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现状的困惑与反思

2018-05-14 14:58李倩倩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建筑学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建筑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建筑学在专业基础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处在不断的学习、借鑒和探索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的各个环节就学习方法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本文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大师作品分析这门课程为例,总结了关于建筑设计基础方面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现状;困惑与反思

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大师作品分析这门课程为例,总结了在建筑设计基础学习方面的一些方法和经验,给出了不同阶段相应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1、概述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于刚刚步入建筑殿堂的大一学生来说,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相当数量建筑基础知识有助于形成全面而正确的建筑观和良好的建筑素养。同时,教师也应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进行改革和调整,授课时不拘泥于形式和模式,真正做到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因为建筑学本身就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一门学科。建筑设计基础课在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属于启蒙阶段课程。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建筑设计启蒙教育的学习新方法,很多老牌建筑院校已经提出较为完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学习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下面就建筑设计基础课中的大师作品分析这门课程来阐述我在这建筑设计基础学习方面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2、建筑学专业基础课学习现状

2.1与其他相关课程学习脱节

《建筑构造》课程被安排在二年级上,学习内容承担了建筑结构、建筑建造技术、建筑物理等课程的专业入门学习,知识点繁多、涉及面广。但学习课程设置与其他相关课程脱节,特别与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课程——建筑设计课程学习脱节。传统学习体系中,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是两门相对独立课程,课程内容较少联系,在建筑设计课程学习中,学习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建筑功能组织、空间造型、构成的培养,学生只感兴趣“抽象”的建筑,仅仅停留在建筑表面的形式关系,不会应用相关构造技术去追求建筑形式和空间造型,更不用说建筑构造技术实现,导致设计的方案常常像空中楼阁一样,不知如何“建造”出来。

2.2缺乏实践环节

建筑构造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随着课程进度的讲解,学生需要将书本中所学到的内容与施工现场中看到的实际构配件相对应,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对构造做法的理解能力。但许多高校在制定建筑学学习计划时,都把建筑构造课划分为理论课程,虽然也会有相关的实习内容,但实习效果很不理想。

2.3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一些老的构造做法已趋于被淘汰。虽然教材不断新编、补充,但编著、出版教材需要时间,导致教材的修编速度滞后,例如实际过程已经淘汰的实心粘土砖、干粘石、水刷石、湿挂石材幕墙等做法仍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篇幅,而新的构造做法如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却未能及时补充进来被教材编录,加上近几年,建筑行业新的技术规范和规则条例不断更新出台,教材的有些内容早已过时,对建筑设计课及今后工作产生阻碍。

3、建筑学专业基础课学习现状的解决措施

3.1通过理论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抵触情绪很大,认为造型基础课与专业设计无关,画好画坏对以后的设计影响不大。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在授课时以建筑的体块和结构为例,深入分析造型基础与设计的关系,让我们懂得形态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联,结构之间又是怎么样的插接关系,让我们意识到造型不仅仅是纸面上的素描和色彩,更多的可以延伸到对于空间与结构的分析与重构。这样的授课方式既贴近了专业,又让学生能深入的了解学习之后的用处,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有了学习的热情,学生会认真积极地去准备,主动地去动脑思考该怎么把画画好,使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3.2加强过程学习

1.理论讲解学习目的和任务,让学生了解大师作品分析课程在整个一年级学习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萨伏伊别墅为例进行实例分析。集中讲解如何分析作品,如何制作模型。深入浅出,将知识点展开。任务书(1)选题。分析世界著名建筑师的作品,考虑到学时及建筑的复杂及难易程度,主要选择世界著名建筑师的作品以住宅为主,或者在指导教师推荐的作品中选择。(2)分组。根据分析作品的规模、制作的工作量,通常为4-5人一组,男生女生在每组中比例均匀。以组长为核心,组织每组成员课上课下工作安排,并将每天的工作内容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也作为一项考核的内容。

2.调研阶段调研、收集资料,主要培养学生课下自学能力,利用网络,图书,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需要指导教师积极引导,传授和推荐入门阶段的基础知识和相关书籍。 3.汇报阶段每组将所分析方案进行汇报是我们一直重视和倡导的一个环节,形式采用ppt、实物投影等方式集中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由于每组所选定建筑师及作品都不相同,通过汇报,同学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世界著名建筑师及作品,拓宽了知识面。

结语:

以上每个阶段都结合课堂辅导,指导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辅导这个环节是最为重要的,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遇到共性的问题则需要在全班提出并加以解决。整个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由于是一年级入门课程,培养兴趣,激发学习专业课的热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所在。课下指导教师经过沟通,做到真正了解每一位学生,课堂上辅导才有针对性,对于资质差,缺乏兴趣和信心的学生要重点辅导,在整个课程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提升,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参考文献:

[1]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2]金磊等.中外建筑与文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3]张延刚.壁画艺术与环境[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李倩倩,河南省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基础课建筑学现状
提高普通工科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新尝试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微课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农林专业基础课学习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