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快乐作文教学

2018-05-14 10:31戎荷芬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乡土家乡资源

戎荷芬

农村语文教师通常会有这种感觉:小学生写作难。农村孩子生活面相对较窄,阅读量较少,所以会常常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腹内有货倒不出”。但是其实农村有着现成的、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独特的人文底蕴以及现代气息,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但是如何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切入点,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所谓乡土资源,是指学校所在的乡村地区范围内的自然风光、乡土地理、传统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民风民俗、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经验等方面可供教育教学的资源。当前农村学校作文教学资源缺乏,而丰富的乡土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捷径”,如果能够合理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那么将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针对我们新华实验小学周边的乡土资源,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谈一谈自己是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作文教学的。

一、走近自然,使其有话可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为作文而感到痛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脑海中写作素材的缺乏。思维被禁锢在教室里,既缺乏真情实感,又枯燥、干瘪。其实,大自然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多年积淀的乡土文化,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解放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组织其参观实践、交流表达、动手尝试,让每一个学生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

我们学校正门外即是新华公园。空闲之余,我经常带着孩子到公园采风,甚至直接把作文课堂搬到公园,引导孩子用心观察公园的一草一木,让孩子从细微之处落笔。这样写出文章,视角也广阔起来,充满灵性。

我们学校空地上有一块“棵林实践基地”,有专人在这基地里种植蔬菜、养殖小动物、培育小树苗……这一切都成了孩子们手头无比珍贵的素材宝库。因为我所带班级是寄宿班,所以我常在晚饭过后的时间段内带着孩子们到“棵林实践基地”走走、看看、聊聊,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发现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在孩子们的要求之下,我们还在这里承包了一小块地,在不同的季节,种下不同的蔬菜,体验劳动的艰辛,同时也收获丰收的喜悦……在一年的熏陶之下,孩子们对植物园充满了激情,植物园也成了他们常用的写作素材。因为是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的,他们不仅有话可说,情感自然也是无比真实的。

我们的家乡位于长江边上,那一望无际浩浩荡荡的长江、壮观美丽的芦苇荡以及江边活泼的小螃蟹都是其独特的风景。因此,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多次带领学生走入乡土,引导学生观赏家乡的一草一木,深入观察和认识家乡的风俗民情及丰富的物产。我组织安排了“小导游”活动,选取家乡的某个景点,由学生编撰导游词,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素材有机融入到导游词中,学会组织语言进行介绍。另外,我还组织了“小记者”采访活动,就人们高度关注的企业发展、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孩子们热情高涨,所提的问题也很有针对性,可以看出,他们都作了精心准备,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也是高度关注。

二、寻找资源,使其有情可抒

古往今来,故乡一直是文人墨客们的牵挂。那么,将此资源用在作文教学上,也同样可以成为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故乡的一切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农村的孩子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在野外玩泥巴、捉蛐蛐、做游戏……在我们看来无趣的事情,在孩子们看来却趣味无穷。野茭白芯、油炸小螃蟹等,都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充满自豪感。另外,相对城市而言,乡村的人际交往更坦率,更纯真,更人性,“桃花源”式的人际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养成。

农村过节,有自己的方式:逢年过节,农民们总会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传统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地方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今年端午,我们邀请了周边社区的老奶奶走进学校食堂,带着孩子们在食堂学包粽子。虽然孩子们包出来的粽子并不那么美观,但是他们在享用时却是无比满足,因为包粽子的过程的确乐趣无限、充满挑战。自然,事后所写出的文章也是充满了真情实感,令人忍俊不禁。八月十五中秋节尚未到来,但我已计划好带着孩子们自制月饼,讲讲嫦娥的故事。我想,这样在传统的节日里进行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一定是很有话想说的。

三、赏读资源,使其有感而发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素材,有了表达的欲望,是否就一定能创作出一篇佳作呢?答案显然是不能的。因为素材总是要经过写作者的分析、认识、提炼才能凝聚到文章中去的,这一过程就需要靠感悟去开发、去消化、去利用,而感悟的核心就是“感动、欣赏”。这里的“感动、欣赏”并不是单纯指对文学作品,而是指对所有的事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甚至路人的一颦一笑,都有自己的感受。学会感动,学会欣赏,惟有如此才能写出感动他人的文章。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水果园区、蔬菜基地蒸蒸日上。根据以上资源,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深入周边化工厂及自然水厂进行环境调查,采访养殖能手和花木种植专家,请厂长、专家等为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孩子们带着问题深入各实践基地,了解環境污染及排污措施,养殖、种植的技巧,使他们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以获取信息,主动学习,了解现状的同时更触发他们长远的思考,还可以激发他们为家乡而骄傲,为家乡而努力的热情。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自然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感可发,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难,这是客观存在的困难,但“处处留心皆学问”。在一系列走入乡土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了眼、口、手、耳等多种器官;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捕捉生活,从平常之处发现不平常的事物,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我们一起走向乡土,融入乡土,让乡土成为农村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乡土家乡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资源回收
乡土分外妖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