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8-05-02 07:25张婉渝
生产力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设施居民

刘 干,张婉渝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在城市化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住宅小区健身设施作为社区体育的重要载体,其规划和建设直接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居民在社区范围内自行组织和参加体育活动,使用简易的运动器材和设施,以此达到强身健体、培养邻里关系、增进感情交流等目的。而我国社区体育建设现状如何呢?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健身需求?

刘沪杭(2016)[1]针对我国社区体育设施的法律地位、完备性及利用效率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区规划体育设施、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网络、考虑不同住宅区之间的差异等意见。钱文军(2007)[2]从健身设施的布局与设计的角度,指出我国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应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本地文化特色。魏华(2012)[3]等为了探索限制我国体育建设发展的阻力,基于主成分法建立因子模型,结果显示,我国体育发展与居民的消费水平、城市化程度、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徐昱玫(2015)[4]以上海市徐汇区体育锻炼者为研究对象,指出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等方面有所欠缺,这与刘沪杭所得结论具有一致性。武俊昊(2011)[5]对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小区居民的健身设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居民健身需求呈现年龄层次、个性多元化特点,并提出“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建立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小区的建议。黄文仁(2012)[6]等在讨论政府在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时,指出政府应在城市体育建设过程中占主体地位,配套的政策法规对社区体育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在上述学者提出的问题与指导性建议的基础上,近几年我国社区体育的建设问题是否有实质性进展?本文以杭州住宅小区为调查对象,对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及居民健身情况进行考察,进一步调查居民对社区体育建设情况的满意度。同时,对居民缺乏使用健身设施的自身原因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探索社区体育发展的潜在影响因素,从而为社区发展与居民身体素质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二、研究方法和样本特征

(一)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和访问形式对杭州市社区居民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首先,按各区居民人数比例将杭州八大区分为3层。根据随机性原则,按1∶1∶1的比例从每层抽取1个区,最终将拱墅区、江干区、萧山区作为调查区域。然后,按照3个区的居民人数比例分别抽取3、5、7条街道。最后,从每条街道中随机抽取1个小区,在小区内随机抽取居民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样本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小区健身设施现状,包括现有健身设施的种类、设施存在的问题;居民对健身设施的使用情况,包括健身方式、健身频率、健身时长等;居民对健身设施及自身健身状况的满意度。根据调查所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居民对小区健身设施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影响因子与满意度间的数量关系。

(二)样本特征

本调查共收回428份问卷,剔除无效作答问卷14份,有效问卷率为96.7%。调查对象中女性占56%,男性占44%,男女性别比接近1∶1。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是11周岁以上居民,主要集中于21~60周岁,占样本量的75%。女性被调查者略多余男性,意味着客观上女性拥有更多时间用于健身,或主观上女性的锻炼意识更强。从年龄段的分布来看,社区体育设施使用者趋于中年化,集中于20~50岁,而对于11~20岁和60岁以上的居民来说,锻炼频数更低。一方面因为11~20岁的被调查者多数是学生,在学校已有足够锻炼强度而无需在社区内进行锻炼;另一方面,6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因年事已高而行动不便或不太会使用现有的健身设备而少有锻炼。

三、现状分析

(一)设施配备现状

本次共调查15个社区,简易健身器具已基本普及,包括跷跷板、肩关节训练器、太极揉推训练器、秋千等,其中以跷跷板、太极揉推器数量居多。其次是广场舞空地,不到一半的社区设有广场舞空地,主要因为场地不足,所以很多居民选择自行组织去公园、江边等空地娱乐。只有较少社区配有专业健身房、游泳池和球类运动场,原因不仅是场地规划不足,此类健身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及长期维护。

表1 健身设施配备

(二)居民健身情况

从健身方式来看,散步和跑步是居民的主要健身方式,超过一半居民会同时选择多种方式,以增进健身的合理性,并且避免单一方式的单调。从健身频次来看,每天健身的居民仅占15%,半数以上仅偶尔健身,综合而言,居民健身频率较低。从健身时段来看,多数居民认为在晚上和早上健身更有利于健康,并且有25%的人坚持早晚锻炼,也有少数居民因时间关系或避免高峰时段而选择下午健身。从健身时长来看,接近一半的居民健身时长在0.5小时以内,这一部分居民主要原因并不是时间不足,而是因为难以坚持。

表2 居民健身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社区健身设备的现状和居民自身健身情况的问卷调查,结合居民的访谈调查,社区体育的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社区内没有足够的场地建设大型的健身场所,例如球场、泳池等。其次,已经配套的设施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日常维护、建设环境差、设备单一等。最后,居民自身也存在问题,健身方式单一,多以便捷的方式为主,比如跑步、打太极、广场舞等,对于力量型的训练较少,并且存在时长偏短、频率低、规范性不足等问题。

四、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评价居民对社区体育现状各方面的满意度,再利用因子分析将满意度构成指标降维,用少数几个更加清晰的反应满意度的影响因子,最后通过对因子的线性回归,直观地显示影响因素的与满意度的数量关系。

(一)满意度分析

从社区体育建设的现状得知,小区健身设施及居民使用情况存在多种问题。为此,本文根据小区健身设备的具体规划情况,结合居民满意度及改善诉求,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刻画居民对社区体育的满意度共10个指标,其中包含对自身健身状况和健身设施总体情况的满意度。满意度划分为5个等级,从5到1满意度逐渐降低。

从表3可见,居民对健身设施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17。从各指标得分来看,对自身健身状况和效果实现、健身设施位置和环境的满意度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对健身设施的种类、数量和安全性能的满意度与总体平均水平相当;对健身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的满意度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居民对目前健身设施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一般,且在设施的管理维护的评分很低,说明在此方面有待改善。同时,居民对自身的健身状况满意度最高,但居民实际健身时长和健身频率并不理想,说明居民对于锻炼的认识程度不够。

表3 指标满意度均值得分

(二)因子分析

1.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首先要对满意度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以此考量问卷的可靠性和因子模型的适用性。文章分别以Cronbach's Alpha系数衡量可信度,以 KMO(Kaiser-Meyer-Olkin)值和Bartlett's球形检验来衡量模型适用性。结果显示计算所有指标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19,说明量表测度结果非常可信。其次,KMO值为0.857,并且Bartlett's检验P值为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2.因子模型。运用SPSS软件建立因子模型,结果如表5所示,前4个公共因子对样本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4.568%,能够反映所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所以提取前4个公共因子。

表4 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表5 因子方差贡献率

3.因子命名。为突出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对4个影响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从而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旋转后的载荷矩阵中,因子载荷表示指标在公共因子上的负荷,即指标在公共因子上的相对重要性。量表中的指标按照贡献率的大小分别归属于地理条件因子、设备质量因子、自身情况因子和维护管理因子。

地理条件因子对居民的满意度影响最大,健身设备远近、环境是否嘈杂、卫生条件是否优良是居民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设备的数量、安全性能、种类问题。自身健身状况虽不能直接对满意度产生影响,但是居民认为健身状况的好坏不仅归于自身的锻炼意识与健身常识,设备的吸引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身欲望。最后是设备的维护情况,对老化设备的修缮与日常的清洁是非常有必要的。

表6 因子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挖掘了居民对社区体育设备改善的潜在需求,但实际上与居民的改善诉求是否一致呢?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健身设施位置、环境、材料、维修周期、种类、数量等。在被调查对象中,希望改善健身设施位置环境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增加健身设施种类数量,分别占了总人数的35.6%和35.5%。再者是要求缩短维修周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2.1%,这与居民满意度影响因子趋于一致。由此可见,社区应从以上三个方面着重改善健身设施,以满足大多数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对健身设施的使用率及满意度。

(三)线性回归

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建立总体满意度与影响因子间的线性关系,以便直观显示满意度与影响因子的数量关系。影响因子已相互独立,所以将健身设施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作为因变量,以四个影响因子 F1、F2、F3、F4为自变量,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方程:

运用SPSS软件对该方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7可知,4个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均通过t检验,即4个影响因子均与健身设施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关系。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回归方程:

从方程(2)中看出,F1、F2、F3、F4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0.625、0.384、0.234、0.227呈现递减趋势。也就是说,F1对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接下来依次是F2、F3、F4。这与因子分析的结果一致,F1对满意度的贡献最大,F2、F3、F4的贡献率递减。

此外,满意度得分与各影响因子成正比关系,其中地理条件因子对健身设施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在其他标准化因子得分不变的情况下,地理条件因子得分每提高1个单位,健身设施的总体满意度增加0.625个单位。同理,健身设施因子得分每提高1个单位,健身设施的总体满意度增加0.384个单位。

五、访谈调查结果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可知,居民对社区健身设施建设存在强烈的改善诉求,居民健身积极性也很重要,否则导致物不能尽其用,造成资源浪费。但是,社区体育的发展需结合顶层设计与基础设施,所以需要居民、社区、责任部门的共同参与。为此,对街道居委会、教体局、文体新局及社会事业发展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调查。访谈得知,杭州市社区体育存在的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杭州市不少住宅小区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未充分考虑容积率和绿化等问题,缺乏体育配套设施,并且没有足够的场地可建。而如今,土地资源稀缺导致房地产迅速升值,改体育建设场地为商业用地的现象非常严重。

其次,在社区体育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没有专业规划格局。某些以老年人或小孩居多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安全性未完全达标。在某些年轻人居多的小区,体育设施比较低级,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此外,体育设施建成之后,管理维修的责任也没有明确。

最后,健身器械多种多样,但是操作不当将会对骨骼和肌肉群造成严重的损伤,尤其是老年居民较多的社区。很多老年居民不懂如何操作,有的拿起来就用或者弃之不用,有的模仿别人操作,所以需要专业的体育老师指导,但是社区非常缺乏指导性的人才。

六、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公共用地配套政策,加强责任制度建设

政府应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出台社区体育设施的配套政策。例如,严格规定公园、广场、绿化地的面积指标,防止社区体育建设用地商业化。其次,严重打击对公共体育用地的贿赂行为,给予懈怠责任者严重处罚,从而防止社区体育设施场地的流失。

(二)专业规划场地,形成合理体育建设格局

开发商应按照政府规定规划空余场地,保障健身设施的均衡设置。例如,根据社区人数建设足够面积的广场舞空地或泳池,不可将公共用地租给他人进行商业活动。另一方面,针对小区的主要居住群体,适当调整高低端健身器具的比例。并且在社区体育设施建成之后,落实好售后服务工作。

(三)加强维护管理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主要存在专业指导人员缺乏、日常维护周期短两个方面的问题。所以,首先社区应该培训或者聘请一些专业体育指导员,规范居民的日常健身活动。其次,在健身器材上设置器材的名称及具体操作简图。最后,定期对器材进行清扫,及时修理陈旧器材,排除安全隐患。

(四)提升自我健身意识,科学锻炼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对社区体育建设的投入毕竟有限,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所以,完全依靠体育设施建设的改善来提升自身健身情况有一定限制。因此,居民更应在注重日常工作的同时,合理规划安排生活方式,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将健身活动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刘沪杭,2016.住宅小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4):105-117.

[2]钱文军.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3):85-88.

[3]魏华,权德庆,雷福民,等,2012.中国群众体育场地发展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体育科学(7):3-8.

[4]徐昱玫,郁桦,任育良.大众体育需求对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J].体育科研,2015,36(6):51-56.

[5]武俊昊,王国志,金向红.苏南城市小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及体育设施完善和提升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2):12-14.

[6]黄文仁,赵克.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滞后与政府角色缺位及责任缺失[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53-56.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设施居民
民生设施非“摆设”
石器时代的居民
比亚迪集团扶贫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