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对比研究初探

2018-05-14 10:31宗文君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升初对比研究

宗文君

【摘要】在“小升初”语文衔接学习中,现代文阅读一直是“重头戏”,进行“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对比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小学六年级和初一语文共同选入的《安塞腰鼓》一文,为此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分析、研究《安塞腰鼓》 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和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要点,可以窥见小学高年段与初中学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间的关系,继而提出“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衔接策略,为准初中生们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小升初”语文衔接    现代文阅读教学    对比研究

江苏省徐州地区的小学语文课程选用的是苏教版教材(从2017年9月开始,一年级选用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课程选用人教版教材。笔者研究发现,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都选入了作家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选文均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六上较七下内容删减得更多,但并未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七年级学生曾经这样跟笔者交流:“老师,我们小学的时候学过这篇课文了。”那是不是意味着老师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了呢?其实,这样的巧合恰好给了一线语文教师一个开展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对比研究的机会,以《安塞腰鼓》为例,可以发掘出小学高年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的不同之处,如此方可提出针对“小升初”语文学习衔接的指导性策略。

一、《安塞腰鼓》 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要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要求。笔者通过整理同年级老师的教案、研究相关文献等途径,将《安塞腰鼓》 的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段语文中的要点分析如下:教学要求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有情地通读全文。教学重点设定在对排比句的辨识与初步赏析上,以动衬静手法的初步学习上。本课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通过观看录像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之美,相應地简介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陕北民间表演艺术,让学生有所了解。接下来,常规的词语检查。第一课时仍以“朗读指导”和“朗读展示”为主,教师可以“画面美”和“力量美”为重点,通过示范朗读、学生赛读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读通了,读顺了,第一课时基本完成。第二课时则可抓住一个主问题展开学习与讨论,不少教师抓文中反复出现的、同时也最能表达作者对安塞腰鼓情感的这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组织学生品析“安塞腰鼓”到底“好”在何处。由于六年级学生有过相关知识积累,像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是能够说得出来的,反复的修辞虽然不常见,但学生也能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初步说出这样反复说的手法能够表达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其他的要点也是如此。当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展示之后,教师会将学生提到的“静”与“动”进行较深入的点拨,讲解并分析“动静结合”这一写作手法的好处,让学生有初步了解。最后,落实要求背诵的段落,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二、《安塞腰鼓》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要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即初中的阅读课程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对比小学高年段的课程目标,可以发现,初中阶段开始有意识地向学生输入较为系统的语文知识了,有了知识的支撑,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较小学阶段自然就更进一步了。也正是因为语文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的“问”与“学”也必须增加难度与深度。在此,特引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的朱丽伟、李小炎两位老师在《陕西教育》上发表的《〈安塞腰鼓〉教案设计与说明》一文的相关内容,分析《安塞腰鼓》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要点。

先来看教学目标:

再来看具体过程:

可以看到,主题理解上多了对“生命内涵”的感悟,这要求学生由安塞腰鼓的外在阳刚之美引申至对更高层面的西北人民的生命壮美的理解,这一目标的设置要求学生不仅仅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求从人生、社会等更高的层面来体悟。

还可以看到,初中阶段的教学不再将字词检测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进行,而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自主正音,同时,通过聆听教师的读,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在“品读感悟”环节中,初中教师也是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不同的是,这里加入了一个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方法导引(如何赏析句子),教师给出了“修辞+语言特色+所写内容+表达情感”的模式,这样一个类似于数学公式的表达,成为学生赏析句子的思路指引,使得学生的表达更具逻辑性。在问题探究环节中,主问题的设计,也不再似小学阶段那样直白,需要学生深入文本,积极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挖掘“西北汉子精神层面的闪光点”,而这样的主问题也将学生在自由品读中未涉及到的要点包罗了进来,自然地过渡到了对文本主旨的体悟上来。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这部分需要引入有关作者生活及写作经历的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进行有梯度的思考,从而学会初步评价像“黄土高原”这样的大主题。作业布置环节则是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成为了测试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学习能力的平台。将教学时间简单相加,可以发现,这样充实的内容仅在一课时学完,这也体现了初中教学“精讲多练”的原则。

三、小学高年段与初中学段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一)小学高年段与初中学段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联系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小学高年段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规定了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在阅读能力上应达到的水平,这一水平为学生升入初中学段的学习提供了可能,初中学段相应能力的实现亦是建立在小学高年段的积累上的。

(二)小学高年段与初中学段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区别

1.学习指向。就升学压力来说,初中明显高于小学。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决定了,小学教育终归是基础性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初中则面临着升学,升入何类学校,直接决定着学生日后的人生道路。从这一角度来说,初中学习带有竞争的色彩,考试最终会将学生进行分类。具体到现代文阅读上来说,小学高年段更注重学生的积累、初步的感悟、基本情感的表达,总之,“有”便是好的,而这种“有”通过自学、讨论和教师的讲授,不难获得。初中现代文阅读考查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大项,阅读能力较低的学生往往失分较多。阅读自然是各个地区“小升初”语文补习班必设的课程,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深层文字分析与情感探究等各种综合能力的测试是重头戏,这些恰恰是小学阶段几乎从未涉足的。一个不知道五种基本表达方式为何物的学生,如何要求他完成“判断某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品读怎么样”的问题呢?一个阅读量极少的学生,又如何表达对文化、生命等大主题的看法呢?一个无法通读课文的学生,何谈让他探究其中蕴含的情感呢?

2.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高年段语文学习,更多地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即使是高年段学生,他们掌握的阅读方法也是教师统一教的,小到词语释义,大到课文赏析,无不带有教师的痕迹。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很少超出预设,因为学生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的。偶尔提出的一些超范围问题,在课堂上通过讨论也能得出答案。初中阅读课的预习环节更多的是放手给学生自学,这种自学是任学生选择学习资料的,当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了自己掌握的自学知识得到教师认可的时候,他就更愿意投入到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去,长期积累下来,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课堂上,教师起到的更多是引导者的作用,引着学生自学,引着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引着学生把重、难点吃透。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了,心智成熟了,和老师就某个问题开展辩论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3.教师的教学方式。小学阶段,老师要手把手地教,要蹲下来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一切,需要举大量生活中的形象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又因为小学生心智尚不够成熟,需要反复进行讲练才能记住,所以学生的思维指向哪里,教师就怎么教,往往是以学定教,直到会了为止。初中阶段,则是教给分析问题的方法,提供答题通用的模式,通过大量阅读储备基础知识,通过反复记忆与检测加深对系统语文知识的理解,方法与知识并存,达到一定量之后,现代文阅读能力自然就提升了。因此,初中教师关注对文本的深层挖掘,关注命题者的命题动向,关注失分点。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以考定教。

四、“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

(一)大量阅读,储备基础性知识

多读书,读好书。这一说法我们提了好多年,放在“小升初”衔接阶段尤其适合。初中学习较小学不仅难度增加,广度亦是如此。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难以接受或理解,唯有扩充知识储备,增加旧知识的容量,丰富基础性知识,在走进崭新的课堂时,接触新知时,方不至于措手不及,不知所云。选择阅读的书目也很重要,初中生“必读书目”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书店里有的是名家经典,类似于《青少年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中国国学经典》等也是不错的选择。除了阅读有字书,多看看纪录片或是外出旅行也是很好的阅读无字书的选择。

(二)系统学习,掌握学科性知识

与其盲目跟风,选择在“小升初”辅导班里度过学习生活,不如让学生在小学高年段时期便自主选择语文知识读本,积累文化常识、文言基础知识,学习现代文阅读的规范表达,并适时请教老师解答疑难。同时,小学高年段教师应当主动树立“小升初”衔接意識,带领学生初步了解系统的语文学科性知识,为学生接下来的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三)方法引领,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初中学段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按点给分,不会系统地进行阅读、对关键词句缺少敏锐的捕捉与分析能力的学生,往往会被判定为阅读水平较低,阅读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不能仅把关注点放在课文内容上,而是落实“用课文教”的教学准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切实提升阅读能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对比研究仅仅是“小升初”衔接研究的一小部分,这样一个亟需花大力气研究的主题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进来,同时需要家长和老师协同配合,共同为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喝彩,对学生的想法与选择给予尊重,为他们的灿烂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朱丽伟,李小炎.《安塞腰鼓》教案设计与说明[J].陕西教育,2007(09):102.

[2] 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1):85-87.

[3] 闻超.《安塞腰鼓》的诗性语言解读 [J].中学语文,2015(06):47-49.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王场新村小学校)

猜你喜欢
小升初对比研究
上海小升初教育市场的分割及治理
基于访谈探讨天津取消小升初择校考试制度的合理性与否
“小升初”,不头疼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西安小升初考試場面壯觀 場內場外都是“拼”
比较中美教育公平,反思我国小升初择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