从不同视角对“高考”环节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值此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笔者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5.0、Sati3.2、Ucinet6和统计软件SPSS,对我国现有关于“高考”的研究进行计量分析与可视化研究,对我国近年来进行的“高考”研究作出总结,进而对如何更好地研究我国的高考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资料来源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高考”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前沿趋势,笔者对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高考”研究的全部期刊文献进行了检索,检索过程中将文献的来源设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这是因为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能够总体上反应国内关于“高考”研究的主流观点与趋势。检索期刊时的检索条件为:篇名=“高考”(精确),共检索到1992-2016年的2652篇文献,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剔除报道、书评、通告等非研究型文献,得到有效文章2643篇。这些有效文献即为本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有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5.0、Sati3.2、Ucinet6和统计软件SPSS,利用Sati、Netdraw、Ucinet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根据斯科特的观点,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综合运用图论和数学模型等途径研究行动者彼此之间,以及所处的复杂社会网络之间和行动者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2]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它是统计学中研究“物以类聚”相关问题的多元统计方法;[3]242聚类分析通过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与相似程度,来判定事物之间的“亲疏远近”程度,将不同的事物分为不同的种类;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CiteSpace软件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陈超美博士开发的科技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可以对科技文献进行“文献共被引和耦合分析、科研合作网络分析和主题与领域共现分析”等。[4]关键词词频分析法主要是在海量的文献信息中提取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高频主题词或关键词,来研究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方法。[5]194

(三)研究过程

对严格筛选后的有效文献关键词共现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完成。第一,将根据特定条件检索到的2643篇有效文献,按照各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5.0和Sati3.2能够识别文件格式,在中国知网(CNKI)中将ANSI编码转化为UTF-8格式;第二,按照不同文献计量软件所需的格式,导入相应的数据,运行不同文献计量软件和统计软件,分别得出社会网络分析图谱、聚类分析结果、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前沿时区视图和关键词突现率表等不同的图表;第三,逐一分析上述图表,得出我国“高考”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领域。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5.0、Sati3.2、Ucinet6和统计软件SPSS导出的各种图表的分析,得出我国现有“高考”研究的主流文献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三方面的结果。

结果一:我国“高考”研究之现状

按照上述限定条件检索到的2643篇有效文献中,关于我国“高考”研究的文章呈现增长趋势(图1),其中2006年-2007年的增速最快,在2012年达到了最大发文量212篇。可以看出,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界对“高考”的关注与研究也在不断增加。

图1 高考研究1992-2016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知网(CNKI)检索数据整理得到

为进一步把握我国“高考”研究的现状,笔者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图谱和层次聚类的结果进行分析,利用文献计量软件Sati3.2输出的社会网络分析图谱(图2)可知,我国“高考”研究关键词社会网络图谱网络密度的紧密程度较高,网络密度主要用来衡量“社会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线的紧密程度”,因此,现有关于我国“高考”研究的主要领域有:高考制度自身的改革、高考测试学生的能力类型探讨、高考命题与试卷结构、高考作文、高考加分政策、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等方面。

同时,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由文献计量软件Ucinet导出的共词矩阵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导出的共词矩阵,笔者选取了40×40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由聚类结果(图3)可知,现有我国关于“高考”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八大类(表1)。

图2 1992-2016高考研究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图谱

聚类1高考改革、考试科目、科目设置、毕业会考、高中教育、高考命题、中学教学、高考模式、学生负担、高考指挥棒、教育改革、文理分科聚类2学科能力、主干知识、能力测试、思维能力聚类3异地高考、教育公平、高考移民聚类4高考加分政策、入学机会、高考制度、高考招生、招生制度改革、招生计划、录取标准、考生人数、高校自主招生聚类5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分数、新课程改革、选拔人才聚类6素质教育聚类7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评分标准聚类8考试大纲、成人高考、试卷结构

第一类“高考”研究的主要关键词有:“高考改革、考试科目、科目设置、毕业会考、高中教育、高考命题、中学教学、高考模式、学生负担、高考指挥棒、教育改革、文理分科”。从关键词可以看出,第一类 “高考”研究主要涉及高考制度改革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目设置、文理分科、中学教育教学和在高考指挥棒下学生的减负等问题。如张芃对我国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以及推进策略”进行了研究。[6]第二类“高考”研究的主要关键词有:“学科能力、主干知识、能力测试、思维能力”。第二类“高考”研究主要是关于高考考核能力类型的探讨,如学科能力、思维能力和主干知识等的测试。第三类“高考”研究的关键词有:“异地高考、教育公平、高考移民”,研究主要是关于异地高考以及由异地高考而带来的教育公平和高考移民问题进行的研究。如翟月玲对我国异地高考的“根源、理念和对策”进行了研究。[7]第四类“高考”研究的关键词有:“高考加分政策、入学机会、高考制度、高考招生、招生制度改革、招生计划、录取标准、考生人数、高校自主招生”,主要是关于因自主招生、高考加分、录取标准、考生人数和招生计划等因素对入学机会与教育公平的影响之研究。如李子江和杨志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演变过程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范式”进行了分析。[8]第五类“高考”研究的关键词有:“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分数、新课程改革、选拔人才”,研究关注在高考中如何通过学业水平和考试分数等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针对综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新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我国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如罗祖兵对“综合素质评价是否应该纳入我国高考体系”进行了探讨。[9]第六类“高考”研究的关键词有:“素质教育”,研究主要是关于在高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研究。如郑若玲对“高考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剖析。[10]第七类“高考”研究的关键词有:“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评分标准”,聚焦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和评分标准的研究。如赵静宇对“评分标准和写作要求,对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症结”进行了分析。[11]第八类“高考”研究的主要关键词有:“考试大纲、成人高考、试卷结构”,从关键词可以看出,第八类高考试卷的结构和考试大纲是其研究重点。如李金波对我国“高考大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2]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结果二:我国“高考”研究之热点

“中心度和词频较高的关键词可能是在一段时间内国内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13]即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些热点可以通过“高考”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表2)和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图4)来分析。根据Sati的输出结果,得到我国“高考”研究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有:“高考改革、高考作文、高考语文、高考命题、考试科目、高考制度、作文命题、异地高考、考试说明、教育公平、中学教学、全国卷、高考英语、选拔性考试、话题作文、科目设置、高中教育、中学历史教学、新课程、高考招生”等。为更加直观清楚地把握我国“高考”研究的热点,下文将进一步结合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对热点领域做出总结。

表2 高考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TOP45)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Sati输出结果整理得到

将严格筛选后符合条件的文献,按照CiteSpace要求的UTF-8格式将其进一步导入到CiteSpace5.0.R2中,具体的参数设定为:在对数据进行时区分割时(Time Slicing)将时间区间设为1992年-2016年,默认1年一切割,将网络的裁剪功能区的裁剪方法设为最小树法(MST),网络的可视化方式为聚类视图,静态(Cluster View-Static),阀值设为5,4,21。运行CiteSpace5.0.R2,得到图4的我国“高考”研究的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可视化图谱中节点的大小用圆圈的大小表示,图中的圆圈越大,代表相应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而中心度主要反应的是“圆圈在整个可视化图形中的位置”,中心度越高代表对应的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概率越大,从而也能进一步反映出相应关键词在所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笔者结合排名前45的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图谱、聚类分析结果以及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进一步总结提炼我国“高考”研究的热点领域。

图4 高考研究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

第一,“高考”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高考制度既为我国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多重逻辑博弈”的状态,[14]如何在国家逻辑、教育逻辑和市场逻辑之间寻找合理的均衡点,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科学性,是这项系统工程实施与推进过程中的机遇亦是挑战,极大地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

第二,“高考”命题方面的研究。“高考”分数是高校在招生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指标,考试试题和试卷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高考制度的科学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面对高考命题公正实践的“复杂性、相对性和两面性”时,[15]应该如何抉择,如何科学命题,如何在题型设计、试题内容、试题难度、试卷组配、试卷情景等方面实现公平公正等。其中,所有关于高考命题的研究中,又以高考作文命题研究居多。显然,“高考”命题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需要在命题者素养、命题制度审查、国家题库建设等不同的方面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第三,异地“高考”与“高考”移民方面的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高考问题,也逐渐受到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我国省际录取分数线的差异、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导致录取分数线较低等原因,产生了部分“高考移民”。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异地高考”政策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异地高考的政策驱动下,如何“积极发展农村普通高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监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沟通,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发挥政策的协同作用,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等也是目前关于异地高考和高考移民相关问题的主要研究热点。

结果三:我国“高考”研究之前沿

一个领域的前沿研究主要通过考察在一定的时期内,用“突现词(burst terms)”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一类文献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专题。其中突现词(burst terms)可以利用CiteSpace对文献关键词或者文献被引用次数的变化率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主要的观测指标。因此,对我国“高考”研究前沿领域的分析,笔者主要通过CiteSpace5.0.R2对检索到的文献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得到“高考”研究的前沿时区图(图5),并结合近些年来词频突现率不断增强的关键词年度分布图(表3),得出我国“高考”研究的前沿主题。

图5 高考研究前沿时区视图

强突趋势的前沿主题主要是指高突现率、研究趋势不断强化的主题。根据2643篇有效文献关键词的计量分析,根据其关键词突显率的高低和年度词频分布的具体情况,筛选出突现率较高和年度词频分布逐渐增强的关键词,总结提炼出具有潜在增长趋势的关键词(表3),即“高考改革、中学教学、填空题、题干、高等学校招生、试卷结构、思维能力、学科能力、高考复习、选拔性考试、知识的理解、学生负担、招生制度”等。根据上述强突关键词的不同侧重点,将其合并总结为我国“高考”研究的前沿主题。

表3 “高考”研究1992-2016年文献关键词突现率(TOP15)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CiteSpace输出结果整理得到

第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合理性方面的研究。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的40年中,由于制度自身的弊端,近年来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声不断增加。研究聚焦于如何在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落实高校自主权、合理分配招生计划、科学设置考试内容与形式、理性调整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对不同省份的高考改革试点模式的前瞻性总结与研究等。

第二,“高考”与教学改革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中学教学中增加“选择性”的逻辑,[17]实现帮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的目标;如何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价值取向,以及针对“走班制”教学和“储蓄式”教学的诸多瓶颈,如何在新的高考制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突破上述瓶颈,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等。

第三,“高考”考核指标科学性方面的研究。“高考”考核指标“唯分数至上”做到人们所期待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还是“综合考核各方面的因素,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18]是目前关于高考考核指标研究的争论所在,由此也形成了高考考核标准研究的“公平派”和“效率派”。在高考考核指标制定的过程中应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19]从而保证高考考核指标的科学性?有部分学者就围绕高考考核指标科学性,展开了对自主招生政策和高考综合评价研究等。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5.0、Sati3.2、Ucinet6和统计软件SPSS,对筛选到的2643篇有效文献进行了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得出了我国“高考”研究的现状概况、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研究现状主要聚焦于以下八个方面:高考制度改革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目设置、文理分科、中学教育教学和在高考指挥棒下学生的减负问题;高考考核能力类型的探讨;异地高考以及由异地高考而带来的教育公平和高考移民问题;高考制度实施过程中因自主招生、高考加分、录取标准、考生人数和招生计划等因素对入学机会与教育公平的影响;高考中如何通过学业水平和考试分数等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针对综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新课程改革;高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素质教育;高考试卷的结构和考试大纲研究等。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高考制度改革研究、高考命题研究、异地高考与高考移民研究等三方面。前沿主题有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合理性研究、高考与教学改革有效性研究、高考考核指标科学性研究等三大主题。

(二)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内容进一步归纳分析发现,我国“高考”研究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自说自话”的经验总结多,服务决策的研究少;单一视角的研究多,多视角的研究少;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这也为我国“高考”研究的未来发展指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即在继承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三少”方面补齐短板,争取更大的突破,从而使我国“高考”的研究更加科学、更加成熟。

1.增强“高考”研究服务决策之能力

从现有的研究内容看,学者们的研究兴趣比较“零散”,过多地关注了具体案例和现状的研究,研究主题也表现为“零敲碎打”式的经验总结居多,往往围绕一些时效性较强但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热点问题展开,没有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也未能出现针对 “高考”研究相关学术问题不断进行深入研究的局面。换言之,我国高考研究的问题多半是来自实践的“零散话题”,研究者们常常根据自身的体会和兴趣对某一主题“自说自话”,且研究中很多对策建议仍然停留在学术探讨层面,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指导实践并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高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和社会影响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学界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因此,高考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决策的“前瞻性”研究,实现学术领域与行政领域的有效互动,这既有利于增强高考学术研究的针对性,也有助于增强对高考实践的指导性与引领性,同时,也可以增加我国“高考”研究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2.重视“高考”研究多学科视角之研究

根据对我国现有关于“高考”研究的主流文献分析发现,基于教育学单一学科视角的研究居多,多学科视角的研究较少。单一学科的视角在研究某一具体的问题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而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可以为“高考”研究相关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为了加强我国高考研究的多学科意识与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首先,现有的高考研究者应该进一步提升多学科的知识,充实包括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多学科的视角深入研究我国高考制度在实施和改革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与实践;其次,可以通过引入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高考问题,通过他们的专业视角,提供更多新思路,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壮大我国“高考”研究的队伍。我国的“高考”研究不能一味地采用教育学单一的学科视角去研究,而应采用多学科交叉视角的研究。

3.加强我国“高考”研究之实证研究

从现有的我国“高考”研究的主流文献来看,“零敲碎打”式的经验总结、具体案例研究、现状研究、个人感想等是主要研究形式。已有文献大多以思辨、描述、文献和规范研究为主,这使得研究可能深陷于从文本到文本、从推理到推理、从演绎到演绎的窠臼中,很难对复杂真实的具体高考问题有一个深入了解并做出准确判断,同时也可能使研究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与深度,脱离高考制度改革的实践。缺少实证研究是目前我国“高考”研究的一大不足,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强调研究过程需要有充分的理论证据、客观的量化数据及可重复的研究结果。这应该成为今后我国“高考”研究不断努力改进的方向,从而使我国“高考”研究沿着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深化综合改革,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J].教育研究,2015,(3).

[2]韩国明,朱侃,赵军义.国内农民合作社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化路径——基于2000~2015年CSSCI来源期刊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6,(5).

[3]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Chen C. CiteSpace 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3):359-377.

[5]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6]张芃.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2,(8).

[7]翟月玲.“异地高考”的根源、理念探究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8]李子江,杨志.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演变的制度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1).

[9]罗祖兵.关于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

[10]郑若玲.高考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关系新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

[11]赵静宇.从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看高考作文的症结[J].课程.教材.教法,2015,(3).

[12]李金波.高考《考试大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4).

[13]候剑华,陈悦,王贤文.基于信息可视化的组织行为领域前沿演进分析[J].情报学报,2009,(3).

[14]宋洁绚.高考制度改革的多重逻辑与审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0).

[15]王后雄.高考命题公正的现实困境与两难选择[J].教育研究,2008,(8).

[16]刘世清,苏苗苗.“异地高考”政策的合理性研究——基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异地高考”方案的内容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6).

[17]张紫屏.论高考改革新形势下高中教学转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6,(4).

[18]刘海峰.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J].高等教育研究,2011,(5).

[19]黎军,朱峰.关于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高考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探析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考制度改革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2017高考拉开帷幕 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