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皮肤病临床心悟

2018-04-20 07:36范瑞娟阮雅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3期
关键词:火针进针皮损

范瑞娟,阮雅敏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火针属于九针中的一种,《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九针分别为针、圆针、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其中“九曰大针,长四寸……尖如梃,针锋微圆”。此处所谓的大针,即为火针疗法的专用针。

1 历史渊源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火针疗法最初主要用于治疗寒证、痹证,如《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伤寒论》中记载“焠刺者,燔针取痹气也”“凡刺寒邪用毫针曰以温”,称火针为“烧针”和“温针”。

唐宋以后,火针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用于治疗外科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首次将火针应用于外科,治疗疮疡痈疽、瘰疬痰核及出血等疾病。《太平圣惠方》“夫痈疽者,头少肿处多出脓。不快者宜针烙”。明·李学川《针灸逢源》中记载“凡针肿上不可按之,即以手指从两旁按之,令脓随手而出”。

2 针具

①火针的制针材料:古代火针的针具主要由铁或钢制成,如明·高武在《针灸聚英》中就提出火针的制作应用韧性大的熟铁,且针不宜太粗。现代火针的制造技术更加先进,运用了各种合成金,产生了钨锰合金火针、铁铬合金火针、钼金属火针、不锈钢火针和特质金属火针等。这些合金的应用使火针具有在高温下坚挺不弯、硬度强、不蚀不剥、不退火、不易变形、不易折、经久耐用等优点,有利于临床使用[1]。②按针具粗细分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火针针具为师怀堂先生改革的新九针,其中火针包括6种型号,即细火针、中粗火针、粗火针、三头火针、火针、火铍针。另有贺普仁先生倡导的五针:粗、中粗、细、平头、三头5种火针。点刺用的火针有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毫火针4种。毫火针即直径为0.35 mm的不锈钢毫针,主要适用于颜面部较浅的局限性皮损。细火针直径约0.5 mm,主要适用于面部及肌肉较薄的部位及老人、儿童、体质虚弱的患者等。中粗火针直径约0.8 mm,临床适用范围最广,除用于面部及肌肉较薄的部位,还可用于四肢、躯干的压痛点和病灶周围。粗火针直径约1.1 mm,适用于皮肤丰厚、肌肉坚实之处。

3 操作方法

①选穴与消毒: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规律基本相同,根据病证不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选定穴位后进行严格消毒,先用碘伏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染。②持针方法:即用手拿针的方法或用器具拿针的方法,如止血钳持针法。持针姿势如握笔姿势,要注意做到指实掌虚,腕部需灵活有力。③烧针:目前多用酒精灯进行烧针,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火针的烧灼程度有3种,根据治疗需要,可将针烧至白亮、通红或微红。若针刺较深,需烧至白亮,否则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且增加患者疼痛;若针刺较浅,可烧至通红;若针刺表浅,烧至微红即可。④针刺深度和角度:火针的进针角度以垂直刺入为主,对于疣、赘生物等采用斜刺法。进针深度根据病情性质、体质差异、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神经分布而定。对准穴位,迅速而准确地进针。火针刺后出针,用干棉球迅速按压针孔,以减轻疼痛。若属脓性病变,应待脓血排净后消毒即可。

4 火针刺法

①点刺法:点刺法是将针烧红后迅速刺入选定部位,这是最常用的火针刺法。其他刺法亦是以点刺法为基础,只是依据针刺深度、用针密集程度和所刺部位不同而定。当需要辨证取穴或针刺经穴、奇穴或针刺压痛点时,多采用点刺法,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及治疗脏腑疾患等全身性病证。②密刺法:密刺法是用火针密集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方法,每针间隔1 cm左右。针刺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以刚接触正常组织为宜。此法常用于治疗增生性、角化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等。③散刺法:用火针松散地点刺病灶局部的一种方法,每针间隔1.5 cm。主要用于治疗麻木、瘙痒、拘挛、疼痛等。④围刺法:用火针围绕病灶周围进行针刺的方法,每针间隔1.0~1.5 cm。此法多用于治疗皮肤科、外科疾病,如带状疱疹、臁疮等[2]。

5 病案举例

(1)患者,女,30岁,2015年7月初诊。颜面部起暗红色丘疹、结节、脓疱1个月余,面部油腻感重。经前腹痛,乳房胀痛,经色暗红夹有血块。纳可,眠差,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诊断:粉刺(瘀热互结证)。治疗: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仰卧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治疗部位。选择细火针,将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选择有脓头或手下有波动感的皮损进针,快进快出,深度以达到脓肿底部为宜,刺破皮损后用干棉签在皮损周围轻轻挤压,以排净脓肿内的脓液和瘀血。治疗结束后,用酒精严格消毒,并嘱患者皮损掉痂前勿沾水,防止感染。每周1次,治疗4次后面部丘疹、结节、脓疱消失,仅留红色痘印。

(2)患者,男,36岁,2016年11月初诊。患者肚脐左侧有一块直径约8 cm大小的类圆形炎症性斑块,色鲜红,质硬,伴有疼痛,斑块上有一处破溃出脓。患者体胖,平素嗜酒,舌红,苔黄厚,脉滑数。中医诊断:痈(湿热蕴结证)。治疗:患者仰卧位,治疗部位消毒后,用粗火针在酒精灯下烧红,选择已成脓的部位进针,点刺3~5针后,用火罐在该处拔罐,留罐 5 min。起罐后,用干棉球或无菌纱布擦净脓血,然后用碘伏消毒破溃处,外涂甲硝唑凝胶,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嘱患者禁酒,忌食辛辣油腻。3~5 d治疗1次,治疗5次后,红色斑块缩小为2 cm×3 cm大小,疼痛明显减轻。

按语:从以上2个病案可以看出,火针治疗化脓性皮肤病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一方面采用物理方法将皮损内的脓液和瘀血排出,加速疾病痊愈;另一方面,火针在烧红后温度可达700~800℃,这样既可防止感染又能起到杀菌的作用。从中医角度看,火针还可祛邪,由于火针针眼不会很快闭合,从而使水湿、痰浊、痈脓、瘀血等有形之邪排出。再者火针还可“以热引热”,正所谓“热病得火而解者,犹如暑极反凉,乃火郁发之之义也”。

(3)患者,女,34岁,2016年5月初诊。患者右侧鼻翼旁有一小块色素脱失斑,界限清楚,无不适感。伍德灯下呈瓷白色,边界清楚。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中医诊断:白驳风(气血不和证)。治疗:患者仰卧位,消毒治疗部位后,选择毫火针,烧至通红,先在白斑外围浅刺一圈,然后逐渐向中心点刺,用密刺法,每针间隔1 cm左右。治疗后嘱患者针刺部位掉痂前勿沾水以防感染。每周治疗1次,治疗4次后,白斑缩小,外围有色素沉着,中心颜色较前不明显。

按语:火针治疗白驳风,针具宜选择细火针或毫火针,且针刺宜浅,以穿透表皮为度,快进快出。火针的热力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促使皮损区微循环加快,有利于皮损区黑色素细胞形成;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减少黑色素细胞自毁;有利于加速皮损区的新陈代谢和正常皮肤的生长。

[1]张庆茹,胡秋生,任永红.火针针具的发展和应用方法的改良[J].中国针灸,2011,31(5):459-461.

[2]乔云英.火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火针进针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