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小微企业发展路径创新研究

2018-05-02 07:25赵立韦程嘉伟
生产力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张掖市生态化小微

赵立韦,祁 宁,程嘉伟

(河西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作为全国首批入选的“双创示范城市”之一,地处甘肃西部、河西走廊中段,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也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生态极其脆弱而又承担着阻击两大沙漠合拢、防治青藏高原生态退化的重要作用。此外,张掖市又是一个欠发达城市,要素市场发育不全、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工业基础薄弱。面对上述背景,张掖市如何在不依赖自然资源消耗和大工业发展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既能实现生态保护、又能繁荣经济的小微企业发展路径,这将是摆在学者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发达国家对企业研究的成果颇为丰富,但对小微企业的研究至今仍没有形成单独的理论体系,只是基于对中小企业研究的理论之上。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小微企业的研究大多是从融资[1-2]、技术创新[3]、服务体系[4-5]等方面入手,制定出许多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策略。我国学术界对小微企业的关注较晚,随着 2011年 6月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出台以后,才逐步掀起了研究热潮。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企业融资[6]、财政政策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7-8]、小微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9-10]以及小微企业如何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11]等方面。

从上述文献梳理中不难看出,目前学者们对小微企业关注度日益上升,研究也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从企业内部如何融资、如何进行技术创新,逐步扩展到财政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外部因素如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从总体上来看研究的面虽广,但以下两个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1)小微企业发展路径的构建缺乏系统性。基于系统论观点,企业的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原有文献大多是从政府层面出发,以优化外部发展环境(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入手来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市场、企业,鲜有文献去探讨市场是如何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小微企业又是如何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来实现自我发展的。(2)小微企业发展路径的适用性不够全面。上述文献中提及的发展路径其实是建立在一个隐含的假设条件之上,即这些小微企业所在区域均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至于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也鲜有文献去关注。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内外联动的发展路径,如图1所示[12]。具体来讲:通过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引导和平台搭建,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外在推力;通过培育“生态型消费市场”,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外在压力;通过企业自身苦练内功,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在上述内外联动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小微企业的“生态竞争力”,从而促进张掖市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张掖市“双创示范城市”建设。

图1 张掖市小微企业发展路径模型

二、张掖市小微企业发展路径构建

(一)政府层面:引导小微企业,搭建服务平台

首先,政府应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引导小微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比如玉米制种、高原夏菜、中药材、马铃薯、肉牛养殖等。政府可引导小微企业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利用“互联网+”拓宽流通渠道,优化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对于已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小微企业应使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尤其是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着力培育绿色驰名商标;通过对生态型小微企业的技术支持、政府奖励、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传统型小微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从而推动生态食品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生态型企业的“个别化”向“产业化”转化,区域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再者,张掖市所处区域生物资源繁多,尤其是生态中药材的种植品性良好。因此,政府可引导小微企业进行中药材的种植、提纯、研发等活动,探索“政府+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医药企业”的合作模式,逐步形成以“原料培育”为基础,“有效成分提取”为助手,“生物制品加工”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链。此外,张掖市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政府也可引导小微企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其境内仅4A级景区就有14家,是全国少有的戈壁水城。不但有大佛寺、民乐圆通寺、文殊山石窟壁画等以佛教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而且还有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复合景观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高台烈士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及汉、回、裕固、藏、蒙等多民族融合形成的社会旅游资源。依托上述资源,实施旅游品牌培育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政府还可引导小微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实现“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局面,促使生态旅游业成为张掖市兼具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

其次,政府应培育生态化的工业园区、创业园区。生态化的工业园区、创业园区建设对张掖市规避区位劣势、发挥区域优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张掖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个省级工业园区,这些园区的建成对推动张掖地方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这些园区在创建之时对生态保护因素考虑欠佳,致使目前在构建张掖经济内生性发展机制方面贡献非常有限。鉴于此,政府应对原有工业园区要按照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状况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提高园区生态技术含量来实现生态价值扩张,推进园区各产业部门之间产、供、销的生态化联系,提升产业的生态化水平。对于新建的工业园区、创业园区必须强调生态保护的导向作用。总之,张掖市应本着“生态特色、优势互补”的原则,实现生态资源共享与生态产业互利共赢局面,推进园区生态产业链的发展与运行。

再次,政府应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小微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方面可由政府牵头,整合智库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的有效资源,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还可借助互联网搭建线上公共服务平台。总之,服务平台的创建就是要为小微企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让平台与企业实际经营有效对接,从而形成集聚的服务力量,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截止2015年,张掖市已建成3个院士工作站,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与16家高等院校达成合作协议;此外还建成一个由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网和中小企业服务网组成的可为中小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的平台机构。这两类平台的搭建,不但使新技术、新模式尽快落地,转化为生产力,而且还为众多小微企业提供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有效服务,从而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本,提高了小微企业的经营效率。

最后,政府还应通过政策手段实现生态制度约束。政府不但要对小微企业进行生态引导,还要对其进行生态制度约束。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张掖市生态脆弱地区排放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相应政策法规倒逼小微企业节能减排;另一方面要建立“生态”指数标准,让其成为企业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的一项重要评审依据,以此推进小微企业的生态实践,迫使小微企业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自觉转为内部经济性。

(二)市场层面:着力培育“生态型消费市场”

生产与消费是相互影响的。如果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倾注生态消费理念,那么企业生产的生态产品将毫无任何价值。因此培育具有“生态理念”的消费市场,不但可以推进“生态消费”,而且还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压力,促使其进行生态转型。对于“生态型消费市场”的培育,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政府和小微企业应联合起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生态产品与服务,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与服务中蕴含的生态功能,使其不自觉地将其体会与普通产品、服务进行对照,从而将原有以满足物质需求为标准的消费观念自觉转为生态消费行为。(2)可通过多样式的生态产品、服务的试点活动刺激消费者的生态需求。比如,依托原生态的旅游景点开发天然氧吧、天然温泉等服务;把生态水果种植基地融入乡村旅游,积极开发让消费者亲自参与的采摘活动。通过这些项目让消费者充分体验到生态产品的益处,从而激发他们的生态需求。(3)政府与小微企业还应联手借助大型展销会等平台进行生态产品、服务的推介。比如,在一年一度的“兰洽会”上,张掖市政府就应主打“生态”牌,通过生态推介促成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领域内的项目签约,使这一平台真正成为张掖展示生态魅力、传播生态文明的大舞台。

(三)企业层面:苦练内功,形成“生态竞争力”

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需要企业自身苦练内功,通过增强生态意识、引进生态技术、采用生态战略联盟、提高产品、服务的生态质量,从而形成“生态竞争力”,这才是张掖市小微企业生态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

第一,小微企业经营者应增强生态意识。小微企业业主的思想直接决定小微企业的生存。小微企业要想走生态化发展道路,企业主首先要有较强的生态意识。他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是企业的一项社会责任,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再者,企业主应主动参加一些高层次的培训、参观等活动,与生态化发展做得较好的管理者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态意识。

第二,实现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找准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张掖市小微企业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率的契合:一方面大力引进节能环保技术,然后对其学习、模仿、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将节能环保理念贯彻在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率互利共赢的局面。另一方面依靠生态资源发展特色小微企业。张掖市小微企业凭借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涉足发展生态农业、制药业、生态畜牧业,或进行生态农产品的深加工,满足市场的“生态消费”需求。此外,小微企业还可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企业的升级改造;挖掘特色旅游商品,将张掖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与丝绸之路文化、红色文化以及裕固族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打造“旅游之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第三,实现生态化战略联盟。张掖市小微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从发展方式来看多为单打独斗。这种模式不利于企业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张掖市小微企业要想走上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改变这种单打独斗的格局,采用联盟发展战略。即将有共同需求的企业联合起来,使它们的资源、信息得以共享,这样不但降低了经营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资源实现了生态化,在各取所需、相互促进中得以发展。这种联盟发展战略在具体操作中可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1)加工制造型小微企业,应加强其与价值链中大企业的协同关系,充当大企业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角色,在伴随大企业的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

(2)高科技小微企业应走产学研协同创新之路。这类企业应与周边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技术联盟,让它们攻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术难题,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帮助企业尽快实现生态化。

(3)普通小微企业应采用集群协同战略。这类企业由于在经营实力上大体相当,又处在同一个区域,且行业分布具有集中性,所以在利益一致驱动下,它们比较容易形成集群联盟。通过这种发展战略,不但使资源、信息得以分享,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抱团取暖”,从而增强抵御外部竞争的能力。

第四,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张掖市小微企业要想实现生态化、构建企业的“生态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对于小微企业来讲,首先应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的各个方面;其次,张掖市区域内的各小微企业可联合起来搭建业内人力资源管理共享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此外,张掖市小微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应摈弃“任人唯亲”的传统用人观念,通过多渠道、多样式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总之,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建设上应坚持“科学管理人才、合理引进人才、舍得造就人才”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提升生态化管理水平、实现生态科技创新储备相应的人力资源。

第五,创新激励机制。俗话说得好“创业诞生小企业,创新成就大企业”,创业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小企业之所以不能持久创新,其原因除了没有承担风险的财务基础、缺失创新人才外,更重要得是缺乏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因此,小企业要想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创新保障,还需要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支撑。比如,企业可从每年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对企业创新产生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还可通过建立、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支持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提高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Ang James,Brau S,James C.Firm Transparency and the Costs of Going Public[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2002,25(1):1-17.

[2]Berger and Udel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Economic Journal,2002,112(447):32-53.

[3]Czarnitzki,Dirk,PetrHanel and Julio Miguel Rosa.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R&D Tax Credits on Innovation[R].A Microeconometric Study on Canadian Firms,2005.

[4]布莱克福德曼.美国小企业成长与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64.

[5]贾磊,2012.德国如何扶植中小企业发展[J].工会博览(11):50-51.

[6]韩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7]张立波,黄薇,2013.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8):49-52.

[8]何涛,演克武,201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思考[J].企业经济(1):156-159.

[9]吕静,卜庆军,汪少华,2011.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及模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3):81-85.

[10]杨建武,李黎力,201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民间借贷困境与制度改革[J].当代经济管理(2):85-92.

[11]马秋君,2013.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对策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2):113-116.

[12]曾春花,2014.喀斯特地区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三维合力模型[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7):129-135.

猜你喜欢
张掖市生态化小微
小微课大应用
张掖市第四中学
张掖市举办特色林果技术骨干培训班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小微企业借款人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张掖市甜菜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