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洼牦牛高产奶选育群牛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的相关分析

2018-04-26 05:37李铸何世明吴锦波艾鷖蹇尚林吴伟生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乳冰点乳脂

李铸 ,何世明 *,吴锦波 ,艾鷖 ,蹇尚林 ,吴伟生

(1.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四川 红原 624402;2.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3.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四川 马尔康 624099;4.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 郫都 610097)

麦洼牦牛主产区位于川、甘、青三省结合部的四川省红原、若尔盖、阿坝、松潘等县,中心产区在红原县麦洼地区,是青藏高原的地方优良品种,具备乳、肉兼用的种质特性,已列入《中国牛品种志》和《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1]。乳汁体细胞数(SCC)是指每毫升奶中的细胞总数,主要由白细胞和少量乳腺组织上皮细胞构成,约占体细胞数的98%~99%。国际上规定每毫升奶中的SCC在20~50万个以上定为乳房炎的基准,中国规定当SCC数量大于50万个/mL时则认为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2]。本研究以测定的牦牛生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和非脂乳固体等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等数据为基础,探讨牦牛生乳主要成分与体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为麦洼牦牛高产奶品系选育工作及健康状况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从阿坝州红原县麦洼牦牛高产奶选育群收集了92份健康牛乳鲜样,分装于100mL无菌食品级透明瓶中。

1.2 测定方法 采用Somatos Mini体细胞分析仪(Russia)测定牦牛生乳体细胞数,采用LM2型快速乳品成分测定仪(Bulgaria)测定脂肪、非脂乳固体(SNF)、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等指标。

1.3 数据统计方法 利用Excel生成数据集并进行基础处理,根据测得数据的实际值,参考国际奶制品协会和美国国家乳腺协会的推荐,将原始测得的数据划分为SCC为20~50万个/mL和50~100万个/mL 2个组,运用软件SPSS version 21.0计算各组对应乳成分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相关性等统计分析。生乳理化指标评定参照“GB1930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具体指标限值见表1。

表1 GB19307-2010对生乳理化指标的要求

表2 牦牛乳样体细胞数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3 牦牛乳不同体细胞组与乳成分含量比较

2 结果

2.1 牦牛不同体细胞组乳成分含量的比较 不同体细胞组乳成分含量比较结果见表2、表3。由表2可知,所取92份样品中,SCC极小值为20.90万个/mL,极大值为70.40万个/mL,均值为35.17万个/mL。由表3可知,当牛乳SCC为20~50万个/mL时,乳蛋白、乳脂、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为4.13%、5.70%、6.20%、11.23%,此时生乳比重为 1037.87kg·m-3;当牛乳SCC为50~100万个/mL时,乳蛋白、乳脂、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为 3.99%、5.55%、5.99%、10.90%,此时生乳比重为1036.84kg·m-3。根据邓慧芳等[5]对南宁水牛乳成分的测定结果,牛乳SCC为20~50万个/mL时,乳蛋白、乳脂、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为4.15%、6.95%、4.84%、10.04%,比重为1029.70kg·m-3;牛乳 SCC 为 50~100 万个/mL 时,乳蛋白、乳脂、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为3.99%、7.61%、4.84%、9.67%,比重为 1028.44kg·m-3。对比可知,牦牛乳蛋白和乳脂含量均低于水牛乳,但牦牛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含量高于水牛乳,且牦牛乳比重较水牛乳更大。

表1中国家规定了生乳中蛋白质、脂肪和非脂乳固体的最低值分别为2.8%、3.1%和8.1%,生乳的冰点范围为-0.50~-0.56℃,相对密度最低为 1.027kg·m-3。对比表3,本次试验除冰点测定结果略低外,其余指标均符合要求。由表3还可看出,当乳中SCC含量升高时,牛乳的比重以及乳蛋白、乳脂、乳糖、非脂乳固体和灰分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冰点随SCC增加而上升,表明体细胞数的变化对牛乳的理化性质和主要成分具有显著影响。

2.2 牦牛生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的相关分析 表4为所取乳样中SCC与脂肪、非脂乳固体、乳蛋白、乳糖、密度、灰分和冰点等乳成分指标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从表4数据分析可知,SCC与多个乳成分指标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而乳成分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

具体而言,牦牛生乳中SCC仅与冰点呈正相关关系,但经显著性检验相关性并不显著(r=0.140,P>0.05);SCC 与脂肪、SNF、密度、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均呈负相关关系,尤其是SCC与脂肪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15,P<0.05),但相关系数较小。而 7个乳成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除冰点与脂肪、SNF、密度、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呈极显著负相关(r>0.75,P<0.01)外,其余各乳成分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也较大。

表4 牦牛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牦牛生乳体细胞数对乳成分的影响 由表2和表3可知,所有牦牛乳样中的SCC均超过了20万个/mL,其中有64份乳样的SCC为20~50万个/mL,达到了国际上判定患乳房炎的标准;其余28份乳样的SCC为50~100万个/mL之间,也达到了我国判定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标准。本研究仅搜集了采样区内92份泌乳牦牛乳样,如需了解采样区泌乳牦牛隐性乳房炎的患病情况,则应进行更广范围的调查。

当SCC增加时,引起乳脂肪、酪蛋白等成分的降低以及乳腺组织渗透压改变,从而改变乳成分和原料乳品质。我国对牛生乳SCC的限定与美国、加拿大较为接近,美国和加拿大对生乳中体细胞数的限定分别为75万个/mL和50万个/mL[3]。而欧洲要求更为严格,规定乳中SCC的数量超过40万个/mL则不能作为饮用奶源,可见我国对生乳乳品行业的要求虽与美国等国家接轨,但离欧洲标准仍有距离。

乳中体细胞数量不同,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等乳成分的含量也有差异,但经显著性检验差异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取样牦牛的乳房炎均较为轻微。由表3可知,随着牦牛乳中体细胞数量的上升,各类乳成分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推测当乳中SCC大于100万个/mL时,会引起乳成分的显著改变,这与张峥臻等[4]对上海地区奶牛体细胞数和乳成分的相关分析结果一致。相反,根据邓慧芳等[5]的研究,乳脂含量随SCC的升高而升高,与本试验得出的结果“乳脂含量随SCC增加而降低”不同。SCC增加时牦牛生乳中乳脂含量降低,可能与乳房发炎导致乳腺细胞合成和分泌功能受阻有关[6];或者与牦牛乳房炎程度增加,导致乳中脂肪分解酶数量的上升,从而引起乳脂率降低[7]。

此外,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行业规范RHB 801-2012—生牦牛乳[8]”中对生乳理化性质的分级划分和脂肪、蛋白质等乳成分含量的规定,本试验测定的所有乳样的脂肪含量均高于三级标准5.0 g/100 g,但未达到6.0g/100g的一级标准;蛋白质含量均低于4.2 g/100 g的二级标准,表明样区内牦牛生乳成分品质仍有待提升。本次测得的生乳冰点为-0.75℃和-0.72℃,略低于要求的最低值-0.56℃。牛乳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几乎不影响冰点的升降,但乳糖含量会影响牛乳的冰点,因此推测冰点值略低与泌乳牦牛患急性乳房炎后乳糖含量降低有关。除此之外,可溶性盐的增加也会降低牛乳的冰点。

3.2 牦牛生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C与乳脂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与文献[9]报道的结果一致;SCC与非脂乳固体、乳蛋白、乳糖、灰分和密度均呈负相关关系。此外,脂肪、非脂乳固体、蛋白质和乳糖等乳成分之间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非脂乳固体(SNF)是指牛奶中除脂肪和水分之外的物质,主要包括2.7%~2.9%的蛋白质、糖类、酸类和维生素类等物质,占鲜奶比例的9%~12%。由于蛋白质和乳糖是其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与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牦牛乳冰点与脂肪、非脂乳固体、蛋白质、乳糖等乳成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这与文献[10]报道的相一致。

3.3 牦牛乳中体细胞数的控制措施 正常生理状况下,每毫升牛奶约有2~20万个体细胞。当奶牛的泌乳系统受到不同种类细菌的侵袭而发生感染及损伤时,通过机体的免疫机制,承担排除感染与修复受破坏组织任务的白细胞就会在此集聚,此时乳汁中的体细胞数随之大幅度上升,达到50万个/mL及以上。据报道,乳中SCC超过50万个/mL时,会引起奶损失量达到20%~70%,对生产效益和乳品质量安全均产生极大影响[11]。

控制牦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必须弄清影响SCC升高的影响因素。体细胞数受年龄和胎次、泌乳期阶段、季节、机体应激、个体特性以及挤奶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例如胎次的增加和产后时间(泌乳月份)的延长,均会引起SCC的显著上升。乳房炎是造成SCC增加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牧区泌乳牦牛的常见病症。对于处在泌乳阶段的牦牛,应当提高其营养状况,特别是在饲草短缺的秋冬季,需适当补饲精料,增强免疫机能;挤奶时做好乳头消毒等卫生工作,也能降低乳房炎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钟金城,陈智华,赵素君,等.牦牛生态类型的分类[J].生态学报,2006,26(7):2068-2072.

[2]杨红英,高健,刘修权,等.奶牛乳汁体细胞数的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8):14-17.

[3]Suriyasathaporn W,Vinitketkumnuen U,Chewonarin T,et al.Higher somatic cell counts resulted in higher malondialdehyde concentrations in raw cows′milk[J].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2006,16(9):1088-1091.

[4]张峥臻,张瑞华,张克春.上海地区奶牛场牛奶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及乳成分关系的研究[J].中国奶牛,2014(6):49-52.

[5]邓慧芳,韦昱,杜玉兰,等.奶水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的相关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6):241-244.

[6]周亚平,刘琴,施开平,等.乳体细胞数与产奶量、乳成分的关系研究[J].中国奶牛,2011(4):40-42.

[7]Ullah S,Ahmad T,Bilal M Q,et al.The effect of severity of mastitis on protein and fat contents of buffalo milk[J].Pakistan Veterinary Journal,2005,25(1):1-4.

[8]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生牦牛乳[S].中国乳制品工业行业规范—RHB 801-2012,2012.

[9]田树清,范艳平.影响乳体细胞数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奶牛,2010(2):27-29.

[10]李玲,唐艳,农皓如,等.水牛乳冰点与理化性质相关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170-173.

[11]张慧林,余文文,刘小林,等.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4):1-4.

猜你喜欢
生乳冰点乳脂
生乳农残限量新标准实施
冻结速率对果蔬冰点的影响
河北省唐山地区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研究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冰点以下的缝合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人物通讯的表达特色
日粮中不同比例小麦替代玉米对奶牛乳脂合成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措施和途径
黑龙江按季度发布生乳交易参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