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杭州市城市网络养老服务需求研究①

2018-05-14 10:07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陈君
中国商论 2018年13期
关键词:康体照料中老年人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君

杭州,是马可·波罗口中的“东方最美之都”。然而,早在2010年,杭州就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了11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受资金、人力、土地等资源限制,社会养老能力有限,养老成为摆在杭州乃至全国面前的一大难题。2015年,国务院提出《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掀起了一股“互联网+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创新热潮。随着“互联网+”全面融入教育、交通、医疗、保健等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家庭服务业,“互联网+养老”成为备受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基于此,本文在搜集“杭州市城市老年人网络养老需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当下网络养老服务需求意愿,为丰富和完善老年人网络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与变量定义

1.1 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以杭州市8个市辖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及余杭区)的小区、街道和休闲购物场所的中老年人为对象开展调查,共投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2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卷544份,有效率93.47%。样本抽取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下面的统计结果基于有效样本,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开展分析。

1.2 变量定义

本文在设置自变量时,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对老年人获取网络养老服务时产生的可能影响,分别是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个人因素调研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婚姻状况、职业、文化水平、身体状况等信息;家庭因素调研包括子女数、居住方式、生活照料等信息;经济因素调研包括收入来源、每月收入、每月支出等信息。

本文将网络养老需求进行归纳,总结出四个大类,13个细分变量,分别是“生活照料需求”“医疗康体需求”“文娱精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活照料需求”包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澡理发、陪同外出;“医疗康体需求”包括医疗远程会诊、家庭病床(上门治疗)、紧急救护、康体锻炼;“精神心理需求”包括聊天解闷、心理开导;“自我实现需求”包括文体娱乐、学习培训。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2 杭州市城市老年人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

2.1 样本的个人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共采集到544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中老年人共244份,占总样本的44.9%;女性中老年人共300份,占总样本的55.1%。从采集的样本中可以看出,女性中老年人数量稍高于男性中老年人,但在比例上差异不明显。在年龄分布方面,48岁~50岁的中老年人共78人,占总样本的14.3%;51岁~60岁的中老年人共186人,占总样本的34.2%,在样本中所占比重较大;61岁~70岁的老年人共192人,达到总样本的35.2%;71岁~80岁的老年人共72人,占比13.2%;81岁以上的老年人共16人,占比为2.9%。在户口方面,城镇居民户人数最多,共有236人,占总样本的43.4%;而农村户口仅次于城镇居民户,共206人,占比37.9%;城镇外来务工人员人数较少,有94人,占比17.3%;其他类人数仅8人,占比1.5%。在文化方面,不识字或很少识字的老年人人数最多,占总样本的33.8%;小学文化水平和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数旗鼓相当,占比分别为16.9%和17.6%;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人数为102,占总样本的18.8%;而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人数最少,有70人,占比12.9%。在身体状况方面,被调查居民多数身体健康,所占比例为70.6%;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23.2%;能够半自理的人数占比为5.8%;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仅占0.4%。

2.2 样本的家庭情况

在居住方式方面,从样本中可以明显看出中老年人和子女或孙辈居住的人数是样本的主体,共296人,占总样本的54.4%;夫妻同住的中老年人共178人,占总样本的32.7%;自己单住的中老年人人数较少,有64人,占总样本的11.8%;保姆照料的中老年人和与其他亲戚朋友居住的中老年人人数均很少,分别为4人与2人,占比分别仅为0.7%和0.4%。在生活照料方面,被调查的中老年人大多可以自己照料生活,占比为64.3%,生活由老伴照料的人数为104人,占19.1%;生活由儿女子孙或其他亲戚照料的人数为58人,占比为10.7%;生活由保姆或钟点工照料的人数为22人,占比为4.0%;生活靠邻里帮助仅为2人,生活由政府、社区、集体照料的人数为8人。可见,目前中老年人日常生活大部分都由自己或者老伴照料。

2.3 样本的经济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福利等条件的不断完善,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样本调查,在收入方面,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老年人人数最少,仅有52人,占总样本的9.6%;月收入介于1000~1999元的中老年人占比最大,为30.5%,达166人;月收入在2000~2999元的中老年人比例仅次于月1000~1999元的中老年人,为22.1%,共120人;月收入3000~3999元的中老年人共94人,占比17.3%;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中老年人人数共112人,占总样本的20.6%。在消费方面,月消费介于1500~2500元的中老年人占比最大,为30.5%,共166人;月消费800~1500元和消费2500~3500元的中老年人人数相当,分别为106人和102人,占比分别为19.5%和18.8%;每月消费3500元以上的中老年人共86人,占比15.8%;而每月消费800元以下的中老年人人数最少,为84人,占总样本的15.4%。

3 杭州市城市老年人网络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调研在设计老年人对网络养老服务需求维度的时候,生活照料需求、医疗康体需求、文娱精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所包含的题量不同,故分数范围也有所不同。为了能更直观地比较不同维度需求的状况,本文将各维度满足程度的分值进行加权处理,具体的做法是以各维度满足程度得分除以该维度的题目数量生成新变量,在同一范围(1~5分)来比较各维度满足程度的高低,从而更加深入地描述老年人网络需求程度的基本状况。为求慎重起见,本文分别对四个维度需求满足程度的得分进行均值假设检验。由于四个维度满足程度得分的总体均值是未知的,本文试以各维度满足程度得分的理想最大值和理想最小值之间的均值(3分)作为总体均值,参与单均值假设检验,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单个样本检验表

从表2可知,医疗康体需求、生活照料需求、文娱精神需求这3个方面的均值均大于检验值3,且Sig.(双侧)值小于0.01,说明这3方面与老年人的生活有着较大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网络养老服务需求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康体需求、生活照料需求、文娱精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已经成为老年人追求的目标,由于就诊不便、医药费太高、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医疗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老年人就医看病成了一大难题,没有人陪、行动不便等主观因素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调研中得知,即使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占较大比重,但是仍然有较多的家务活、需要为后代操心等现实问题的存在,老年人的内心希望能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轻松。此外,在调查中发现,社区的文体娱乐设施比较落后,大部分老人交流对象单一、有烦恼无人诉说、闲暇活动单调,老年人对这方面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大部分老年人表示身体健康、家庭和乐,能够有一个安详的晚年生活就已经很满足,对自我实现这方面的需求程度较低也在情理之中。

3.1 生活照料需求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器官逐渐退化,基本活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在生活各方面有了较多不便,而子女生活工作的忙碌使得他们难以对父母提供细致的照料。因此,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洗衣做饭”服务方面,老年人“完全同意”的呼声最高,达38.6%;“比较同意”和“不能确定”分别占12.1%和37.5%。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打扫卫生”服务方面,“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分别占29.6%和14.9%;“不能确定”占39.2%。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买菜购物”服务方面,“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能确定”的比例分别是38.8%、6.3%和39.9%。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洗澡理发”服务方面,“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能确定”的比例分别是39%、6.8%和54.2%。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陪同外出”服务方面,“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能确定”的比例分别是23.3%、18.6%和45%。不难看出,老年人对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生活照料需求较为认可,每一项均得到4~5成老年人的支持,而持“不能确定”态度的潜在需求人群也有3~4成。

3.2 医疗康体需求分析

在调查访谈过程中,发现老年人对医疗康体存在较大的需求,老年人对这一方面平时均较为关注。调研结果显示,37.7%的受访者表示“完全同意”并接受网络养老平台推行“医疗远程会诊”服务;“比较同意”和“不能确定”的受访者分别占11.4%、46.9%。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家庭病床(上门诊疗)”服务方面,“完全同意”“比较同意”和“不能确定”的比例分别是36.2%、23.2%和40.6%。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紧急呼救”服务方面,“完全同意”“比较同意”和“不能确定”的比例分别是48.3%、14%和37.7%。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康体锻炼”服务方面,“完全同意”“比较同意”和“不能确定”的比例分别是32.5%、11.9%和44.9%。由此可见,近6成老年人愿意尝试通过网络养老平台来享受“家庭病床(上门诊疗)”和“紧急呼救”服务,约5成老年人愿意尝试通过网络养老平台来享受“医疗远程会诊”服务,超4成的老年人愿意尝试通过网络养老平台来定制“康体锻炼”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老年人对医疗康体需求的重视。

3.3 精神心理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逐步重视精神心理需求。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聊天解闷”服务方面,需求程度差异较大,“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能确定”的比例分别是16.0%、19.1%和59.4%。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心理开导”服务方面,“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能确定”的比例分别是16.9%、16.2%和65.4%。这反映了杭州市城市老年人对“精神心理”的需求程度远不如对“生活照料需求”和“医疗康体需求”强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今社会,老年人的关注重心仍停留在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健康等养老需求上,对非物质的精神心理需求仍存有较大的引导宣传和服务空间。

3.4 自我实现需求分析

老年人的自我实现需要表现为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例如休闲娱乐活动、知识教育活动、社会交往活动、政治参与活动等。本文在调研时将老年人的网络养老自我实现需求大致分为两类,分别是文体娱乐服务需求和学习培训服务需求。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文体娱乐”服务方面,“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能确定”的比例分别是19.9%、10.8%和30.3%,持“比较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等不赞成观点的比例为39%,表明老年人有文体娱乐服务方面的需求,但此需求或许更多地聚焦在看电视、听广播方面。在网络养老平台提供“学习培训”服务方面,“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能确定”的比例分别是7.4%、19.3%和33.1%,持“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观点的比例分别为32%和8.3%,说明3成老年人在退休后,仍保持较大的学习热情,会通过再培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而4成的老年人不赞成通过网络提供学习培训服务,这既有部分老年人观念上认为学习培训应通过面对面教学的传统方式,也有持退休后无需再学习的落后理念。

4 “互联网+”视域下网络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4.1 创新养老服务载体,搭建“互联网+”网络养老服务新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新技术的逐步成熟,“互联网+”网络养老服务平台的搭建成为了不仅仅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的可能。网络养老服务平台在提高老年人照护效率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未来养老领域的发展趋势,也必将成为养老的重点突破方向之一。“互联网+”网络养老服务平台以互联、开放、共享、便捷为特征,利用信息基础数据,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化的高效养老服务。网络养老服务平台从体系上可以由基础接入设施、大数据资源、智能分析平台、运营支持平台、服务应用与评价平台、交互展示平台等6个部分组成,围绕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分析、信息的整理、信息的输送、信息的服务,开展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全方位网络养老服务。

4.2 协同“政企社校家”五位治理,构建网络养老服务新生态

当前我国养老模式存在服务范围窄、灵活性低、精准度差、程序繁琐等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凸显。从客观上看,应大力转变以政府为养老服务单一创新主体的方式,加强“政企社校家”五位协同治理的引导与建设,逐步实现网络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构建网络养老服务新生态,缓解养老矛盾。一是通过政府的政策制定和资金支持,为网络养老服务聚集资源;二是吸纳专业服务机构和企业,为网络养老提供专业的服务;三是发挥社区的地缘优势,加强网络养老宣传,为网络养老提供优质、贴心的基础服务;四是联合学校开展学习培训、组建志愿者队伍,为网络养老提供公益服务;五是持续发挥家庭的传统优势,为网络养老提供支持保障。总之,推动我国网络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应构建一个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服务生态体系。

4.3 立足老年人民生民意,组建丰富多元的网络养老服务新内容

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是衡量国家社会进步、经济繁兴、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网络养老服务应基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立足老年人的民意,推出服务内容。据上文调查,最受欢迎的网络养老服务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围绕着基础民生,为医疗康体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在医疗康体方面,应满足老年人的医疗远程会诊、家庭病床(上门治疗)、紧急救护、康体锻炼等需求,还可以涵盖提供健康知识、养生食谱、疾病防治、药品信息等服务;在生活照料方面,应为老年人提供但不限于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澡理发、陪同外出等服务。另外,精神心理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也逐步地受到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离岗后,社交圈的缩小,孤独感随之增加,容易造成与社会脱节。在精神心理需求方面,应为老年人提供聊天解闷、心理辅导等服务,排解其负面情绪;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应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影视娱乐节目和交友平台,提供读书、写字、绘画、音乐等学习培训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 吕学静,丁一.北京市老年人网络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城市老年人网络养老需求意愿”调查数据[J].社会保障研究,2013(5).

[2] 杨国军,刘素婷,孙彦东.“互联网+”养老变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12).

[3] 屈芳,郭骅.“互联网+大数据”养老的实现路径[J].科技导报,2017(8).

猜你喜欢
康体照料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
基于SWOT分析下的大健康背景下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与康体研究
居住区康体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