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部九省经济差异分析*

2018-05-02 07:25苏耀华
生产力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因变量协方差经济带

苏耀华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当中,也正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未知挑战。单凭一省之力很难在愈加激烈的国际与国内竞争中占据优势,对于远离中国经济中心、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省份则更为艰难。因此缩小经济发展差异,实现经济一体化成为丝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形成区域规模效应,提升整体经济水平的有效方式。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统筹国际经济形势与国内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实现沿线各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从国内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使得原本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松散、竞争的各省可以连接为一个整体,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可以扩大自身的比较优势,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内甚至国际的分工与竞争中去,提升经济实力与国内、国际竞争力,这一方面依靠区域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风云变换,世界局势的走向已不是一个超级大国就可以左右的了,地区经济发展也是同样道理。某一区域若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与周边地区融为一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恰好为这种地区融合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但若想实现这种融合,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因此,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各省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对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西部经济一体化,提高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机制

目前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国际关系、能源合作、国家关系等宏观的国际层面,而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尤其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充分,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带动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王志远等(2015)在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在交通、内贸、产业分布等方面加强了西部地区的联系,同时也指出经济合作的区域扩展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之一,其终极目标是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体。卫玲等(2014)通过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阐释“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西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机制:第一,工业区位理论要求要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以实现用最小的交易成本得到最大的规模效益。因而按此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必定会提升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效率,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的帕累托改进。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各城市为“点”,交通线路、管道等为“线”,形成了完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结构,将西部广阔土地上分散的经济单元整合为统一的有机体,形成一个共生共荣、协同发展的经济体。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了多增长极分布的格局,原本相对实力不强的增长极通过相互促进实现协调发展,同时也使得西部不再是中国经济的边缘地带[1]。

胡鞍钢等(2014)认为以往的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与中国对西亚政策是完全割裂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将西部大开发、向西开放等西部政策融入国家外交政策之中,将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放大到国际视角,西部地区将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会极大地促进西部地区国际贸易水平的提升。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欧亚大陆,两头分别连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其覆盖范围之广,涉及国家之多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是加强各省向西开放程度的先决条件。正如程贵等(2015)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要在提升西部地区贸易水平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促进西部经济一体化。第二,中国西部与中亚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其处于大陆内部的地理特殊性将促使各地区间在能源、原材料、农副产品等多领域内实现贸易互动。第三,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海洋经济主导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但进入工业4.0时代,人们追求个性化需求的愿望日益强烈,定制商品与多国模块化生产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海洋运输的大宗性与时滞性的劣势开始显现,陆路运输将在现代国际贸易中拥有一席之地,这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带动西部地区进出口的重要原因。

从投资方面看,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通过交通主干道的修建、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与交通管理设施设备的完善等改善陆路交通环境;通过油、气管道的建设与安全设施的升级、国际输电通道建设与电网改造等加强能源合作;通过完善光缆铺设等扩大信息交流。第二,私人投资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业产业、能源产业、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等都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得到长足发展,这些产业也必将成为吸引投资的重要力量。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促使各省改善投资环境以更好的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减少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流程,破除投资壁垒将使投资变得更为便利;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使得投资环境更为优化。

从消费方面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贯通,有利于沿线各省打破市场分割,实现要素与商品的自由流动,促进消费选择的多样化,进而提高整体消费水平。白永秀等(2014)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西部地区开放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西部地区将形成向内、向外开放的新格局,这对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积极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其根本就在于“通”上,不仅包括国际贸易畅通,更包括国内商品流动的畅通。另外,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提高投资与进出口水平,在乘数—加速数作用下,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高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提高消费[2]。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部九省经济差异的实证检验

(一)检验方法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实证方法主要为以下几种:(1)单一指标比较法,其中尤以基尼系数指标最为常见,另外也有学者使用变异系数、Theil系数等指标。(2)多元回归分析法,其理论框架以新古典经济趋同模型与扩展的条件趋同模型(MRW)为主,通过建立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不同因子对经济收敛的影响程度。(3)动态面板数据(SYS-GMM)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削弱截面数据进行MRW分析时的自相关问题。(4)协方差分析法,该方法可以通过方差分析判定不同地区是否存在经济差异,通过显著性系数判断差异的显著性程度,再通过消除协变量影响判定某一指标是否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由于本文重点在于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而并不对其差异程度作过多论述,因此本文实证方法选择了协方差分析法。

协方差分析是在方差分析基础上通过消除某一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不可控变量的差异,使得最终的分析结果更为准确。其基本原理是在做因变量差异分析前,通过回归方法找出因变量与协变量的数量关系,假定协变量赋值相等得到因变量的修正值以消除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别将人均消费、人均净出口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观察人均GDP差异的协变量,看抹平净出口、投资与消费差异后各省的调整后的人均GDP均值有无排名变化[3]。

(二)数据描述

目前为止,“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省份包括西部九省(市)(陕、甘、宁、青、新、川、渝、云、桂)与东部五省(苏、浙、粤、闽、琼),西部地区同属中国内陆地区,经济结构类似,经济发展状况类似,同时,西部地区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最为关键的地带,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九省。由于部分省份2014年的统计数据缺失,本文使用2008—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陕西、甘肃、青海、西宁、新疆、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九省(市)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使用人均GDP指标(GDP)表示,净出口使用人均净出口指标(NX)表示,投资水平使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指标(FAI)表示,消费水平使用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CON)表示。其中:

人均净出口=(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年末总人口

各变量值均以当年平均汇率换算为以人民币计价。另外,由于将6年时间看作是进行了6次相互独立的实验,各年互不影响,因此不必对上述数据进行价格调整。本文所有数据均由《中国统计年鉴》与各省统计发展年鉴计算得出。

(三)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有两个较为严格的适用条件,第一个是要满足因变量(本文中指人均GDP)的方差是齐性的。因此,进行协方差分析第一步是要对各省的人均GDP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第二个是要检验样本处于不同水平时,因变量与协变量的变化趋势(即斜率)是否相等。另外,在进行协方差分析之前,要先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因变量是否存在差异,只有在因变量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协方差分析才有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将投资与消费指标作为协变量代入模型时不能满足第二个条件,因此在进行这两部分实证分析时本文将数据进行了对数变换,鉴于此,本文对原数据与对数变换后的数据都进行了方差齐性与因变量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因变量无论是否取对数其Levene方差齐性检验显著性水平均大于5%的临界值,因此可以认为因变量的方差是齐性的,可以继续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GDP的显著性在5%临界值之下,LNGDP的显著性在1%临界值之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经济差异。从各省各年人均GDP的实际均值可发现2008—2013年间,在不去除协变量影响时重庆市经济平均发展水平最好,甘肃省平均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重庆市人均GDP均值与甘肃省人均GDP均值的绝对差异达到了13 257.17元,占到了甘肃省人均GDP均值的73.88%,这个差异还是十分显著的。

通过在方差分析中强行纳入地区与协变量的交互项可以检验当各省处于不同水平时GDP或LNGDP与协变量的变动趋势是否相同,分析结果则表明,当净出口、投资与消费指标分别作为协变量时,其对应的显著性P值均大于5%的临界值,说明当各地区处于不同水平时,NX、LNFAI与LNC分别和与其对应的因变量的变动趋势相同,可以进行协方差分析。

(四)人均净出口作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

表1是净出口作为协方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地区与净出口变量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在消除净出口的影响后,各省(市)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经济差异,不同省(市)人均净出口的差异对经济发展差异造成了影响。对于协方差分析,我们更在意的是各省去除人均净出口影响后的人均GDP均值。其调整后的人均GDP均值如表2所示。通过观察可知,调整后的各省经济差异由原来的13 257.17元(重庆与甘肃)扩大为18 905.44元(陕西与新疆),消除人均净出口影响后,陕西的人均GDP达到了新疆的2.27倍,原因可能在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消除人均净出口影响后经济差异的波动较大。从排名来看,经过调整后排名上升的省份有陕西、青海、广西、甘肃四省,其中甘肃省排名由9位上升至第五位,上升幅度最为明显,这说明净出口对这四个省份经济贡献不明显,甚至对净出口不足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排名下降的有重庆、四川和新疆三个省份,其中重庆排名直降6位,而新疆排名也下降了5位,降幅非常明显,说明净出口对重庆与新疆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原因在于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在对外贸易中起着商品集散、物流中转的重要作用;重庆是西部相对发达的地区,凭借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与优越的地理位置,其经济发展自然更加倾向于依靠国际贸易。

表1 消除人均净出口影响的协方差分析结果

表2 消除净出口影响的人均GDP及排序

(五)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协变量的方差分析

利用上述步骤再进行消除投资影响的各省经济差异分析,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除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后,地区与LNFAI统计量均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消除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后,各省(市)间依然存在经济差异,不同省(市)投资水平的差异确实对各省经济差异造成了影响。由经过投资调整后的人均GDP可以看到各省经济差异极差值由原来的13 257.17元(重庆与甘肃)缩小为6 465.01元(重庆与甘肃),倍数关系也从1.74缩小为1.31,调整后的人均GDP均值呈现出收敛的趋势,说明消除投资影响会使经济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原排名第一的重庆与排名后两位的甘肃和云南经过调整后排名持平,各有三个省份排名升降。其中,经济发展较依赖于投资的是陕西、宁夏、青海三省,投资对经济发展推动较弱的是新疆、广西、四川三省。各省排名升降的平均幅度小于消除净出口影响后排名变动幅度,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较为接近,各省投资差异程度并不大。林海(2005)通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三方面分析认为,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差造成西部吸引投资的能力不强,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西部地区在投资环境上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区投资差异不大的原因可能在于投资环境差导致对投资的吸引力弱,进而导致投资西部地区经济的贡献率整体较低;另一方面西部地区接受较多的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会挤出私人投资,导致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

(六)消费作为协变量的方差分析

由消除人均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影响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同样可以看到地区与LNC统计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消除人均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后,各省(市)依然存在经济差异,消费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省(市)间经济差异造成了影响。

在消除消费的影响后,经济差异的极差由原来的13 257.17元(重庆与甘肃)缩小为11 940.31元(宁夏与四川),倍数关系也从1.71缩小为1.62,说明去除消费影响后,会使得经济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消除消费影响后,各省份人均GDP调整排名出现较大的变化,除广西之外其余省份排名均有升降,其中除陕西外的西北省份宁夏、新疆、青海、甘肃排名均上升,说明西北地区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同时,多数西南地区省份与陕西省排名出现下降,重庆市更是直降7位,说明消费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能力相对较强。这主要原因在于西北地区相对西南地区来说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加之处于内陆地区,市场经济不发达,商品种类相对较少导致消费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带动能力不强[4]。

(七)调整均值显著性检验

表3 调整人均GDP显著性检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到,三次协方差分析中得到的对修正均值按方差分析法的检验结果,其P值均通过5%显著性检验,说明三次实证得到的修正均值是有意义的。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通过利用协方差分析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部九省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九省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将净出口、投资与消费作为协变量代入模型发现拉动经济的三个主要变量对各省的经济贡献率各不相同,总得来看净出口和消费对各省经济差异的影响较大,而投资对其影响较小。从消除协变量影响后的各省GDP排名变化可以比较各省净出口、投资与消费对其经济发展贡献程度的大小,如重庆市消除净出口影响后,排名从第一降为第六,说明其在净出口方面较其他省份具有明显优势。

在净出口方面,作为西部增长极的重庆与作为向西开放窗口的新疆具有较大优势,而处于内陆地区,没有地理优势或经济优势的陕西、青海、宁夏、广西较为滞后;在投资方面陕西、宁夏、青海相比其他省具有优势,新疆、四川、广西则比较滞后;在消费方面西南省份与经济发展较好的陕西省具有较大优势,而经济相对滞后的西北省份则有较大劣势。

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各省(市)应根据在进出口、投资与消费上的优势与劣势,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弥补自身不足,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实现经济协调发展。重庆与新疆应加快两省(市)保税区、自贸区的建设,充分发挥两地的区位优势,将新疆打造成中国与中亚、西亚贸易通道的重要节点,将重庆打造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使之成为内陆开放的高地。其他省份应找准本省优势产业,加强与周边地区在能源、农业等基础产业上的合作。西南地区要依靠周边的发达地区,借势发展,例如四川、广西可以在向西开放的基础上依靠东部省份发展与东盟、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贸易。而西北地区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信息通道。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通信网络等将西部地区分散的经济增长极连成一个整体;完善各项金融服务,完善投资保险,以降低投资风险,尽可能保证投资人的利益。通过创新扶贫制度、增加转移支付、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收入差距,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坤荣,2002.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1):33-39.

[2]黄玖立,李坤望,2006.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6):27-38.

[3]Fuchs R.J.,Pernia E.M.Urbanization and urban policies in Pacific Asia[C].Boulder and London:Westview Press.

[4]盛斌,毛其淋,2011.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1985-2008年[J].世界经济(11):44-66.

猜你喜欢
因变量协方差经济带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用于检验散斑协方差矩阵估计性能的白化度评价方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二维随机变量边缘分布函数的教学探索
不确定系统改进的鲁棒协方差交叉融合稳态Kalman预报器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