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背景下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当代困境与消解

2018-04-12 05:56张昌盛王向东
冰雪运动 2018年4期
关键词:冰雪校园运动

张昌盛,王向东,王 松

(1.燕山大学 体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大连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5)

为充分利用我国成功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这一发展契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繁荣健康地发展,党和国家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与“冰雪运动进校园”两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为我国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1]。自校园冰雪运动启动至今,政府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等政策文件、对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作了明确指导。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学生群体开始逐渐关注冬奥会竞赛项目,并展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2],这为我国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扎实的群众基础。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发展时间较短,在制度、群体认同、文化背景、资源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校园冰雪运动具有的巨大社会效益,大力推进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是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助力2022年冬奥会顺利开展的当代所需。由此,为充分发挥冬奥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校园冰雪运动政策目标,促进我国校园冰雪运动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深入剖析制约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症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国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及意义

1.1 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

自中国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后,校园冰雪运动成为我国校园体育运动发展中的一大关键词。2016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3],明确指出校园冰雪运动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校园冰雪计划”,这无疑已将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提升到影响我国冰雪运动繁荣健康发展的高度。

回顾校园冰雪运动的兴起之路,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国家推动的结果。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为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下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校园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在学校中发展,校园冰雪运动开始进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同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开展冰雪运动项目,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第128次国际奥委会上宣布,中国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在此背景下,2015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校园冰雪计划,大力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无疑,该方案为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明确了校园冰雪运动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校园冰雪运动”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结果显示(截止2018年7月)校园冰雪相关文献发表时间集中于2016~2018年,其中2017年增速最快,这与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的时间相吻合,引起了部分体育学者的关注[4-9]。由此看出校园冰雪运动提出的必然性,但我们需要理性认识校园冰雪运动热的兴起,明晰其意义,正视其困境,进而精准发力,解决问题,确保校园冰雪运动长足稳定地发展。

1.2 发展校园冰雪运动的意义

1.2.1 宏观需要:助力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

平昌冬奥会闭幕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始进入倒计时。为营造良好的冰雪运动氛围,加快推进国內冰雪运动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由此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青少年群体是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群体,是未来参与和带动冰雪运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重要群众基础。在北京冬奥会的大背景下,将冰雪引进校园是大势所趋,其不仅可以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也为中国冰雪运动储备了高素质的冰雪后备人才,推动中国冰雪运动事业的发展。

1.2.2 中观需要:满足人民对体育健康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10],在体育领域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体育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体育权利的发声,对新的体育文化消费的诉求。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在冰雪运动中有具体的体现。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举办权的成功申办,“对我国民众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态度、行为和决策产生巨大影响”[11],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根据测算,2016年我国参与滑雪人数达到1100多万,人均滑雪次数达到1.33次。冰雪运动进校园满足了青少年群体的运动需求,同时推动了中国体育产业的深化改革,加快体育供给端的创新,为体育消费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1.2.3 微观需要: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和中国冰雪后备人才缺乏的双重压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而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问题却未得到有效地解决,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下滑,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下降、运动能力下滑、肥胖率持续增高、视力不良率继续攀升、器官机能不断下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冰雪运动的趣味性吸引着广泛学生的参与,为遏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趋势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冰雪运动是实现我国体育运动综合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东道主,如何提高冰雪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是未来一个阶段国家工作的重点。我国冰雪运动整体竞技水平与西方冰雪强国差距较大,其中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储备数量是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利用冬奥会平台,推动冰雪运动在校园的普及,为我国冰雪运动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为我国冰雪运动项目的健康良性运转提供有利条件,是实现我国体育运动综合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

2 冬奥会背景下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困境及其根源

2.1 冬奥会背景下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困境

平昌冬奥会结束后,北京冬奥会开始进入倒计时。面对“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提高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水平的双重任务,校园冰雪运动成为实现目标的重要突破口。为更好推动冰雪运动在校园中的发展,必须深入分析校园冰雪运动面临的困境(图1),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图1 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中的当代困境Figure 1.The contemporary dilemm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ice and snow movement in China

2.1.1 制度困境:校园冰雪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和校园冰雪政策的碎片化

自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之日起,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就颁布了多项政策文件,对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做出重要批示。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对学校体育改革工作做出相关指导,下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12],文件指出: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推进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同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13]中提及校园冰雪运动,指出: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培养冰雪运动项目,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同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3]强调:校园冰雪运动的建设需要各级教育、体育部门协同配合,贯彻执行“百万青年参与冰雪”和“校园冰雪计划”,在北方地区将冰雪运动项目纳入冬季体育课程体系,同时鼓励南方地区中小学整合资源,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开设冰雪体育课程。在校园冰雪运动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须认识到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执行的难度较大”[14]。而目前校园冰雪运动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使得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主要因为冰雪运动在校园推广进程中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如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益的重新分配、冰雪进校园的路径设计等等。同时,现有校园冰雪政策还存在碎片化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校园冰雪政策自身的等级地位较低(多为规划、意见和通知),使得具体政策的执行力不足,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校园冰雪政策中对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路径和相关要求表述模糊,且缺失政策执行的监督办法和考核标准。

2.1.2 群体认同困境:社会群体对校园冰雪运动的认同危机

学校和家长两个群体对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学校是校园冰雪运动的载体,家长是学生参加冰雪运动的有力支持者,二者对校园冰雪运动的认同度影响着冰雪运动在青少年群体普及推广的效度、深度和持久度,同时这也是能否提高中国冰雪人口基数的关键点。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基础是学校体育,但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与时代发展相驳的现象。尤其在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升学成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绝大数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认为孩子的升学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同时“功利化”思想严重,只注重一些表面工作,让学校体育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的低认同感,影响着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氛围。

2.1.3 文化背景困境:校园冰雪运动文化发展滞后

校园冰雪文化与相关保障体系“硬实力”相比属于“软实力”,其对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有着更加深厚而长远的影响。文化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和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深层来源,是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5]。最早《北史》中就有对我国古代冰雪运动的记载,但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因素的影响,直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才开始接触到现代冰雪运动,使得我国现代冰雪运动文化与西方冰雪强国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现代冰雪运动文化的薄弱,导致校园冰雪文化建设缺乏文化底蕴的支撑。其中我国冰雪资源的非均衡分布,造就了校园冰雪运动文化建设的显著地域性特征。在北方地区,冰雪运动较为发达,且拥有悠久的冰雪运动习俗;而在南方地区,冰雪运动文化发展较为滞后,甚至是空白[15],使得北方校园冰雪运动的文化建设好于南方学校。其中南方部分地区学校虽开设了冰雪运动课,但是受季节、气候、场地的影响,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从我国冰雪运动员来源的分布区域来看,大部分集中于黑龙江、吉林等北部地区[16],且大部分出自体工队和专业体校,仅有一小部分毕业于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冰雪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竞技冰雪运动水平的提升。由此,怎样做好校园冰雪运动文化建设工作,是现阶段校园冰雪运动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1.4 资源困境:校园冰雪运动资源输入不足

2015年中国获得冬奥会的举办权后,国内掀起一股“冰雪热潮”,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加。据相关研究统计,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口号提出后,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约有4 000万,其中校园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占大部分。但资金、场地和师资的匮乏却极大地限制了冰雪运动在校园中的普及和发展。冰雪运动对场地设施的要求很高,冰雪场地的建设和开发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人工制冷的冰场或雪场,资金需求会更大。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东北三省和西北省区来说,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来支持大众冰雪运动的开展,显然是非常困难的[17]。影响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师资,具有冰雪运动背景的体育教师是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主要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然而各地区学校中具备冰雪运动背景的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完全不能满足校园冰雪课程开展的需求。以北京市为例,全市近9万多名体育教师中有冰雪背景的仅占5%,且大部分教师仅接受过简单初级的冰雪运动培训。由此可以看出资金短缺、场地设施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严重阻滞着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

2.2 冬奥会背景下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困境产生的根源

2.2.1 政策制度缺失与目标团体认识存在偏差

在校园冰雪政策上,存在现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也存在相关政策制度缺失的问题。面对这些繁杂的问题,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和实施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需要相关政策为其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我国校园冰雪运动政策碎片化严重,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校园冰雪政策制度体系,不能很好地解决校园冰雪运动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完善的校园冰雪运动保障体系,既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校园冰雪政策文本,同时需要设计出科学的政策实施方案,两者相互配合,推动政策的执行。现阶段校园冰雪政策执行方案和相关执行标准缺失,尤其对校园冰雪体育课程教学设置、资金投入、场地设施建设、师资培训、校园冰雪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规定甚少。

校园冰雪政策执行的目标团体由多个利益主体构成,包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自身[18]。校园冰雪政策执行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目标团体的行为,为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扫清障碍,营造良好的冰雪运动氛围,最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冰雪运动。在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各目标团体因为各自利益立场的不同,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首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利益取向是以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为主导,贯彻实施校园冰雪政策;其次,学校的利益取向是以“高升学率”为前提的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再次,家长的利益取向是孩子学习成绩占第一的“功利式”态度,如果参与冰雪运动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对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产生质疑,甚至是批评;最后,学生的利益取向是对冰雪运动具有浓厚兴趣,但迫于学习成绩和升学的压力,产生矛盾的心理,最终影响其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由上可以看出,各目标团体对校园冰雪运动的认识偏差,会极大地影响到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效果,阻碍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2.2.2 “应试教育”环境下校园冰雪建设缺乏良性驱动

如果校园冰雪运动处于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就能够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最终实现校园冰雪运动推广和普及的目标。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基于学校体育,而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是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应试教育”模式偏离了我国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升学率成为评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政绩的主要标准,也成为学校、校长和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社会上营造出“功利式”的教育氛围,形成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在这种被扭曲的教育环境下,成绩和考试分数成为主导,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工作被边缘化,学生的冰雪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诚然,学校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学生的参与冰雪的权利也随之被剥夺,这有违素质教育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校园冰雪人才的上升渠道不畅通,学校和家长的“功利性”教育诉求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得不到满足,加剧了其对校园冰雪运动的不认同感,使得校园冰雪的开展缺乏良性的驱动。

2.2.3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上课场地设施缺乏

冰雪运动在校园中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包括交通费、装备费、服装费、场地费等,使得每个学生上冰雪课所需的花销较大。缺资金、缺场地、缺师资、缺体系所形成的“四缺”情况在各校园冰雪特色学校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资金的来源上,相关财政投入甚少,资金缺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张家口市为例,该地区大部分中小学冰雪运动场地缺乏,所需训练器材缺口巨大,其中资金的严重不足导致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举步维艰。另外我国是一个冰雪资源匮乏的国家,冰雪资源分布的非均衡导致冰雪场地设施的分布也是非均衡的。据2017年《冰雪蓝皮书》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国滑雪场数量达到646家(相比2015年新增78家),共有27个省(区、市)有滑雪场,大部分分布在北方地区。其中214家冰场中大多数集中于东三省,黑龙江省以122家滑雪场排名第一[19]。从总体数据来看,冰雪场地数量增长迅猛,但相比于千万级别的学生群体,现有冰雪场地的数量仍不能满足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需要。从冰雪场地的分布区域来看,大多数都集中于西北部地区,南部地区仅占小部分比例,这种分布格局非常不利于南方院校开展冰雪运动。资金投入的不足、上课场地设施的缺乏已成为校园冰雪运动开展首要面对的问题。

2.2.4 培训力度不够致使冰雪师资力量薄弱

在学校冰雪运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学习以及未来的进步发展。但很多体育教师自身的冰雪运动技能很薄弱,有的甚至没有冰雪运动背景,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冰雪运动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问题,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其次,部分学校缺乏具有冰雪运动背景的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让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滥竽充数。教师的数量影响校园冰雪运动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影响着校园冰雪运动教学工作的质量。

3 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困境的消解路径

3.1 确定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目标定位

在2022年冬奥会即将举办之际,我们应当加快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脚步,为冬奥会做好人才保障工作,而完成这项任务的前提是对校园冰雪运动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准确定位。冰雪运动的教育实质是对人的教育,需回归教育的本质,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重要内涵就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冰雪人才。因此要以“体教结合”为基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大教、体部门的合作力度和深度,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共同推进校园冰雪运动进程。教育部门作为教育端口的主导管理部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制定出校园冰雪运动发展方案,加大对冰雪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将冰雪运动活动开展状况纳入到学校教学绩效考核中,以提高学校对冰雪运动的重视程度。体育部门要积极构建各个梯级冰雪人才培训体系,吸收高素质的冰雪人才,打通冰雪人才的上学通道,同时积极配合校园冰雪普及工作,提供专业的冰雪技术指导,派送和培养高水平的冰雪教练员。

3.2 完善政策体系,增加专项资金投入

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是校园冰雪运动保障体系中两大重要组成构件。在政策方面,需要完善校园冰雪政策结构体系,建立有效的校园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开发多元的校园冰雪政策执行资源渠道,构建相关利益者的沟通协调机制,营造出健康的政策执行环境;建立监督问责机制,划分责任范围,规范相关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在资金投入上,设立校园冰雪运动活动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鼓励社会公众团体参与监督,让资金的使用公开化、透明化。同时,扩展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校园冰雪运动的活动组织、策划当中。

3.3 开拓多元渠道,整合校企优势资源

在开展校园冰雪运动的过程中,各方应高效利用冰雪场地设施,探索解决冰雪场地设施、师资、资金等方面缺乏的有效措施。学校与社会企业的深入合作是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趋势,校企合作办学,双方共同探寻高效的办学方式。如学校和企业合作建队、组织冰雪联赛、引进高水平冰雪教练员等举措,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社会资源强强联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其中,冰雪师资是推进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关键点,校企应该将优势资源向冰雪教师培养倾斜,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冰雪教师培训活动,快速培养出一批骨干师资,壮大校园冰雪项目教师队伍。其次,体育师范类院校结合学校的优势条件增设冰雪运动专业,争取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冰雪运动教师,解决目前国内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师资短缺的问题。再次,借助社会力量实施“校园引智”计划,聘请高水平冰雪教练员到校园开展冰雪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3.4 塑造健康形象,加强文化宣传工作

校园冰雪文化的宣传工作是修正学校和家长对冰雪运动认识偏差的重要手段,对校园冰雪运动长期稳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学校可以冰雪运动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冰雪文化节、趣味冰雪运动会、冰雪嘉年华、冰雪比赛等,加强校园冰雪文化建设。社会各界和各大媒体应当加大对校园冰雪运动的宣传力度,对相关活动进行专题报道,持续关注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动向,在全社会塑造校园冰雪运动的健康形象,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群体兴趣的激发,让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深入人心。

4 结语

在2022年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国家需要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带来的宏观利益,以提高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度,带动冰雪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冬奥会竞技项目输送冰雪运动后备人才。

校园冰雪运动的兴起,可谓既承载着中国冰雪运动繁荣健康发展的重任,也事关我国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当前发展校园冰雪运动,诚然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推动,但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并非政府一己之力能为之。而且我国现代冰雪运动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面对这些困境,更加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媒体等各方合力并举,共同努力,积极互动沟通,消除认识偏差,达成有效共识,为校园冰雪的发展扫清障碍,推动校园冰雪长足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冰雪校园运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不正经运动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