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对策

2018-05-10 06:53冯德连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安徽省集群跨境

刘 伟 冯德连

(1.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2.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新时代下,新一轮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跨境电商作为推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一块基石,为产业集群开拓了转型升级之路,产业集群又重新定义了跨境电商的运营理念。当前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分析

十九大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持续推进,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形式、贸易主体、交易模式等均发生显著变化。我国产业集群及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也表现出新的态势,因此对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很有必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深入,互联网+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政策支持。此外,重视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等市场策略也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章基于PEST环境分析模型,从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分析其政治(Political)环境,从产业集群和跨境电商角度分析其经济(Economical)环境,从中国制造和客户需求方面分析其社会(Social)环境,从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维度分析其技术(Technological)环境,对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外部发展环境进行分析的具体模型如图1。

(一)政治环境

近年来,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安徽省层面均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引导跨境电商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制定了“互联网+”行动实施计划,推动实体与网络融合发展,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如表1所示。

图1 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环境分析模型

(二)经济环境

1.产业集群角度分析经济环境

产业带是传统产业集群在互联网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据统计,2017年全国已经有几百个在线产业带入驻阿里巴巴,并有超过两千个淘宝村,两百多个淘宝镇以及多个菜鸟产业园。2015年阿里研究院发布的 《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显示,通过对各省份的调查得出,全国产业集群数量在1300至2000个[1]。由此可看出,我国的产业集群规模可观,且互联网+产业集群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跨境电商角度分析经济环境

近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回暖的范围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呈现复苏现象。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超过6.7万亿元,2017年前两个季度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3.6万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出口交易额达到2.75万亿元,占比81.5%,进口数额达到0.86万亿元。从跨境电商交易形式上看,B2B交易比率达到87.4%,跨境电商B2C交易占比12.6%[2]。从跨境电商卖家区域分布来看,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卖家较多;从跨境电商出口国分布来看,主要面向法国、俄罗斯和英国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跨境电商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大。

3.安徽省经济环境分析

安徽省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创新作为驱动,合理布局产业,打造世界品牌、提升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是用科技发展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

当前,全省拥有10个口岸,包含7个一类口岸,成为中部地区港口数量最多、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2016年数据显示,安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八千亿元,其中在线销售额超过一千亿元,同比增长66%。可见,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日渐扩大,逐渐向国际化靠拢。2016年初,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为安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铺设了通道,具备产业特色优势的跨境电商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据安徽经济与信息委员会统计,到2016年,全省拥有213个产业集群,其营业收入达到7742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有135个,超过100亿元22个。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产业集群已成为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的有效途径。同时,跨境电商的发展为产业集群升级转型与模式创新创造了条件,产业集群是我省县域经济“健壮成长”的重要支柱。2016年,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方面,安徽省财政给予了30亿元的财政支持。由上可见,安徽省在发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方面具备良好的经济环境基础。

(三)社会环境

1.中国制造

经济的全球化,已经带动了商品的全球化流动。跨境电商的发展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条件。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到6.3万亿元,国外消费者已熟知中国制造。随着信息技术的快步革新,互联网新经济华丽崛起。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督促高水平中小企业集群的创立”,国务院相关文件也表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产业集群重新定义了跨境电商的运营理念,使跨境电商更具特色竞争优势,更好地彰显出“中国制造”。

2.客户需求

随着全球用户网购习惯的形成,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满足了国外“客户的需求”,在发达国家市场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传统“大规模生产+传统外贸出口”的运营模式需要转变,通过以制造业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培育以客户需求为目标的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运营模式势在必行。

3.安徽省社会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安徽省正在向制造大省和制造强省迈进。安徽省政府在《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前进步伐、促进电子商务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推动专业市场快速向网络化市场转型。如安徽省芜湖市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文件精神,2015年至今,提升汽车及装备制造第一产业的升级力度,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发展举措,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基点,着力建设在国内外具有卓越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可见,中国制造与跨境电子商务的融合,为商贸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技术环境

1.网络基础设施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统计,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超过7.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手机网民数占总数的96%。互联网工具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正在快速融合,推动了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前进的步伐。

表1 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相关政策

2.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跨境电商服务企业逐步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助力跨境电商企业开发世界市场,让世界重新定位中国产品,让国外消费者真正体验“中国制造”,促进贸易的发展;物流信息化、海外仓的设立、国际电子支付业务的运用均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在跨境贸易中,处于不同地域的商家会对海外市场进行了解,此时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帮助商家了解海外市场,从而助推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交易的达成。

3.安徽省技术环境分析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网民数量达到2721万人,增速接近14%,互联网普及率为44.3%。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提出了推进“宽带安徽”建设,统筹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布局等构想。强调发展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推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大数据服务[3]。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等战略部署,扩大对外开放合作,重点扶植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推进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开发重大新兴产业专业化项目,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综上,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具有良好的技术环境作为支撑。

二、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应用现状

1.产业集群方面

当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是省内各城市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集群。如合肥主要形成了食品加工、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芜湖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生物与医药、模具和船舶工业等产业集群;马鞍山形成了机械制造、稀土应用等产业集群;安庆主要形成了塑料、纺织业、刷业等产业集群;滁州主要有农副产品、天长市电子产品等产业集群;铜陵主要形成了有色金属、电子材料等产业集群;六安形成了凯旋大麻纺织、石材等产业集群。在国家和安徽省政策的扶持下,产业集群平稳有序发展,产业集群的辐射溢出效应逐渐显现[4]。

虽然安徽省产业集群方面总体发展态势较好,但呈现出低端锁定的现象,一些城市产业集群内合作创新机制不健全;总体上看,产业集群大都集中于传统行业,新兴战略产业较少。

2.跨境电商方面

随着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安徽省产业集群不断裂变扩张,跨境电商在安徽省产业集群中的运用也逐渐扩大。部分企业通过速卖通、敦煌网等进行线上交易,部分企业通过自建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业务。如2016年合肥光伏产业带、六安装备制造产业带,通过线上产业带的模式将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相结合,交易规模明显扩大。2016年初,国务院批复在合肥市、成都市等12个城市设立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安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核心区域的带领下,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推进B2B出口业务,扩大进口业务,争取形成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

从传统产业集群运用跨境电商的发展程度来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的应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省的产业集群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从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过渡的进程中。分析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跨境物流成本高、支付方式受限

跨境电商是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核心,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也会制约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互联网金融服务和物流问题需要考虑。跨境物流成本高、速度慢,影响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当前,邮政包裹、海外仓、国际快递等是跨境物流的主要模式。安徽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于2016年初在蜀山跨境电商产业园内设立,因设立时间不长,邮件总包直封仅在10个出口国家实现。互联网服务方面,一是跨境支付,大多数买家和卖家选择的支付方式都是PayPal电子支付,支付平台的垄断威胁是一大问题。此外,支付系统也与跨境物流体系的发展直接关联。二是产业集群互联网率较低,线下发展占多数,以“生产”为中心的“大规模生产+传统外贸出口”运营模式仍然大量存在[5]。

因此,集群内的很多企业虽有互联网+之名,但面对大额订单时,仍然会选择传统的外贸交易方式,互联网仅仅充当了渠道和工具的角色,以配合交易。

2.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足

安徽省产业集群中,通过在线平台经营跨境业务的企业不多,领军型龙头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带动效应不明显,能形成完整产业链、享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更是少数。部分企业对跨境电商仍持有保守态度,没有切实实施。中小集群企业的部分经营管理者对互联网知识了解不全面,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不透彻,在开展跨境业务时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3.供应链协作能力较弱

安徽省产业集群发展始于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居多,如农副产品加工、玩具服装、汽车零部件等占多数,高新技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较少、规模偏小。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的优质化等,需要从事跨境电商的集群企业上下游的合作。但在一些产业集群中,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产业集群企业缺乏内在的关联和横向合作,也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同一领域的大企业,分工相同,产业链短,自主创新能力弱,机械设备、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上游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有限[6]。下游价值延伸能力、品牌影响力缺乏,供应链协作能力不强。

4.复合型人才缺口大

随着安徽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人才不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资料显示,安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匮乏。跨境电商需要集外贸专业知识、电商知识、语言、营销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此类复合型人才的缺口对安徽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和运营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人才匮乏是安徽省跨境电商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实施策略

(一)建立并完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

跨境电商发展的同时,跨境物流环节备受重视。B2C模式下,物流的及时配送、货物的安全性是影响卖家销售数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跨境物流体系。

1.建立产业集群公共海外仓

在跨境电商日渐成熟的情况下,传统的国际物流对外配送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可以通过建立产业集群公共海外仓,为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安徽省产业集群可以与第三方物流公司或仓储公司共同建立海外仓,集物流、仓储、清关等为一体的仓储配送服务。集群内企业按照自己分享到的服务缴纳费用。这种第三方+产业集群共享的海外仓模式,直接利用进口国境内的物流服务网络,可以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海外客户购物体验。

2.整合共享物流资源

为了体现集群内商品跨境物流的时效性和服务性,可以将集群内的物流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积极整合物流资源,进行共享与合理利用。针对产业集群内出口的跨境商品,将集中仓储、共同配送应用到跨境物流体系中;成立专门的集群内区域物流服务机构,有效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研究制定跨境物流执行方案,共享资源,降低成本。

(二)建立和完善跨境电商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服务体系是跨境电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为促进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更好的发展,现提出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议如下:

1.融资创新

利用1+N产业链融资模式,推动产业集群融资。以产业集群内的核心企业为中枢,有效控制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环节,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的模式。它包含1+N贸易链融资、1+N生产链融资、1+N关系链融资等。这种融资方式满足了产业集群企业在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需要,能有效解决产业集群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时银行和企业间、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等融资难题。安徽省政府可对产业集群企业跨境电商各环节进行融资创新,如订单融资、在途货物融资等,实现跨境电商融资的多元化;可利用财政资金对发展跨境电商的产业集群提供相关资金支持。

2.支付环节的完善

在跨境支付方面,目前国际市场上,主流跨境支付工具是美国eBay公司的贝宝(Paypal),这种垄断支付工具加大了我省产业集群跨境交易的壁垒。因此,安徽省应推动省内支付机构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功能、支持金融中介平台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拥有支付牌照和互联网支付经营范围权的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商进行的交易提供资金收付与结算服务,消除支付工具跨境交易壁垒。

(三)加强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品牌建设

安徽省产业集群众多,但安徽省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产业集群数量较少,因此需要培育知名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品牌,加强安徽省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品牌效应。安徽省政府可以辅助集群企业加强产业集群品牌化建设、加快跨境电商品牌运营机构建设,为产业集群的跨境贸易获取更多的机会。

1.创建区域性跨境电商品牌

中国制造影响力依然巨大,依托互联网+的力量,将产业集群内的采购、销售、售后、策略等环节联系起来,借助跨境电商平台,依据大数据了解消费者偏好,精准市场定位,打造区域性自主品牌[7]。我们可以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网站宣传产品和品牌相关信息,降低广告、通关、跨境运输等环节的成本,创造品牌市场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前进步伐。

图2 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品牌创建框架

2.组建专业的跨境电商品牌运营团队

组建专业的跨境电商品牌运营团队,从集群内企业实际出发,结合产业集群特色优势和消费者偏好,对品牌形象进行设计,对品牌前景进行规划,对品牌知名度进行推广,实施品牌的差异化战略,促进电商企业品牌的本土化,实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品牌的运营,增加贸易机会。

(四)建立并完善跨境电商保障体系

1.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

随着跨境电商的急速发展,对跨境电商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需要完善专业人才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电子商务知识、良好的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图3 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引进

政府层面,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出台相应政策来鼓励高校对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建设上,高校在制定课程标准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行业内专家共同商讨制定,面向实际需求,开设跨境电商相关课程、举办专业竞赛等,努力实现“政、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引导跨境电商企业与高校展开合作来培养相关人才,如“订单式”培养、跨境电商企业行业精英进课堂;移动课堂等等。此外,高校还应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在校生提供一个实训、实习的平台,为跨境电商产业输送高技术、技能型操作人才。通过展览、培训、见习、研讨会等方式,促进产业集群对外贸易技术合作与交流,促使人才、技术和资本等创新要素在产业集群内部流动与共享。产业集群企业可以与省市网络经济发展部门以及各类电子商务协会等机构进行合作,设立跨境电商协同创新中心、培训中心等,定期组织学习相关课程,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安徽省作为国家批复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和国家级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应抓住政策机遇,提供科研环境、保障基础条件,引进拔尖人才、组建创新团队、吸引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

2.信用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应逐步完善对贸易当事人的信用评价指标。首先,确定事前信用评价指标。对于商家,审核能证明其产品质量、履约能力等相关信用评价材料;对于客户,建立和完善跨境电商信用用户评估机制,采取支付认证、信用认证等措施。其次,完善事后信用评价体系。跨境交易达成后,结合商品的交易规模、交易安全性等对电商和客户分别进行信用评价,并记录到双方的信用档案,进行信用管理。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产业集群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排名,以此促使其提高信用度。

3.监管体系

监管方面,政府部门应推进立法改革,尽快建立适应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争取实现监管的信息化、数据化贯穿于跨境交易的各环节,从而实现对安徽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税收、海关等环节的监管;加强不同国家政府间沟通协作,推进各国进行立法协调,建立跨境电商交易争议解决机制。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2015)[EB/OL].(2015-10-23)[2017-11-1].http://www.useit.com.cn/thread-10478-1-1/html.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7(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EB/OL].(2017-10-9)[2017-11-3].http://www.100ec.cn/detail--6418193.html.

[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7年最新跨境电商数据报告[EB/OL].(2017-05-04)[2017-11-3].http://www.100ec.cn/detail_6395770.html.

[4]冯德连.全球价值链与安徽劳动密集型工业集群发展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5(6):9-12.

[5]郭海玲.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跨境电商发展对策——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7(5):55-65.

[6]严厚雁.外向型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模式困境与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12):81-84.

[7]刘贵容,刘军,王哲.基于电子商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184-186.

猜你喜欢
安徽省集群跨境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