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方式探讨

2018-04-24 05:29孟繁星
职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中职学校

孟繁星

摘 要:本文对目前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六种方式,并提供了三种评价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培训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不懈地实施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模式,以此来强化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实行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融合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要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由此可以看出,回家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也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明确而具体要求,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具有执行力的制度及规章上来。

2.培训质量不高

目前,中职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大多还停留在一些专业或学术讲座、参观考察、指导学生岗位实习的层次,少数中职学校开展了一些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合作育人、合作课程开发等较为深入的工作,但其覆盖面还比较小,仍然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更谈不上开展科学有效的专项培训。

3.不能保证培训时间

近年来,中职学校规模快速扩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生比不断增加,专业教师的课时量不断增多,专业教师的培训时间相对减少,时间主要被繁重的教学工作挤占了。以笔者所在的地市为例,2016年,师生比达到1:24.9,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标准1:18的38.3%。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没有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

4.培训基础薄弱

从目前中职学校构成来看,师资队伍大多数是由原有的普通中学教师和近年来引进的非师范类毕业生组成,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明显不足。调查显示,在师资来源渠道上,原有教师占50.2%,后调入教师占8.3%,后接收毕业生占41.5%,可以看出,中职教师队伍在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上明然存在不足;在年龄结构上,45周岁以上的教师占24.8%,30~45岁的教师占47.6%,30岁以下的教师占27.6%,是一支较为年轻的教师队伍。不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给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带来了巨大压力,也严重阻碍了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突出的瓶颈。

二、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方式的构建

造成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缺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在微观管理上相对迟缓。在中职学校层面,普遍缺乏持续高效的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对部分中职学校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校本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岗位实践培训、自主培训、基地培训、“互联网+”培训等六种培训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学校大规模开展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中职学校应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结合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校内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

第一,聘请企业或行业技术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技术指导。通过程序和技术规范,使教师了解和掌握生产一线的运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攻关。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由“双师型”教师开展的专业实践教学示范观摩活动,开展专业教师技能大赛等教学活动,以此提升专业实践操作专项教研活动的质量及教师的实践能力。

第三,開设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班。学校在假期聘请一线技术专家,对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专项技能培训。

2.校企合作培训

校企合作培训方式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培训:前期合作与开发培训、管理合作培训、全程合作培训、技术合作指导培训等。

企业需要与学校建立针对某项目或某种产品研发的技术开发合作,学校在企业专业产品研发过程中派出有实力的专业教师参加研发,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既促进企业的发展,又有助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3.岗位实践培训

顶岗实习是最重要的专业实践培训方式。岗位实践培训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工学交替实践。国家规定,中职教师每两年要有不少于两个月的时间到企业一线开展岗位工作实践,教师经过理论与实践学习,进行岗位轮换的有效交替,强化专业实践的工学结合,教师在学习中直接进入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实践,由“学术型”教师转为“双师型”教师。

(2)带队实习指导实践。在安排和组织学生在企业实地实习期间,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到一线工作岗位,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技术指导,并与学生一起动手实践。在工作现场,指导教师一边指导学生实习,一边进行自我专业实践。

(3)兼职工作实践。面对信息的迅速传递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兼职工作实践,教师可以及时掌握生产、服务一线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升实用技能。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摒弃传统的管理观念,支持和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兼职工作,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和发展。

4.自主培训

自主培训是指教师按照自身的工作时间及其专业发展方向开展自我培训。

(1)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核。学校在教师培训的政策上,应支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鼓励教师获得本专业或相近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应要求专业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证书达到规定的持有率,对教师结合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在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嘉奖,以此鼓励教师主动提高实践能力。

(2)自主联系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针对当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紧张,大部分教师缺少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时间,学校统一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实践培训难度较大等客观情况,可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并进行开发利用,鼓励教师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联系实践单位。

(3)自主科研开发。这种培训方式是中职专业教师高层次培训的体现。例如,信息类专业教师开发应用型小软件,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进行技术小创造等。在这些课余研发活动中,在悠闲自在的行为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5.基地培训

建立国家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目的是为提高职教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出职教特色,建设一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解决职教专业师资紧缺问题。为此,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以高校基地为重点建设基地,以部分优质中职学校和大型企业为辅,有针对性地对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培训建设师资培训基地。在中职学校建设的基地更能体现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特征更加突出,培训项目的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基地培训成为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重要途径。

6.“互联网+”培训

在长期的培训过程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难以延伸到教学实际工作中,教师对培训以后的应用效果缺乏了解,难以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针对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的改革,促进专业技能培训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互联网+”培训是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应充分发挥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形式。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远程在线培训,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岗位现场指导与离岗研修相结合,巩固提高与转化应用相结合,以此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及有效性。

三、培训评价方法

针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工作,只有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通过严格的检验认定,才能证明其培训效果。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工作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1.专题汇报型评价考核机制

教师完成培训后,对参训有所感、所悟、所获,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实际进行专题汇报,这样既能检验培训效果,又可作为新的校本培训素材,使个人成长收获转化成全体教师的专业教育。

2.学生评教型评价考核机制

教师接受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后,对学生进行实践课教学,由学生对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手段、操作水平等进行评价,以评促教,教学相长。

3.引进企业或行业参与型评价考核机制

学校按照培训模块的规定,针对在企业或行业中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的教师,对培训企业或行业进行授权,给予其对培训教师的考核评价权,并对在企业或行业接受培训的教师进行跟踪调查,最后由培训单位对其培训的教师进行评估认定,出具考核成绩单。

总之,中职学校对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着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规划和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内涵建设发展等。所以,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从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层面出发,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完善教师培训保障体系,提高培训质量,运用适合中职教师专业培训的方式,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从而保证中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玮.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张志平,牛西武.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3]刘邦祥.“行动导向教学”原则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4]王海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策略[J].职业,2010(3).

[5]黃森才.广州市中职学校经营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中职学校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