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臣叛楚奔晋原因浅析

2018-04-26 13:07马爽斌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春秋

马爽斌

摘要:春秋时期,楚国名臣巫臣因夏姬而叛逃晋国,其原因并非只是受到夏姬美色诱惑这么简单,而是当时错综复杂的各国外交关系以及各国内部势力争斗因素的影响,最终造成了巫臣叛楚奔晋这一事件。

关键词:春秋;巫臣;夏姬

春秋时期,楚国名臣巫臣因夏姬而叛逃晋国,从而引起了春秋时期各国局势的一系列边患。作为出身楚国名族,辅佐过楚庄王的名臣,居然做出了为女人而背叛楚国出奔晋国这样的事情,从而导致族人被杀的结果。这一问题并非巫臣贪恋美色这么简单,其背后有着各方错综复杂的因素,分析这些问题,可以从贯穿这一系列事件的夏姬谈起。

夏姬,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女儿,母亲为少妃姚子。因为嫁给陈国司马夏御叔为妻,故称之为夏姬。夏御叔死后,陈灵公和大臣与夏姬私通。《左传·宣公九年》记载: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示日服以戏于朝。[1]因此导致其子夏徵舒因不堪羞辱而怒杀陈灵公,于是楚国借口陈国内乱攻打陈国。《史记·陈杞世家》记载:成公元年冬,楚庄王为夏徵舒杀灵公,率诸侯伐陈。[2]在攻破陈国后,夏姬被掠至楚国,楚庄王、子反都想娶她,均遭到大臣巫臣劝阻。《左传·成公二年》记载: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若兴诸侯,以取大罚,非慎之也。君其图之!”王乃止。子反欲取之,巫臣曰:“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蛮,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子反乃止。”[3]夏姬于是嫁给了连尹襄老,但襄老在公元前597年的楚晋邲之战中被晋将荀首射杀,就在襄老尸首未寒之时,其子黑不顾一切的忙着要烝娶夏姬,《列女传·孽嬖传》记载:襄老死于邲,亡其尸,其子黑要又通于夏姬。[4]然而与此同时更是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当年劝阻楚庄王、子反不要娶夏姬的巫臣居然打起了夏姬的主意,计划以为夫收尸为名让夏姬去郑国,而巫臣借出使齐国的机会,在回国路上途径郑国娶了夏姬然后叛逃晋国,《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巫臣使道焉,曰:“归!吾聘女。”又使自郑召之,曰:“尸可得也,必来逆之。”姬以告王,王问诸屈巫。对曰:“其信!知荦之父,成公之嬖也,而中行伯之季弟也,新佐中军,而善郑皇戌,甚爱此子。其必因郑而归王子与襄老之尸以求之。郑人惧于邲之役而欲求媚于晋,其必许之。”王遣夏姬归。将行,谓送者曰:“不得尸,吾不反矣。”巫臣聘诸郑,郑伯许之。及共王即位,将为阳桥之役,使屈巫聘于齐,且告师期。巫臣尽室以行。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将奔齐,齐师新败,曰:“吾不处不胜之国。”遂奔晋,而因郤至,以臣于晋。晋人使为邢大夫。[5]虽然最后巫臣尽管抱得美人归,但其族人却糟了殃,气急败坏的子重和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

夏姬在历史上给人们留下的是一个典型的“红颜祸水”的形象。西汉刘向在《列女传》中对其评价为:“夏姬好美,灭国破陈,走二大夫,杀子之身,殆误楚庄,败乱巫臣,子反悔惧,申公族分。”[6]刘向作《列女传》的用意是在劝谏君王,对夏姬的评价也符合史实,但对于巫臣叛逃这一事件的分析,不应只是男女情爱那么简单,其背后春秋各国国内势力变化、国际局势与外交关系,以及婚嫁习俗亦是影响巫臣迈向叛逃晋国的重要缘由。

首先,巫臣叛逃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得罪了子反与子重。由于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以族居为主,所以这不仅仅是个人间的恩怨,更是贵族内部不同族群的矛盾。之前巫臣因劝阻子反不娶夏姬而子反怨之,还因“赏田”一事得罪了子重。《左传·成公七年》记载:楚围宋之役,师还,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7]但由于巫臣毕竟是辅佐楚庄王的重臣,当时子反、子重与其虽有怨恨,但矛盾尚未激化。但在庄王死后,共王继位之后,由于楚国国内政治势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子反、子重即是共王的叔父,又是掌控军队的权臣,巫臣可能感到了国内政治上的危机,故而借出使齐国的机会“尽室以行”。既然决定要出逃,那么为什么还要娶夏姬呢?前文已经提到,这并不是男女爱情这么简单,巫臣看中的更应是夏姬背后郑国的势力。

先秦时期的婚嫁遵循“同姓不婚”的原则,而这一原则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虑优生优育,其背后政治联姻的意义更为重大,故而女子在出嫁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母族势力。另外,由于先秦时期人们是以“族居”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巫臣叛逃到晋国,无依无靠,尽管受到重用,但也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此时的郑国虽是小国,但由于夹在晋、楚两国之间,亦为两国反复争夺的势力。而夏姬又是郑穆公的女儿,借此可以依靠郑国的势力,所以巫臣选择了夏姬。

其次,从夏姬的角度来说,在当时政治联姻这样的大背景下来看,贵族子女的婚嫁关系国家兴衰,除了同姓不婚这一原则外,门当户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项,例如“齐大非偶”就是一典型事件。《左传·桓公六年》记载: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8]还有公子重耳在秦国期间曾与怀嬴发生过一次小矛盾,《国语》中记载为: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9]由此可见当时贵族间通婚门当户对的观念。夏姬初嫁的夏御叔为陈国司马,再嫁的襄老为楚国连尹,从身份上看均可谓是“门当户對”,但从当时时局来看,楚国正值楚庄王在位时期,楚庄王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大,北上与晋国争霸中原,而夹在晋楚两国之间的郑国则遭到了连绵战火的灾祸。郑穆公在位时先与楚结盟,后又与晋结盟。郑襄公在位时先是与晋结盟后又与楚结盟,公元前597年,曾因不敌楚国而发生过“肉袒牵羊”的耻辱事件。《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记载: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曰:“寡人无良,边垂之臣,以干天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请唯君王之命。”[10]公元前591年,还发生了楚国派军队去郑国强行娶亲的荒唐闹剧。《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元年春,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11]。小国在大国面前备受欺凌摆布,那么嫁到楚国的夏姬的处境又能如何呢?由于史料有限,我们并不能了解当时夏姬所处的详细情况以及巫臣与夏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从当时各国政治外交关系这一视角来看,在楚国居于强势的情形下,郑国的公主嫁到楚国对郑国没什么好处,更何况作为小国的郑国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虽然在襄公时期与楚国同盟,但晋国毕竟也是大国,给自己多留条后路总会是有好处的。但郑、晋同为姬姓封国,同姓不婚,而巫臣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外交大臣,叛逃到晋国后得到重用,受封于邢,这样一来,郑国就能与晋国的重臣以通婚的方式形成政治上的联姻,从而加强郑国与晋国的关系。

由此看来,巫臣叛逃晋国,夏姬嫁给巫臣,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当时晋、郑、楚等国家在政治外交上的博弈,受当时错综复杂的时局与政治联姻的影响而发生的一个历史事件。

参考文献:

[1][战国]左丘明著,[西晋]杜预集解,《左传·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7,第350页

[2][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上》,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02,第266页

[3][春秋]左丘明著,《左传》,岳麓书社,2006.11,第127页

[4][西汉]刘向著,《列女传》,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第38页

[5][春秋]左丘明著,《左传今注》,凤凰出版社,2008.12,第299页

[6][西汉]刘向著,张涛译注,《列女传译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08,第279页

[7][春秋]左丘明著,《左传》,岳麓书社,2006.11,第135页

[8]韩路主编,《四书五经·全注全译本·第8卷·左传·上》,沈阳出版社,2014.05,第69页

[9][春秋]左丘明著,《国语》,时代文艺出版社,第209页

[10]杨龙校点,《公羊传 穀梁传》,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4,第108页

[11][春秋]左丘明著,刘利,纪凌云译注,《左传》,中华书局,2007年03月第1版,第246页

猜你喜欢
春秋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探究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之探究
试论《秋海棠》在20世纪40年代的媒介传播
穀梁春秋哲学构建及其意义
《红楼梦》叙事艺术中的春秋笔法
《春秋》礼义,治国要旨《史记·太史公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