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收费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18-05-10 06:53杜建菊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审计师收费样本

杜建菊 魏 笑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促使美国国会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使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之后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此实施内部控制以及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强制性要求,这一系列法规和指引使内部控制受到史无前例的关注。审计师变更涉及到审计师与客户之间关系的变化,而这种关系会对企业内控缺陷的披露和审计收费产生影响,因此审计师变更这一话题也引起学者的热议。本文在此背景下思考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进一步探究内控缺陷披露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审计师变更是否会使这种影响发生变化。

二、文献回顾

(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内控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学者们主要从公司特征、内部控制建设和审计特征等方面研究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Ashbaugh-Skaife等(2007)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小、财务出现困境、处于亏损状态时,披露内控缺陷的概率越大[1]。Rice和Weber(2012)也认为公司是否披露内控缺陷与其财务困境正相关,与公司规模负相关;此外还发现财务重述、审计师变更和前期报告过的内控缺陷也与内控缺陷披露正相关[2]。Zhang等(2007)认为,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质量与内控缺陷披露负相关,与外部审计独立性正相关,即监督质量越差,越容易出现内控缺陷,而外部审计师的高度独立性会促进公司内控缺陷的披露[3]。Balsam等(2014)研究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前提下,由于高管自身权益与公司紧密相连,他们往往致力于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减少会计风险,更好地稳定公司股票价格,以此保障自身财富不受损失[4]。Lin等(2014)研究CEO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EO年龄越小、任期越长以及权力越集中的公司,出现内控缺陷的可能性越大[5]。Cumming等(2015)研究风投参股对上市公司内控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没有风投参股的上市公司,有风投参股的公司出现内控缺陷的概率更小,这表明风投公司参股会起到一定的治理效果,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6]。

国内关于内控缺陷披露的研究多为规范性分析,近年来实证性分析开始逐渐被采用。齐保垒和田高良(2012)研究发现,经营业务越复杂、对内控建设投入的资源越少以及审计师发生变更的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越大[7]。董卉娜和朱志雄(2012)在对2009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其内部控制缺陷高度相关,具体表现在,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越短、规模越小、独立性越差的公司出现内控缺陷的可能性越大[8]。在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方面,目前国内研究话题与国外大致类似,并且相关研究较少。比如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更高程度的盈余管理,并且严重性不同的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区别[9-10]。

(二)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相关研究

在内控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Raghunandan和Rama(2006)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样本公司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正相关,即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审计收费更高[11]。 Hogan和 Wilkins(2008)基于审计风险模型检验了内控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结果与Raghunandan和Rama基本一致,即披露内控缺陷公司的审计收费比未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高[12]。Hoitash(2011)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结论,并且进一步探究了内控缺陷的严重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审计收费随着缺陷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13]。Randal Elder(2009)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同时指出,审计师出于审计风险的考虑,会对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施更多更严格的审计程序,因此导致审计收费更高,而且也更易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14]。国内学者在内控缺陷及其修正与审计收费之间相关性方面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在对该问题进一步细化时,盖地和盛常艳(2013)将内控缺陷分为一般内控缺陷和特定内控缺陷,并认为特定内控缺陷对公司审计收费的影响更大[15];而张红英和高晟星(2014)将内控缺陷进一步划分会计和公司这两个层面,其研究结果表明会计层面的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而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内控缺陷的修正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方面,前者得出的结论是修正内控缺陷能够降低审计收费,但效果不显著;后者认为内控缺陷的修正能显著减少审计收费[16]。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收费的文献归纳和梳理,可以看出国外在此方面研究较为成熟。由于以往企业自愿披露的内控信息质量较差,并且内控缺陷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术界对企业内控缺陷方面的衡量较为困难,因此我国在这方面的数据和信息不足,文献较少。随着内部控制实施和信息披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强制性要求,内控缺陷披露的数量、质量和规范程度都明显高于过去,这为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思考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进一步探究内控缺陷披露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审计师变更是否会使这种影响发生变化。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国内外现有研究一般认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更高程度的盈余管理,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降低,会计风险较大。因此审计师出于审计风险考虑,会对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增加实质性测试程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施更多更严格的审计程序,导致审计收费更高,而且也更易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

假设H1:相对于没有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审计费用更高。

(二)审计师变更会对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产生影响

公司选择变更审计师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寻求更低的审计费用,二是购买审计意见。当公司面临较大风险和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高时,更倾向于更换对其有利的审计师以实现审计意见购买,因此有更强的动机变更审计师。而事务所为了抢占市场往往采取低价竞争策略争取客户。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审计师为了争取客户,会收取较低的审计费用,也对客户的内控缺陷产生一定程度的回避,从而导致内控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有所减弱。孙新宪和孙文静(2016)通过探究审计收费的粘性也发现审计师变更会使这种粘性显著减弱[17]。据此,本文提出假设H2。

假设H2:与没有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相比,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显著减弱。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5-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研究需要,剔除了金融、保险业的上市公司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缺失的公司。经过筛选,最终得到2015年1988个样本、2016年1969个样本,总计3957个样本,其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有606个。本文主要样本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和手工收集整理。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借鉴廖义刚和邓贤琨 (2017)以及Cahan和Sun(2015)的研究[18-19],本文将公司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中列示的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用lnfee表示。

2.解释变量

本文通过国泰安数据库中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将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作为解释变量,用icw表示。当公司披露内控缺陷时icw取1,否则icw取0。

3.控制变量

参考盖地和盛常艳(2015)、李越冬(2015)[20]、廖义刚和邓贤琨(2017)等的研究,本文还选取了8个控制变量:公司规模的自然对数(lnsize)、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收益率(roa)、流动比率(liq)、存货与总资产的比例(inv)、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rec),还有公司当年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opinion)以及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big4)。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表

(三)模型设定

为检验假设1,本文在盖地和盛常艳[15]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以下回归模型:

为了检验假设2,本文根据企业当期是否发生审计师变更,对上述模型分组进行回归,从而进一步观察审计师变更是否会使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之间的相关性发生变化。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审计收费(lnfee)最大值 17.7858,最小值 11.5129,均值 13.8623,标准差0.7094,表明样本公司之间的审计收费差别较大。内控缺陷(icw)均值为0.1531,表明样本中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占15.31%。公司规模 (lnsize)最大值28.5052,最小值15.9792,均值22.3007,标准差1.353 1,表明样本公司的规模差异较大;资产负债率(lev)均值 0.4442,标准差 0.2200,流动比率(liq)均值 2.3212,标准差2.7767,表明样本公司之间财务杠杆的差异较大,财务风险水平有明显差别。此外还可知,有3.74%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有5.86%的公司聘请的是国际“四大”事务所。总体而言,主要控制变量的统计特征与已有文献基本一致。

表2 样本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相关性检验

表3为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审计收费(lnfee)与内控缺陷(icw)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相对于没有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审计费用更高,这初步验证了假设1。审计收费与流动比率(liq)、审计意见(opinion)以及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rec)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lnsize)、资产负债率(lev)、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inv)以及是否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big4)显著正相关。这些表明,公司业务越复杂,财务风险越大,审计收费越高;国际“四大”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相对于其他事务所较高。资产收益率(roa)与审计收费正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并不显著。(见表 3)

(三)回归分析

表4是全样本以及各子样本的回归结果。全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内控缺陷系数为正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其审计收费更高,即假设1得到验证。其余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也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根据是否发生审计师变更(achange),本文将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若公司当年变更了审计师,则achange取1,否则achange取0,然后分别对其进行回归,进一步探究审计师变更可能对内控缺陷披露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在没有发生审计师变更的企业中,内控缺陷披露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而在发生审计师变更的企业中,内控缺陷披露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种结果也反映出当前审计市场仍然普遍存在低价揽客现象,同时新的审计师为了与客户长期合作,有审计合谋意向,对客户内控缺陷可能带来的风险不能客观估计,从而导致内控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有所减弱(见表4)。

表3 相关性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以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一步进行稳健性测试。由于审计风险是影响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对企业审计风险评估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文用审计意见作为审计风险的替代变量,运用模型(2)来探究内控缺陷披露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内控缺陷与审计意见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审计风险更高,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该结论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即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审计收费更高。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15-2016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与审计收费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审计费用更高。进一步考虑审计师变更的因素后发现,在没有发生审计师变更的企业中,内控缺陷披露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而在发生审计师变更的企业中,内控缺陷披露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审计市场仍然普遍存在低价揽客现象,同时新的审计师为了与客户长期合作,有审计合谋意向,对客户内控缺陷可能带来的风险不能客观估计,从而导致内控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有所减弱。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上述研究是在我国内控指引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之后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的研究,对审计收费的确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以及监管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审计机构来说,有利于其在确定审计收费时,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关注内控缺陷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也有利于对监管部门充分了解上市公司内控缺陷包含的信息,及时准确向市场传递信号,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参考文献:

[1]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W,JR W R K.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2007,44(1-2):166-192.

[2]RICE S C,WEBER D P.How Effective Is Internal Control ReportingunderSOX404?DeterminantsoftheNon-Disclosureof ExistingMaterialWeaknesses[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12,50(3):811-843.

[3]ZHANG Y,ZHOU J,ZHOU N.Audit committee quality,auditor independence,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Public Policy,2007,26(3):300-327.

[4]BALSAMS,JIANGW,LUB.EquityIncentivesandInternalControlWeaknesses[J].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2014,31(1):178-201.

[5]LIN Y C,WANG Y C,CHIOU J R,et al.CEO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Control Quality[J].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14,22(1):24-42.

[6]CUMMING D J,HASS L H,MYERS L A,et al.Venture Capital and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5.

[7]齐保垒,田高良.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4):133-140.

[8]董卉娜,朱志雄.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19-129.

[9]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2(6):50-59.

[10]李万福,林斌,刘春丽.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如何影响财务报告?——基于中国情境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4,40(6):71-82.

[11]RAGHUNANDAN K,RAMA D V.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 and Audit Fees[J].Auditing,2006,25(1):99-114.

[12]HOGAN C E,WILKINS M S.Evidence on the Audit Risk Model:Do Auditors Increase Audit Fee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1):219-242.

[13]HOITASH R,HOITASH U,BEDARD J C.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nd Audit Pricing und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1,27(1):105-126.

[14]RANDAL ELDER R J,ZHANG Y,ZHOU J,et al.Internal ControlWeaknessesandClientRiskManagement[J].Journalof AccountingAuditing&Finance,2009,24(4):543-579.

[15]盖地,盛常艳.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21-27.

[16]张红英,高晟星.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费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缺陷细化视角[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2014,184(8):51-59.

[17]孙新宪,孙文静.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费用粘性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6(29):77-81.

[18]廖义刚,邓贤琨.业绩预告偏离度、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J].审计研究,2017(4):56-64.

[19]CAHAN S F,SUN J.The Effect of Audit Experience on Audit FeesandAuditQuality[J].JournalofAccountingAuditing&Finance,2015,30(1):78-100.

[20]李越冬,张冬,刘伟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14(2):45-52.

猜你喜欢
审计师收费样本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规划·样本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