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自觉:论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引领及其路径构建

2018-04-15 00:35邓海林
江苏社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邓海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41页。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文化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文化的众多要素中,价值观是网络文化最深层的要素,决定着网络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价值引领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铸魂之举。构建以主流价值为引领的先进网络文化,实现网络文化自觉,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网络文化的压舱石、定盘星和度量衡,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文化建设中价值引领的现实冲突

网络文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是人文与技术的新结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形态,具有匿名性、开放性、去中心化、无限制过滤等特点。“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最早由费孝通先生提出,意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这里的“自知之明”重在强调文化转型时的自主能力以及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网络文化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型文化形态,网络主体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如何保持“自知之明”,是当前文化转型面临的问题,也是实现网络文化自觉的关键所在。国内学界对网络文化自觉的含义目前尚未形成定论。笔者认为,网络文化自觉是网络主体在网络文化建构、评价和选择过程中的主体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意识形态层面,网络主体要能够自觉认同和接受主流价值观,对多元网络文化有充分的认知和理性的选择能力。换言之,实现网络文化自觉,坚持以主流价值引领网络文化建设,需要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态度,既不能“简单复旧”,也不能“全盘西化”[2]《费孝通文集》(第十四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196页。。然而,在现实实践中,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在内容、形式、业态、体制、机制上存在冲突,特别是内容上的冲突尤为明显,分别表现在内容的指导思想、生产方式和文化渊源等方面。

1.一元指导与多元趋向

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面对和提倡网络文化的多样化,又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网络文化建设也必然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网络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方案。与此同时,受全球化和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领域全面变革的影响,我国思想文化方面的交流、交融、交锋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更是呈现出多元多样发展的局面。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网络文化中,如何增强网络文化自觉,通过一元去引领多元,在多样中凝聚共识,实现网络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2.内化于心与外化于形

增强网络文化自觉,坚持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贵在知行统一、重在落地生根。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价值引领却更多地体现在“形”,而非“行”。突出表现为价值引领的空泛化,仅仅通过网络的话语来引领,没有形成实践效应。比如,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网络文化建设实践中,方式上,更多采取的是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我说你听”,而非双向互动式的“我说你问”;内容上,多注重通过网络展现“三个倡导”和“二十四个字”,很少考虑相关内容的到达率、阅读率和点赞率。长期以往,将无法让广大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生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最终转化为行为自觉的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3.传承发展与妄自菲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网络文化自觉不是一个空想概念,需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4]黄坤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6日。。优秀传统文化既为网络文化传承提供积淀几千年的深厚文化土壤,又以其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观念为主流价值提供最直接、最深厚的根底。但现实中,少数人依然妄自菲薄,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封建迷信,属于糟粕范畴或已陈旧过时。因此,在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实践中,尚需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4.洋为中用与全盘西化

增强网络文化自觉,要认识到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是一个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过程。为此,我们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既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但是,现实社会中有的人以洋为尊、唯洋是从;有的人盲目崇拜西方所谓的“现代潮流”,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甚至搞削足适履、全盘西化。当下,我们在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实践中,尤其需要客观对待、辩证分析,妥善处理好西方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的关系,做到洋为中用,切实增强网络文化自觉。

二、根源探究:网络文化建设中价值引领的文化生态分析

文化生态理论最早由美国人类文化学家Steward提出,他认为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1]Steward J H.,Theory of Culture Change:The Methodology of Multilinear Evolution,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55,pp.36-42.。这种观点目前被学界多数学者所接受,成为解释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生态文化特征及其模式的理论基础。繁荣发展以网络文化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从文化生态角度切入,坚持系统思维,从互联网技术属性、国际社会思潮、国内经济转型三个维度,全面分析网络文化建设中价值引领冲突的客观社会存在。

1.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模糊价值引领方向

互联网是技术变革的产物。正如前文所述,网络文化是一种以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文化形态。技术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蕴涵着精神层面的价值[2]李兴平:《当前网络文化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调适发展的新认识》,〔兰州〕《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第1期。。这种精神价值作为文化逻辑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化建设的进程,重塑着网络文化的生产、传播、服务和治理环节,使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面临严峻挑战。首先,网络文化与其他文化载体的物质基础不同。网络文化的载体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强调的是技术上的自由性,表现为网络文化建设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这与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存在内在的矛盾。其次,网络文化与其他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同。由于网络技术提供了迅捷的信息传播途径,让人们在其中逐渐放弃对社会价值的思考,进而消解了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再次,随着先进技术的日趋发展和成熟,逐渐出现技术垄断,从而产生“网络文化寡头”现象。这些“寡头”利用技术优势对网络文化进行控制,操纵普通网民的思想,使网络沉沦为善恶不分之地。

2.多元化社会思潮激烈交锋,瓦解网络文化主流价值取向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复杂化趋势愈加明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为激烈,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一方面,亚文化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宁可在劳斯莱斯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有“与其扫黄、不若反腐”的比坏心态,也有“读书无用、赚钱王道”的反智倾向,还有“口碑越差,越想围观”的审丑文化,等等。另一方面,多元的社会思潮在网络文化上呈现出“四化”倾向:包括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常态化,不同民族文化在网络空间竞争的加剧化,西方工具主义、操作主义、金钱文化的泛滥化,道德相对主义、极端私利主义的盛行化[3]虢美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这些思潮严重削弱了人们在价值取向上的正确共识,直接异化乃至解构了主流价值,对实现网络文化自觉、构建以主流价值为引领的网络文化形成巨大挑战和冲击。

3.国内经济转型打破传统利益格局,加大价值引领难度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的日益加剧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我国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重、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导致部分人的幸福感、获得感缺失,促其产生“底层抵抗”的负面社会心态。受这种社会负面情绪和失衡心态的驱使,加之“群体极化”和“蝴蝶效应”的影响,大量失真无序、情绪化言论以及非理性表达等时不时地在互联网上集中呈现。这大大地冲击了网络文化建设中价值引领的实效,让人们对主流价值及主流价值引领下的网络文化产生怀疑和抵触,并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和社会民众心理之间的张力,从而加大网络文化建设中价值引领的难度。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依归

探寻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近代中华民族爱国志士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从中华民族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出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上述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清晰明确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及公民的价值准则,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理念,客观反映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景,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维度,是当代中国科学的、主流的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165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依归。要实现网络文化自觉,就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首先,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高度契合。只有始终坚持把核心价值观引领贯穿至网络文化建设各环节,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筑牢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其次,坚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三个倡导”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符合社会文化发展规律,传播了正能量,巩固了主流意识形态,压缩了负面社会思潮的生存空间。这对不断弘扬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持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2]韩文乾:《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北京〕《前线》2015年第5期。。再次,坚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于中华文化环境。当前,我们正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关键一环是增强自身实力和魅力,让世界相信中国。通过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会对展示、弘扬中华文化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如果在网络文化建设中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任由各种价值观肆意增长,甚至不加区分和鉴别地成为西方价值观的应声虫,那么网络文化自觉将无从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会举步维艰,更严重的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失去自己的精神乃至政治、思想、文化、制度各方面的独立性,进而影响和耽搁民族复兴的进程[1]高长武:《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核心要义》,〔济南〕《东岳论丛》2017年第4期。。因此,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最高目标,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社会基础,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人本要求,全力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最终实现网络文化自觉。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路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抓住事物的根本”,就是要牢牢把握网络传播规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自发到自觉,知行统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全过程[3]徐缨:《办好“道德讲坛”传扬核心价值》,〔北京〕《红旗文稿》2015年第19期。。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文化的内容供给

供给是网络文化建设的第一环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前提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文化的内容供给。首先,加大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力度。发展“互联网+文化”相关产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网络文化和广播影视全媒体生产。推动创作更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运用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等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充实、丰富网上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优秀文化内容,打造网络文艺精品和网络文化品牌。其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转化。精心组织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传播等工程。结合重大纪念活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阐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再次,强化优秀网络文化生产行为自觉。引导网站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坚决反对以“标题党”“重口味内容”等形式搏取点击量、吸引眼球,自觉抵制生产低俗、庸俗、媚俗的网络文化产品行为,创作更多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比如,在春节期间,某企业开展的“支付宝·集五福”网络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内容分成富强福、和谐福、爱国福、敬业福、友善福,集齐“五福”即可分享5亿奖金,吸引全球亿万网民参与。这不仅创造了深受网民喜爱的网络文化,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网络文化的传播实效

唯有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化的传播环节,才能增加广大网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认同度。其一,增加网络文化传播的“广度”。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宽带中国”“智慧中国”工程,努力普及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络,为生活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网络服务,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其二,增加网络文化传播的“深度”。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融合中形塑核心价值观。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多元价值中达成共识,引领建成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融合媒体集团,提升主流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其三,提升网络文化传播的“高度”。借助新媒体应用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支持我国文化企业与各国,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合作,积极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3.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网络文化的服务机制

网络文化建设离不开网络文化服务,服务本身也是一种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网络文化服务机制,需要着重在公共文化、舆论引导、网络道德上狠下功夫。第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向网民开放公共文化资源,推动网络文化共建共享,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拓展公共数字文化覆盖范围。第二,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紧紧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引导网民科学认识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不断增强广大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第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深入开展“中国梦践行者”“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网络文化主题活动,强化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示范引领,引导广大网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网络文化的治理方式

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打造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关键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化治理方式,全面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首先,融入立法环节。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立法需求,结合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积极推进互联网领域立法,使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其次,融入执法环节。坚持文明公正执法,加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坚决铲除网上造谣欺诈、攻击谩骂、传播淫秽色情和网络道德失范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再次,融入司法环节。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照事实和法律办理互联网案件,确保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司法公正。最后,融入守法环节。加强对《网络安全法》和新修订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宣传教育,持续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保障法律实施的良好氛围。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网络文化季”“网络社群大会”等网络文化品牌,营造全民守法的网络文化环境。

五、结 语

在“问题导向”指引下,本研究从网络文化最深层的要素——价值观出发,根据网络文化的特点和文化自觉的内涵,探索提出网络文化自觉的概念与内涵。结合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中价值引领的实际,指出增强网络文化自觉、坚持以主流价值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现实冲突,深入分析冲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依归。基于此,本文提出实现网络文化自觉、构建网络文化建设中价值引领路径的思路:主动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牢牢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文化的内容供给;提升网络文化的传播实效;完善网络文化的服务机制;塑造网络文化的治理方式,从而建设绿色、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使网络文化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进而实现网络文化自觉。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