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助力课堂 思维点亮精彩

2018-04-12 09:20李辉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生动情境

李辉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营造活跃的气氛,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主动地去创设一些情境。在这些情境之中,适当加入生动、新奇的元素,往往能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圆满完成每堂数学课教学目标是最重要的,不能为了设置情境而设置情境,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状态去有的放矢地设置教学情境。

关键词:情境;生动;教学目标;内容

教学情境是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然而不少教师更倾向于将教学情境当成其“灌输式”教学的途径。实际上,情境可以将学生引入数学课堂的正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情境,显得非常重要。

一、聚焦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知道,借助合作探究、电子多媒体设备、影像资料等途径来设置情境,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这种吸引是借助外物而产生的,所以不可能长久。而且一旦将这种外物撤销,学生的注意就会分散。教师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对数学学科源源不绝的兴趣和追求。

所以仅仅借助外物来吸引学生的做法已经不够了,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内心的渴望,引导学生主动地将注意力聚焦到数学课堂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根据知识的深层内涵,在课堂上创造性的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与他人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比如说,在学习“平移”这一概念的时候,如果仅仅是通过教师口头解释概念或者是PPT展示含义,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借助“螳螂捕蝉”的成语故事,把树干设计成连在一起的几个正方形格子,创造性地引出螳螂往上面移动几格才能捕捉到蝉的趣味性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习、展示成果,学生也会积极的配合,最后再回到图形或者物体平移的概念上来。学生在这样的轻松活跃、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平移”这一概念,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结合生活实际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际来构建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借助学生们感兴趣的、身边的具体事物,以这些事物为桥梁,让孩子们通过这些桥梁来主动探求、学习。这就更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明白哪些事物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生活的情境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感受到数学课堂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要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有重要意义的,进而积极发挥能动性去理解、思考数学,同时会利用课本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使之为生活服务。

比方说,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时候,在上课之前笔者就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去搜寻许多带有角的物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拿出这些物体来分享和展示,然后请孩子们去找寻这些物体的共同之处,同时让学生合作学习,通过与他人合作,探索出角的特点。这种方式就是典型地運用学生们的周围的物体作为桥梁,来建立一种人为的情境,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在思考之后又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主动进行了探索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而且各种器官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了,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而在这堂课结束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实际应用和优点。例如,可以折叠小马扎,可以折成各种角度(多媒体展示),折叠成什么的角度坐起来更舒服呢?说出原因。这样可以使学生借助大脑中已经存在的生活知识去进一步加强理解所学的知识。孩子们可以在现实中发现数学,理解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明白数学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情境要能够发展孩子的思维和智力

学生们在不一样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体验,而且大脑皮层的活跃度也不一样。小学生在某种情境中,可以爆发思维的火花。因为他们现在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但是他们的创造力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而且他们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应该在数学海洋里不断探索。所以教师就有着很大的责任去安排这种情境,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自由探索,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打一个比方,在一堂小学数学课上,学生们在学习“4+7”的时候,没有学过进位加法,所以教师应该教学生用“凑十法”,用PPT或者口头指导学生应用过程,然后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计算“4+7”。之后,教师提问同一类问题,例如“9+2”“8+3”“6+5”等。如此安排教学过程,孩子们的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再举一个例子,教师在讲授《复试统计表》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孩子们搜集完数据之后可以让他们思考:“怎样去把统计表完成”,他们会说:“画对勾”、写“正”字……因为数学的知识都是有关联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两个统计表的问题,进而可以研究出“复式统计表”。作为数学老师,要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既要在数学教学中勇于革新,又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去在知识的天空里面自由翱翔。教师要扮演催化剂的角色,既要指导学生正确探索,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四、要设置逼真的情境

情境越真实,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洞察力、思维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们所熟悉,而且他们也很有兴趣去融入这个情境之中,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合作探究。但是不是每个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都符合和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的,许多教学情境是教师虚构出来的。比方说:“计算长方形黑板的大小”,数学老师虚构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黑板碎了(PPT展示),我们需要换一块黑板,该选哪一块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量黑板尺寸的时候,需不需要同时带几块黑板呢?答案是否定的。再比如,某教师在讲授“几和第几”的时候,虚构了一个动物赛跑的情境,最后显示名次为小兔第一,小猪第二,小鹿第三,但是课堂上肯定有的同学持不同的意见,有人会觉得小鹿第一,有人觉得小猪第一。即使这种情境是虚构的,也不能与基本的生活常识相背离。

五、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第一,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从来都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不可割裂的完整统一过程。所以在构建情境的过程中,要协调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这是达到理想课堂效果的前提。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要过度拔高自己的姿态,要注意自己与学生是平等的。还有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比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自己才是学习活动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进行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第二,课堂氛围过于紧张,学生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学生会变得被动,其学习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所以构建较为轻松的课堂情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我们不能以分数给学生定高低。其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通过给不同水平学生制定适合他们自身的目标。再次是少布置或者不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办法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住每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是尽量不仅仅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在一堂课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难度的知识,在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下,为不同学生所掌握。

六、引导学生广泛涉猎

课本上的知识对于数学学习的帮助有限,所以学生需要广泛涉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加自己的对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而且也要指导他们如何去挑选数学书籍。我们知道,知识储备量的增加是日积月累的,所以还需要长期坚持阅读。最终学生在课外所摄取的知识是要为提升数学思维和水平服务的,所以引导学生将课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七、教学步调巧妙安排

一堂精彩的數学课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步调,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步调。比如说在一堂课的前二十五分钟,教师一般都在讲授新课,而这段时间又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所以可以采用较快的步调。这样可以构建一种比较紧张的氛围,学生也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和掌握重难点。而在一节课的末尾,当学生掌握了新课的知识点,要进行课堂巩固检测的时候,可以将步调适当放慢。因为维持了长时间的快步调,学生的神经一直较为紧张。如果继续下去,学生会疲惫,学习效果会大幅下降、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难易程度,掌握好课堂的松紧程度,张弛有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聚焦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发展孩子的智力和数学思维,营造逼真的情境,构建轻松乐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合理安排教学步调这些条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生动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