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2018-05-10 06:53杨志远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竞争力优势

杨志远 杨 雪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2016年世界发展指标的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约占制造业总出口的18%。我国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达到5542.73亿美元,远远高于1992年的43.03亿美元,占到制造业总出口的26%左右。当前各国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高新技术和优秀人才的竞争,因此当前各国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往往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突破口。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但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传统劳动力优势逐渐被老挝、越南等国取代。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提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占制造业总出口的比重在1992到2015年的24年时间里由6.44%增长至25.75%,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自身发展需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因此现阶段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作出更加准确的评估显得十分必要。

二、文献综述

陈海波,王昕言(2012)[1]基于研发视角建立了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黄先海,付雪芳(2004)[2]分析了高新技术产品10年的出口竞争力动态变化,提出其增进模式为FDI并对促进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复合型模式作出展望;孙莹,耿心怡(2014)[3]选取GL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作出评估,并利用面板数据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储昭昉(2011)[4]基于1991到2008年的数据利用钻石模型探索了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进一步提升的对策建议;齐俊妍(2008)[5]从附加值角度考察了中国的贸易结构及技术含量,提出我国在需较高研发投入的高新技术产品上不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汤碧(2012)[6]利用Hausmann的出口复杂度指数测算了中日韩三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复杂度并分析了三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杜莉(2006)[7]选用了GL指数、修正后的GL指数以及Aquion指数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作出实证分析,得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结论;宋伟良,王炎梅(2016)[8]基于引力模型用面板数据考察了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关系;包群,张雅楠(2010)[9]选取了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如何影响比较优势与出口贸易结构。卢向南,吴倩等(2004)[10]着重探讨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水平并利用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对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上具体可以分为:一是对区域性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作出评估;二是与其他国家数据进行对比,对我国在国际上所处水平作出判断;三是利用测度竞争力的经典单一指标如IMS、TC、RCA等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作出分析。鉴于现有大多文献都是选用单一指标对竞争力作出测度,缺乏解释力。本文选择在五大经典指标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测量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重新测度。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IMS指数

即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强弱可直接通过其贸易量大小反映,代表性测度指标有IMS指数,其计算方法表现为一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一国某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国际地位变化情况可通过IMS指数变化反映,IMS指数变大说明该特定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增强,反之则说明竞争力减弱。当对具体细分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进行测算时,IMS指数还可分解为市场渗透率、产品的进口份额以及出口贡献率三部分对竞争力作出进一步细致的度量。由于《世界发展指标2016》中2015年部分数据缺失,考虑到文章整体时间区间的一致性,本文选择了2005到2014年世界上六个具代表性的国家,将他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计算出来后与我国IMS指数进行对比。

通过表1的数据我们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总体的IMS在2004年后一直高于新加坡、韩国等东亚国家,且在2005年后已超过美国,在此11年间除2014年国际市场占有率有小幅度下降外基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66%。另外,2012年以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我们得出,单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TC 指数

即贸易竞争力指数,又叫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反映了本国生产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是处于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其优劣的程度。作为测度竞争力的经典指标,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该指标能够有效剔除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因素波动对数据造成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也具有可比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表1 2004—2014各国高新技术产品总体IMS值 单位:%

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越接近1表示竞争力越强,越接近-1表示竞争力越弱。表2列出了2005至2014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总体及其细分行业的TC指数变动情况。

总体来看,2005年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一直保持着微弱的竞争优势,TC指数由2005年的0.05上升到2014年的0.09,2009年后此优势虽有小幅下跌,但大致在0.1左右波动。从细分数据来看,我国高新产品的发展相对不均衡。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在观察年份整体处于竞争优势状态,其中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优势有小幅度提升,生命科学技术的竞争力发生了先上升后下降的逆转。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航空航天以及材料技术10年间基本处于竞争劣势,但此劣势也渐渐弱化,其中材料技术在2014年完成了由劣势到优势的转变。另外,光电与生物技术的TC指数均由最初的0.3左右降至负的0.2左右,原本的竞争优势转变为劣势。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除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都缺乏国际竞争力。

(三)RCA 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由Balassa在1965年提出,该指数在衡量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上较TC指数更准确。RCA指数反映一国总出口中某类产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总出口中该产品出口所占比例。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RCA=(Xia/Xi)/(Xwa/Xw)

表2 高新技术产品TC指数

Xia、Xwa分别表示国家i与世界w关于产品a的出口,Xi和Xw分别表示国家i与世界w在同一时期的总出口。一般认为,RCA指数对于竞争力强度的测量可以分为四级指标,具体见表3。

表3 RCA指数四级分类

根据上述公式,表4计算出了六个典型国家高新技术产品总体2005年到2014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与中国的数据作了对比,考虑到计算的简便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在此作者没有计算细分行业的RCA值。

根据RCA指数值的四级分类,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总体的RCA指数值在所观察的年份内一直位于1.25到2.5之间,处于竞争力较强的状态。而在选取的七国中,新加坡的RCA值最高,基本在3附近波动,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极强。而竞争力较弱的是印度,其RCA值基本在0.5以下。韩国、日本、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均具有中度竞争力,其中美国在这10年内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有小幅度下跌,直至2014年RCA指数降至0.84,接近较弱竞争力边缘。这与IMS指数所得结论一致。

(四)产业内贸易指数

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及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伴随着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这些都使得高新技术产品的差异化不断加强,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其他产业来说具有更高的产业内贸易特征。由此产业内贸易指数可用于衡量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定程度反映出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及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表4 高新技术产品RCA指数

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即同产业内产品的差别化程度越大,反之说明产品越趋同。本文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1975)模型的计量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做出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Xi与Mi分别代表产品i的出口和进口,产业内贸易指数取值为0到1,当GL指数等于100%时说明产业内贸易达到最高水平,即产品间差别很大也即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0表示存在完全的产业间贸易。

总体来看 (见表5),2005到201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生了4%的下降,波动幅度很小,但竞争力也呈现了微小的弱化。从细分部门来看,也得到了与TC、RCA指数相同的发展不平衡特点。其中,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达到了60%以上,国际竞争力较强;相对来看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5 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 单位:%

(五)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

与RCA指数不同,MI指数综合考虑了产品进出口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Mi分别表示 i产品的出口和进口,∑Xi、∑Mi分别表示该类产品的总出口与总进口。MI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大于零表示具有竞争优势,小于零表示具有竞争劣势。根据公式,本文利用我国历年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了2005到2014年我国九大类高新技术产品的MI指数。(考虑到篇幅原因,表格不再列出)结果显示,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所得结论大体与TC指数一致。另外,由于MI指数综合考虑了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状况,因此该结果更清晰的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展现了出来。其中,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呈现明显优势,电子技术呈现明显劣势。而计算机集成制造与航空航天以及材料技术一直处于微弱劣势状况。生命科学、光电、生物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产品的MI值总体围绕0轻微上下波动,皆基本不具备竞争优势。

四、综合指标CMI的构建

由于单一指标各有侧重点,因此无法对竞争力作出全面的判断,而综合指标体系相对单一指标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预见性。本文在上述基础上将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产业内贸易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信息进行汇总综合,并利用AHP方法来组合成一个测度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的的综合性指标CM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作出更加合理的判断。具体方法如下:

其中,Wi表示权重,Xi为单个竞争力指标的值,Xis为单个竞争力指标的标准值,考虑到计算的简便这里用平均值代替。想要得到测度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主要是对权重Wi的计算。借鉴庄慧明(2014)[11]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计算出两个相对标准量Yi1、Yi2, 其 中 Yi1= (Xi(t)-Xis)/Xis;Yi2= (Xi(t)-(Xi(t-a))/(Xi(t-a),Xi(t-a)表示年前的实测值,这里将 2005 年的值取作Xi(t-a)。然后对其进行两次排序,第一次按照正负号,第二次按照数值大小进行排序。最后算出总排序再根据AHP法计算出权重。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如下(见表6)。

表6 2014年三种单一指标因子排序

根据各因子排序结果由先到后对应分别赋予由大到小的数值7、5、3、1,然后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列出对比矩阵,结果由表7显示。

表7 AHP法对比矩阵及栏综合

接着我们将矩阵中的值除以每个栏综合得到标准比之值,权重值即等于行加总后的平均值,具体结果见表8。

表8 成对比较矩阵及权重值

计算出权重后,再根据层次分析法对权重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在此先计算出 CI值,CI=(r-n)/(n-1),然后再计算CR值,CR=CI/RI,其中RI为随机指标,根据 n的个数在随机指标表可以查出RI的值。CI=0表示前后判断完全一致,在RI<0.1的情况下,即认为是有效权重。

由公式得,

所以,r=(4+4+4+4)/4=4,CI=(4-4)/(4-1)=0。说明上述所得权重是具有一致性的有效权重。

由此我们得到了2014年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的综合指标,同理可计算出剩下九个年份的出口综合竞争力指标。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综合指标

由综合指数CMI测算结果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指数位于0.8到1.2之间,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并且CMI呈现了较稳定的上升趋势,表明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总体的出口竞争力有继续增强的潜力。这也与国际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所反映的结论一致。然而在综合指数的测度下,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优势相比其他单一指标弱化,对现实情况的解释力更强。

五、结论

通过IMS国际市场占有率、TC竞争优势指数、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GL产业内贸易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以及本文构建的CMI综合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做出测算,结果显示五种经典的单一指标以及本文构建的综合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的竞争力判断基本一致。首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本文的观察年份内发展总体处于竞争优势,虽综合指标反映该优势强化的幅度较弱,总体竞争优势基本呈现递增的良好态势。其次,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总体的竞争力虽在国际中较为领先,发展迅猛。但从其细分的九大部门来看,各大指标都指出了其发展的内部不均衡状况。其中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重视。在现阶段做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还要将内部各细分行业均衡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海波,王昕言.基于R&D视角的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6):11-15.

[2]黄先海,付雪芳.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及其增进模式[J].浙江社会科学,2004(1):92-95.

[3]孙莹,耿心怡.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7):28-34.

[4]储昭昉.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贸论坛,2011,27(11):33-38.

[5]齐俊妍.中国是否出口了更多高技术产品——基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考察[J].国际贸易,2008(9):40-46.

[6]汤碧.中日韩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技术特征和演进趋势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10):93-101.

[7]杜莉.中国与美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8):90-97.

[8]宋伟良,王炎梅.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户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16(9):162-175.

[9]包群,张雅楠.金融发展、比较优势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J].国际金融研究,2010(11):87-96.

[10]卢向南,吴倩,李慧巍.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70-72.

[11]庄慧明,包婷.基于服务贸易开放度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51-54.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竞争力优势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矮的优势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等你!”
画与话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