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离不开德育

2018-04-12 04:29刘松岩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渗透美术德育

刘松岩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有教师都要把德育渗透到学科之中。美术学科教学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在进行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与美育之中。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美术课是初中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美术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课堂中轻松愉快地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更是我们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课堂上,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者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上九年级《剪纸》这一课中,课前让学生搜集大量的剪纸作品布置班级,营造学习环境,学生们热情高涨,通过对比欣赏总结出了剪纸同其它画种的区别,感受到了剪纸的形式美。在欣赏优秀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名族文化,学生们被我们国家传统的民间艺术所深深吸引,积极踊跃的都要大胆尝试。这节课,即到达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在多媒体教学中有效快捷地渗透德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工作中重要课题之一。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只是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夸夸其谈或是教师作示范学生照葫芦画瓢,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觉得无趣、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也总是得不到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大大不同了,它可以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学感性的融入到教学中。它打破了美术学科传统封闭、固定的教学模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认知,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在上《插花艺术》一课时,同学们的插花作品精彩纷呈,我问同学们:“这么美的插花作品大家想送给谁呢?”孩子们有的说:“老师”、有的说“妈妈”。这时,课堂上马上响起《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大屏幕上出现的都是家长和老师张张笑脸,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父母和老师无私的爱被深深感动。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既学会了技能又懂得了感恩。

三、在技能训练和作品欣赏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美术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好的创意,没有良好的知识技能配合是不能形成好作品的。当下美术课堂,学生有好想法却不能形成美术作品,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是非常普遍的。所以,美术课程若要高效,技能教學始终是绕不开的弯。在纯技能教学中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每学期的集体创作,是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的大好时机。通过美术作品欣赏,使学生增长了辨别美丑的能力,能自觉抵制淫秽物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如欣赏《墨竹林》,让学生在感受中国国画精髓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把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动地渗透德育

如今的三维目标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也就要求我们教师每节课之前都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内容,利用美术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教学生学画的同时,除了引导他们识别色彩的冷暖倾向,用合适的冷暖色表现主题,还要联系实际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如七年级的《春天的畅想》一课,我除了充分发挥个性潜能、激发形象思维和表现个性、特性能力外,还积极创设各种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实践和对大自然的感受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还以欣赏古今诗词的形式去挖掘学生内心的感受,使学生增强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意识的同时也了解了我国的诗词歌赋。

五、在美术的实际运用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善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目的。通过丰富多彩、趣味浓厚、有吸引力的美术、书法等课外活动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如教学《请柬设计》时,教育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请柬的种类以及用途、烘托气氛、体现文化内涵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德育渗透不仅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使美术课的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可配合学校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如美术学科可配合学校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和元旦佳节,以及“五四”、“一二·九”等节日,开展一些美术宣传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主题性的海报展示、纪念性的图片展览等活动,讴歌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憧憬祖国美好的未来;可参观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使学生抚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潜入”时机,真正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虽然美育和德育各有其独立的特点,但是,在教学中应相互渗透,学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忽视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下一代。

猜你喜欢
渗透美术德育
美术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