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成就高效课堂

2018-05-14 08:06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6期
关键词:总量课件笔者

许 丽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

一、创设情境 激发欲望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问题情境,学生以教师抛出的“锚”或搭建的“支架”为出发点,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且能够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和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合作和交流中形成对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工程问题”的时候笔者出了这样一道实际问题:修一段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完成。如果两队同时修,几天能完成?

问题一出,就引起了小小的波澜。学生提出质疑,认为缺少条件,没有全长,也就是没有工作总量。我也故作惊讶问同学们怎么办。于是有的学生说可以假设一个全长。就这样,学生开始纷纷动笔假设全长。而笔者利用课件把学生假设的全长一一记录下来并按照升序整理排列好。并画了一个由上到下的箭头,写着工作总量不断增加。此时,在课件中工作时间的位置上也出现一个由上到下的箭头,并标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笔者指着课件问学生:“工作总量在不断地增加,工作时间会有什么变化呢?”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工作时间也会增加。”谨慎一些的学生想了,也认为工作时间会增加。也有学生不置可否。还有极个别学生认为不变。

于是笔者抓住时机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让学生选一选:(1)工作时间增加;(2)工作时间不变。

选择的结果是95%的学生认为工作时间会随着工作总量的增加而增加。于是笔者引导说:“刚刚只是我们的猜测,那么大家的猜测对还是不对呢?真理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呢?如何验证猜测的结果呢?”学生提议可以算一算,于是验证开始了。

然而,验证的结果却出乎多数人的预料。无论工作总量怎么变化,工作时间始终没变……于是课堂上激起了小小的波澜,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启了探究工程问题的模式。

二、化静为动 突破难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把学习内容展示出来,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

在探究工程问题的过程中,难点在于理解工作时间并没有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是不管工作总量是多少,工作时间依然是一定的。最终落到:虽然总长度不同,但甲队都要10天完成,每天修的长度总是占总长的1/10,所以每天修的长度也不同;乙队都要15天完成,每天修的长度总占总长的1/15,所以每天修的长度也不同。那么,就可以把总长看作“单位一”,用分率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

为了使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工作效率始终占总长的1/10或1/15不变,所以笔者制作了一个动态的课件:“单位一”的这条线段可以随意拉长或缩短,把变化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图1所示)。

图1

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最终理解工程问题的内涵。

三、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从这个意义看,数学是无法灌输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有了互动技术,学生的活动丰富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

表1 六年级(1)班学生喜欢读的图书情况统计表

图2

学生根据结合上面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分析并回答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整个圆形表示?这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笔者收集上学生的答案如图3a和图3b所示。

图3

请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a正确,也有的学生认为b正确,还有学生认为两个都对。于是笔者请学生拿起手中的互动反馈的“按按按”,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按下前面的序号。如果认为两个都正确就选c,选择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结果认为全都正确的学生略超出前两个选项,于是请选择c的学生起身。请选择a,b的学生去找他们自由讨论,然后再一次拿起手中的按键器二次做出选择,这是同一按点的二次使用,目的是想看一看同学们自主交流后的学习成果,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显然,结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难看出,选择两个都正确的学生增加到了83%,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只支持圆表示全班总人数。于是笔者继续请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学生统一了认识:如果以全班总人数为“单位一”的话,喜欢童话故事的人数就占总人数的37.5%;如果以200本新书为“单位一”的话,那么童话故事书就占其中的37.5%。所以“全班总人数”和“200本新书”都是正确的。而正是这一观点也说出了另外一部分同学的答案(如图6所示)。

图6

“单位一”是对扇形统计图这个圆的概括。而“单位一”具体表示什么,就要根据问题情境而定。至此,本节课的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破了。

四、化难为易 强化感知 发展思维

数学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知识,一来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二来学生也很难理解,就是记住了,也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知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搭桥铺路,让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数学概念、规律和法则。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和问题的关键点,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很抽象,在学生用圆纸片进行剪切操作,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后,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笔者利用多课件动态地展现了面积推导的过程如图7所示。

图7

使学生认识到,圆的面积不仅可以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还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和梯形,从而不再局限于教材的提示。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五、结语

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改变,必将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霞,孙姚同.教学实践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J].中小学电教,2005(2):18-20.

[2]郑秋萍.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J].中学时代,2013(21):217.

猜你喜欢
总量课件笔者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