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研判

2018-04-25 10:03韩刚团
城乡建设 2018年8期
关键词:电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

■ 韩刚团 江 腾

电动汽车的推广与发展,蕴含着政策、市场、行业,以及相应的消费需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在内的诸多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主要因素在作用关联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亦将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将持续影响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

一、电动汽车发展形势分析

(一)电动汽车总体市场情况

1.市场占比较低且增幅回落

自2009年国家推出重点示范城市推广电动汽车政策以来,回溯历年市场,电动汽车在发展起步阶段,2013年之前年度产销量不足2万辆,从2014年开始电动汽车产销量大幅提升,至2015年连续两年实现同比增幅超过300%。其中,2014年产销量提升至7万辆以上水平;2015年借助政策持续引导,消费市场拓宽,销量增至33万辆;2016年受国家补贴政策调整影响,电动汽车市场归于冷静,产销增幅降至约50%。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远超2015年水平(产销量分别为34.0万辆和33.1万辆)。同期相比,产销增幅均有所收窄,分别达51.7%和53%。

由于电动汽车尚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产销量高速增长,但市场保有量仍较少,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占比还处在较低水平。在2014年之前,电动汽车年销量占传统汽车总量的比例远低于1%这个拐点;从2015年开始,电动汽车产销量实现同比大幅提升,占传统汽车总量的比例从当年的1.35%提高到2016年的1.81%,市场份额持续提高(见图1)。

2.应用类型分类分析

(1)纯电式动力车型占比优势突出

图1 2012~2016年电动汽车销量分布图

电动汽车经过近些年发展,市场结构不断调整变化,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根据电动汽车保险数据分析,2016年电动汽车市场应用依旧以纯电动车型为主,销售34.8万辆,占比79.6%,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售23.2万辆,占比52.9%,纯电动客车销量9.3万辆,占比21.2%(见图2)。

图2 2016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分析(按动力类型划分)

(2)乘用车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商用车市场表现低迷

根据机动车保险数据分析,2016年电动乘用车全年销量为30.2万辆,全年销量增速达60%,超过整体市场增幅(53%),所占比重提高至69%(见图3)。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其一,车型种类逐步增多,选择对象丰富;其二,消费者对电动车型的认知、接受度进一步提高,私人领域消费意愿增强;其三,部分城市扶持政策的有力支撑,比如上海免牌照,北京与深圳不限行、免摇号等优惠鼓励措施有力刺激了市场需求。

电动商用车经过补贴标准、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三元电池禁用纯电动客车等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对骗补企业的处理,产业整体发展相对低迷。2016年,电动客车销量为11.5万辆,占比26.7%,纯电动专用车销量为2.39万辆,占比5.5%,市场表现相对平淡(见图3)。

(二)应用领域分析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私人、企事业单位、公共领域,呈三分天下之势。

从应用领域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受限行限购城市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以及公务用车替换燃油车的鼓励措施影响,2016年电动汽车销量在私人、单位用车领域逐步扩大,两个领域全年销售30万辆,占比68%;公共领域以城市公交为主,以2016年数据为例,电动汽车在公共领域的销量为13.8万辆,所占比例为32%(见图4)。

图4 2016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分析(按使用用途划分)

(三)电动汽车发展形势分析

通过对以上电动汽车近年来市场数据分析,同时考虑未来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关键技术的成熟稳定,适应环境的日臻完善,企业及产品的涌入,将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并可能呈现出以下变化:

1.产品技术的日渐成熟

近年来,电动汽车车企技术迭代、新车型研发速度加快,市场提供的电动车辆类型也不断丰富。截至2017年5月,已累计发布4批《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涵盖电动乘用车车型174个,且已呈现出轻量化、电池高能量密度趋势。

2.整体份额的持续提升

据“电动汽车资源网”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2017年电动汽车产销量均接近80万辆,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增长53.8%和53.3%,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保有量达18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未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调整,电动车辆比例将有望向传统汽车分布靠拢,电动乘用车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

3.空间分布的极化特征

一线城市电动汽车市场成为市场主力,二、三线城市电动汽车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

由于限行限购等鼓励政策还将为市场提供主要动力,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限行限购城市。从近年来电动汽车市场的主要销售市场趋势来看,以2016年为例,2016年电动汽车市场主要集中于京粤沪,这三个一线城市未来将成为竞争主战场。另外从全国各省(区、市)电动汽车销量分布看,北京、广东排在前两位,占全国总量比例均达15%,上海位居第三,占11%。京、粤、沪合计占比达到41%(见图5)。

图5 2016年电动汽车空间分布分析

同时,随着这部分城市内部电动汽车容量逐渐饱和以及电动生产企业的战略布局,部分非限购城市也将逐渐成为电动汽车拓展的市场。

二、基于电动汽车发展进程的主导要素分析

(一)主导要素的体系化分析

纵观电动车辆的推广与发展情况,其主要动力作用机制可理解为围绕政策引导、市场反应、行业发展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其中:政策、市场、行业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因素,其主要体现为基于时间序列的三者间的相互影响;其他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需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

1.内部核心因素分析

在市场培育初期,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需要依靠政策来引导市场需求。此阶段也是行业内部资金、技术、产业结构构建等关键环节搭建的黄金时期,该阶段以政策拉力为主,同时兼顾市场及行业合力。

在市场发展期,主要通过政策的合理调整,一方面保障对市场需求的正向激励;另一方面也应注意规避初期发展以来市场对政策的过度依赖,主要表现为市场的自我完善及政策的逐步抽离,同时倒逼电动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整体成型,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以及技术瓶颈的突破。该阶段以政策与市场合力为主,以行业发展作为支撑。

进入市场成熟期,政策导向应由原来的引导为主,过渡为以“研发支持”“行业管理”等市场及行业维护方向为主。该阶段主要依托市场自行发展的调节机制,以消费者需求为动力,与行业发展一道,共同构筑电动汽车发展的良性循环(见图6)。

图6 电动汽车推广核心因素分析

2.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主要为影响电动汽车市场的消费者意愿与需求、所在城市的交通特征,以及电动汽车所依赖的配建基础设施等。

消费者是影响电动汽车市场的直接驱动因素,是汽车技术研发、营销策略、渠道管理、服务制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基础导向。我国电动汽车推广量虽已跃居世界第一,但依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电动汽车在推广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电动汽车的切实使用者—消费者,来评价其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的推动因素、直接体验和情感体验。消费者评价一方面帮助企业细分市场,找到市场突破口,不断完善并有针对性地提升产品性能和体验;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推动政策、标准和监管措施提供切实的思路。

城市交通作为电动汽车及其配建基础设施的空间载体,所呈现出来的整体交通状况、运行效率,及其道路交通在城市内外交通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均不尽相同,这对于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电动汽车的推广与发展也应充分关注城市交通这一主要因素。

目前,充电设施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截至2016年底,我国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00万辆。与电动汽车产销规模的快速增长相比,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较为落后。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5万个,远不能满足全国上百万辆电动汽车的使用需求(见图7)。

图7 电动汽车推广其他主要因素分析

(二)影响因素的作用关联分析

1.政策引导下的系统互动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与电动汽车直接相关的政策覆盖了宏观导向、研发支持、投资管理、生产及产品准入、财政补贴、行业管理、动力电池、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交通管理等10大方面,总计38项,其中宏观导向、研发支持、动力电池、基础设施类政策占比较大。主要政策要点集中于:宏观导向、研发支持、投资管理、生产及产品准入、财政补贴、行业管理、动力电池、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交通管理等。在系列政策保障下,电动汽车主要企业已形成较完备的研发体系,已具备一定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链各环节活力较为充沛,除此以外,电动汽车在市场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2.政策作用下的市场选择

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与变化,呈现从商用车为主转向乘用车为主的变化,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39%提升至2016年的53%。分领域看,电动汽车私人领域逐步扩大,所占比例由2015年的23%提升至2016年的32%,未来有望继续提升。

3.基础支撑下的良性发展

通过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及其外部主要影响因素的梳理,进一步对两个圈层要素做出关联分析。从政策导向到市场及行业发展,再到消费需求及城市交通,以及最终落实空间的基础设施(见图8)。

图8 电动汽车发展主要因素关联分析

三、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现存发展困境

1.政策难以持续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依托政策驱动出现了井喷式增长,这种增长并非市场本身需求,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高额的补贴;二是各地的牌照和限行的优惠;三是政府在特定领域里的直接推动。

但是,依靠政策驱动的市场是不可持续的,限购、限行带来的电动汽车数量增长是有限的。其次,财政补贴压力大,这一点可从现行补贴政策的补贴门槛及退坡现象得出判断。同时,依据调查显示,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存在补贴延迟现象,这进一步佐证了财政压力问题。

2.整车价格过高

电动汽车的成本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偏高,整车价格过高仍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对于纯电动汽车,其高成本主要来源于复杂的混合动力系统,部分也来源于车用动力电池。虽然随着技术进步,车用动力电池和混合动力系统成本不断下降,但短期内仍难以和传统能源汽车直接竞争。此外,二手电动汽车因高成本部分已经被补贴覆盖,不会对二手车购买者造成压力,但如果二手电动汽车交易标的需要在整备过程中更换全部或部分电池,则仍将面临性价比不为消费者所接受的可能。

3.市场结构失衡

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不但看国家及地方补贴,限购城市的牌照价值和购车机会组合的地方隐形要素也是影响其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部分城市的限牌及限行政策影响,电动汽车市场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结构趋势,依据《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内容显示,2016年在限购城市销售的纯电动车型占全部纯电动汽车总量的比例约为41%,而与此对应的县乡市场电动汽车销售占比仅为13.3%。

4.基础设施欠缺

电动汽车运营所依托的基础设施呈现出整体与结构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电动汽车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充电基础设施无论在政策、标准、技术,还是后续管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其配建速度难以匹配电动汽车推广的发展力度;二是推广电动汽车的主要区域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由于推广及政策力度的双重效应,其配建基础设施力度整体强于三、四线城市,但是基础设施的体系化、网络化特性要求预示了,如若缺乏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节点,电动汽车的运行支撑及其二手汽车的再流通均难以实现,全社会电动汽车运营网络也难以落实。

(二)发展趋势分析

1.政策渐退转向市场发力

电动汽车发展必将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牵引,政策退坡后市场必将经历一场再定位的过程,在没有补贴的诱惑、缺少与补贴政策挂钩的评价标准的约束,以及失去地方区域市场保护和干扰的非自然生态下,电动汽车将会回归到理性的市场定位,市场中的车企更倾力于增强供给侧的能力,更看重消费者意愿,更专注技术进步,更真实还原市场竞争环境。

2.技术进步引导消费增长

用户的认可度是促进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多方市场观察显示,用户主要关注点为电动汽车的车辆性能、价格及其配建设施的完善度等。近十年间,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包括燃料电池)系统技术不断发展、成本不断降低、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参考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长期以来的研讨、论证、出台政策及各类规划,可基本确定这一态势将保持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

此外,结合上述数据分析,未来我国一线城市对汽车的需求将由刚性需求转变为以更新为主,而二、三线及新兴城市则继续保持以刚性需求为主,两者均呈现持续增长之势。伴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逐步提升,电动汽车消费将大幅增长。

3.基础设施承载持续发展

近三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关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国家、省、市等多个层面的主要政策,整体导向可概括为:一是电动汽车政策体系加速完善;二是由车辆主导逐步过渡到与基础设施并重;三是由宏观推进转到具体问题的实施建议,政策逐渐细化;四是重视电动车辆研发、市场、生产、购置、基础设施布设、建设、补贴、保障等全流程系统政策同步推进,且推进指向明确,力度空前。

由此明确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合理规划和扶持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为推广电动汽车打好基础。同时明确地方政府、居民、开发商、物业和电网企业等相关各方权责利,落实住宅区和机关单位、公共场所及社会停车场等配备充电设施要求。

电动汽车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世界各国及国内各主要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逐步成熟,处于加快发展阶段,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对城市的建设、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影响也愈加深入。因此,通过梳理我国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形式特征,结合电动汽车实际市场反馈情况,总结并构建其核心作用机理,能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展望,为后续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规划以及城乡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猜你喜欢
电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电动自行车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电动汽车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MINI 电动概念车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