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质与量的综合评估体系分析

2018-05-14 15:20李彦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层管理影响

李彦敏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质与量的综合评估体系的影响。方法 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选取5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纳入该次研究,并结合护理人员的基础资料进行层次分组,共分为5个层次(N0~N4),施行分层管理。比较分析管理前与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 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以及工作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均有明显提升,而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 分层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综合评估;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a)-0058-02

分层管理模式是属于现代化新型管理模式之一,其构成了护理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时也是护理管理持续性发展的结果。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管理力度,使医疗资源得以充分配置,从而有效发挥层次不同的护理人员职能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次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质与量的综合评估体系的影响。现将该次研究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妇产科护理人员50名纳入该次研究,并结合护理人员的基础资料(包括学历、资历及职称)进行层次分组,共分为5个层次,其中助理护士为N0级(n=10名),初级责任护士为N1级(n=12名),高级责任护士为N2级(n=15名),责任组长护士为N3级(n=17名),专科护士为N4级(n=6名)。护理人员的年龄:18~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0±5.50)岁;护理人员的教育程度:有10名中专,有24名大专,有16名本科及以上。护理人员的职称:有16名护士,有8名护师,有17名主管护师,有9名副主任护师。该次研究工作均已征得本人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学会的审核批准。

1.2 分层管理方法

建立分层管理专项小组,以妇产科护士长作为负责人,并参照Benner提出的五阶梯模式(从新手到专家),结合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职称等基础资料进行分层,分为N0、N1、N2、N3、N4级。按照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熟练程度进行阶段划分,分为新手、初级护士、胜任护士、精通护士、护理专家,并进行指定时间考核,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每一个小组均设立组长及责任护士各一名。其中,N0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1年,可掌握护理常规操作,可给予患者基础护理。N1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1~5年,有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及知识掌握度,可掌握对危重症患者的观察技能及抢救技能,可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可独立胜任值班工作。N2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5~10年,有较完善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掌握度,可对重症患者继续评估及实施抢救,有一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可有效管理下级护理人员。N3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10年,为责任组长,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掌握度,可有效解决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可基本胜任护理教学及管理任务,有一定科研能力。N4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8年,为专科护理,在专科专病领域有较好专长,且业务水平高,可以有效解决专科护理问题,可以承担院内会诊工作以及专科临床护理指导工作,可以协助护士长对日常病房管理、监督及有效持续性改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积极配合临床医生治疗工作,结合护理工作量以及护理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并合理排班,从而有效保证稳定的责任班制。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小组划分护理,若患者病情乐观且恢复良好,仅需要给予日常护理,则安排N0级或N1级护理人员负责护理。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有特殊要求,则安排N2级或N3级护理人员负责护理,从而有效完善性解决相关护理问题,使患者需求有效满足。若患者病情危重且需要专科护理,则安排N4级护理人员负责护理。N4级护理人员对N3级、N2级、N1级、N0级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做全面性监督与指导。N3级护理人员是护理重点,由于患者病情较为特殊,且使用的相关设备仪器也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全面交接(详细交接前1 d的护理重点,并做出归纳、点评、总结,给予当班护理人员提醒相关注意事项及需改进事项)。N2级护理人员给予病情较严重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有效协助管理病区,以及执行较高难度的护理操作技术,完成患者入院评估以及护理教学工作。N1级护理人员重点完成专科基础护理,给予病情较轻的患者以及常规患者兼顾照护,并参与病区质控管理。N0级护理人员需在上级护理人员指导下实施基础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管理前及实施管理后的护理综合质量评估;工作能力;工作态度。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实施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质量评估

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前與实施管理后的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等护理综合质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实施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的病情掌握、操作技能、理论考核等工作能力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实施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

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的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职业倦怠感等工作态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以及人们对身体健康有了更深认识度以及有更高的要求,对就诊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期盼以及感受有了更高要求,而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医院的形象会产生直接影响[2]。

护理分层管理是指结合护理人员的资历、职能、职称等基础资料以及参照Benner提出的五阶梯模式(从新手到专家)进行分层次管理[3]。根据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护理工作,并采取完善考核制度进而完成护理工作质与量的考核。将护理人员划分层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构建阶梯式结构,并有效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常规规律,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职能给予分配奖金,更突出展现优秀护理人员价值,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良性竞争力。使高资历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得以充分发挥,充分展现其个人职能,充分体现其自身价值,从而有效满足护理人员的自我需求,有效激发自我进取意识,积极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及价值感。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4-5]。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综合评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质量,且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爱平,王六平,胡润珍,等.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1487-1489.

[2] 朱月华.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质与量的综合评估体系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3):3284-3287.

[3] 孙秀芬.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管理的运用价值评析[J].医药前沿,2016,6(32):207-208.

[4] 裴景红.护理绩效层级管理模式对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护患关系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7,17(9中旬刊):170-172.

[5] 鲁花丽,于坚伟,程雪芹,等.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血糖水平孕妇的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5):12-15.

(收稿日期:2017-11-10)

猜你喜欢
分层管理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模式及应用实践探究
分层管理在教育实习中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分层管理、培优辅困”教学研究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在介入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档案分层管理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