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园”课程:学生生命成长的幸福乐园

2018-05-14 10:31谢玲高晓丽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本草果树蝴蝶

谢玲 高晓丽

初夏,荷风送香,阳光普照,大自然显现出一派蓬勃生机。在这色彩斑斓的季节,记者走进了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该校坐落于泰州新区美丽的凤凰河畔,是一所新建的市直公办小学。作为一所刚刚创办几年的学校,凤凰小学从建校伊始,就在不断地思考、探索办学的理念,坚持用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坚持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价值引领,以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扎实而富有成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主张。短短几年时间,学校构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课程”体系,其中的“三园”(本草园、蝴蝶园、果树园)课程建设,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本草园课程——传承中华文化

该校刘卫军校长带领记者来到了“本草园”。这是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种满本草植物的种植园,位于学校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可以来观察、照顾这些本草植物。据刘校长和管理本草园的老师介绍,本草园课程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有一个独特的主题,每个主题都是一个学习单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本草园的活动主要包括“数一数”“画一画”“量一量”,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本草植物,拍下图片,然后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资料,初步认识本草园中的药草。记者观察到,园中的每种本草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名片”,详细介绍了这些植物的分类、外形和主要的医药功效。不同于一般的植物名片,这些个性名片有着可爱的造型,由各种稚嫩的笔迹手写而成,显然,这都是出自孩子之手。负责本草园项目的老师告诉记者,为了做好低年级段的本草园课程,他们在空闲时间搜集民间中草药的偏方,整理和记录各种中草药的资料;走进社区了解名医的事迹,在班级讲述名医的故事;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栽种药草,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并把多余的藥草用于“植株锤画”——一种集自然实践与美术创作于一体的独特绘画,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对于本草园课程的学习兴趣。

中年级的本草园主题课程主要分为《神奇的艾草》和《本草开发》两大类。在《神奇的艾草》主题课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搜集艾草的相关资料,并学习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亲身体验艾草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制作的流程,并通过实际的药用体验来感受中国的艾草文化。而《本草开发》主题课程则以另一种常见药草——薄荷为载体。孩子们在这一课程中不仅可以尝试制作、品尝薄荷系列的食品,体验“舌尖上的本草”,还能学习制作薄荷牙膏、肥皂、面膜等日用品,感受“生活中的本草”。

进入高年级后,本草园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中医药在泰州》就是一个将本草植物、传统中医药和家乡本地的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学校组织孩子们走访泰州“同仁堂”、兴化“上池斋”、泰兴“任源生”等老字号药店,参观中国医药城,比较中药煎制步骤和制作工艺在古今的不同,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现代生物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种仙草》课程围绕着人参、何首乌、灵芝、冬虫夏草这四大“仙草”的故事,分析它们被称作“仙草”的原因;收集仙草在生活中的图片,了解“仙草”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感知古人对于生命延续、幸福吉祥的渴望。指导孩子们学习何首乌的种植,初步掌握浇水、施肥、除草、移植、病虫防治等种植技术和养护管理;记录种植过程中的得失,与仙草共成长。

本草园课程的开设,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中亲近本草、认识本草,丰富他们的认知,传承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同时,通过这样动手动脑的自然实践,学生的劳动技能、生活能力及自主发展、合作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也得到了培养。

蝴蝶园课程——探究生态发展

“蝴蝶园”,一个从外面看上去黑乎乎的房子,它的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乾坤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园子,立刻被翩翩起舞的蝴蝶所吸引。 这里饲养了中华虎凤蝶、丝带凤蝶、玉带凤蝶等好几个品种的蝴蝶,还种植了杜衡、柑橘等蝴蝶的寄主植物,俨然就是学校的蝴蝶养育户外实践基地。

蝴蝶园课程是一个以蝴蝶的养育、观察、研究为主要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及乐于发现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学习劳动与创造的一个复合型校本课程。在刘校长的详细介绍下,记者了解到了蝴蝶园课程的具体架构。

低年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此,学校围绕着自由、有趣、直观等几个原则,将这一年段的大单元主题设计为“蝴蝶和它的亲戚们”,让学生欣赏蝴蝶的美,发现大自然的美;了解蝴蝶以及蝴蝶的“亲戚”:六足昆虫;寻找、制作生活中的蝴蝶图案装饰和蝴蝶饰品。

中年段的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有所增强,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此,中年段的大单元主题为“蝴蝶的一生”。让学生在三年级先认识蝴蝶的一生、分布、分类、习性,了解人类文化生活中的蝴蝶,如民间故事中的蝴蝶、诗歌中的蝴蝶、邮票中的蝴蝶、音乐中的蝴蝶等,通过实验设计、展板设计、诗歌童话创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科学属性及人文属性。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将在四年级亲自采集蝴蝶幼虫,在教室里进行养殖,利用测量、分类等方法去研究蝴蝶,对蝴蝶的生长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了解蝴蝶的食物及生活习性,初步感悟生命成长的艰辛和神奇。

高年段的学生活动空间有了较大的拓展,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拓展到客观世界的许多方面,并开始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因此,高年段的大单元主题为“蝴蝶和我们的生存环境”。学校让学生在五年级走出蝴蝶园,走出校园,认识本地区常见的蝴蝶品种,探索蝴蝶及其生态环境,通过与社会的不断接触,感受到对保持良好环境的责任,并愿意承担相应的义务。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五年的学习,对于蝴蝶已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储备及丰富的情感态度,他们将开始研究蝴蝶与人类的关系,思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蝴蝶个性化作品创作、蝴蝶主题研究发布、蝴蝶研究小论文评比来实现关注环境、珍爱生命的课程目标。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蝴蝶园也被称作校园生态实验室,这是因为学校希望它能够成为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课堂。事实也确实如此,“蝴蝶园”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提供了灵动的情境和有机的生态整体。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探究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乐于探究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亲历学习,学生将会在珍爱生命的情感中,充分认识到人总是与他人和自然界共存,我们需要承担起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懂得我们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关注自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果树园课程——体验美好生活

记者参观“果树园”的过程就是整体参观学校的过程,因为“果树园”是凤凰实验小学“三园”中相对不集中的园子,学校并没有特意为其圈起一块地,而是在整个校园中分散栽种了六十多棵、十多个品种的果树。学生们精心呵护着每一棵果树,从春天的吐蕊到秋天的挂果,同时也感受着四季的轮换、生命的精彩。

果树园课程从各班竞争认养果树开始。参与竞争的班级必须完成主题为“我们怎样管理认养的果树”调研报告,学校以此评判其认养果树的顺序。面对这样的全校认养竞争,孩子们就要对樱桃、柿子、黄桃、苹果、山楂、枣、梨等果树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他们要思考很多问题并拿出预案,如拟认养的果树怎样施肥、怎样防治虫害,它们的阴阳与土壤喜好是什么,挂果后如何防止鸟儿偷吃,果实成熟后怎样避免被他人采摘,怎樣分享这些果实等,这些都是孩子们需要学习探究的内容。

各班每年竞争认养一棵果树,第二年可以竞争认养不同的品种。要想认养到心仪的树木,提交的调研报告就要有过人之处,因此课程一开始就能够凝聚人心、激发热情。课程实施的具体步骤以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展开,由班主任统筹,各科教师协同参与。课程设计不仅有学校统筹安排的必修活动内容,还有各学科教师、各班级学生的个性创意活动内容。学校提供的必修活动内容有:

“我认养的果树名牌”创作活动。各班由班主任牵头,协同各科教师完成课程指导。如美术老师进行“果树绘画”指导,语文老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果树资料,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对认养果树进行各阶段的树况测量、记录,信息技术老师对学生进行“名牌制作”指导等。

“我和果树的故事”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给果树浇水、施肥、防虫、剪枝、授粉等各种学习体验和劳动实践中,必然有所观、有所做、有所思、有所惑、有所苦、有所乐,这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丰满无比,凝聚成《我和果树的故事》文字间必然流淌着真情实感。此项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搬进大自然,融课堂和果树园为一体,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力、实践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意识等。

“种果得果何止果”收获分享会活动。各班在认养一棵果树的快乐探究之旅后,最终将迎来收获季。种果得果又何止果,学生可以晒晒自己的收获,有花有果,有笑有泪,有苦有乐,何其丰富;可以研究享用这些水果,水果美食、水果营养价值、水果的美容价值各研所好;可以讨论如何推销自己的水果,想想怎样包装水果实现价值最大化等。回顾养护历程,学生收获的一定还有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生命的发展。

各班个性化创意课程内容,则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学科教学内容等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秋学期学校进行经验分享活动,分享形式包括感情文章、图片、影像、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学校还要评选出果树园个性创意课程活动,向全校推广。

教育是成就生命的事业。在凤凰小学的理念中,学校除了知识与考试,还应该让每个孩子学会体验美好、学会劳动、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悦纳、学会欣赏、学会思索……果树园课程让他们在不断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明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生而为人的自豪与幸福。

在“三园”课程之外,凤凰小学的校本实践课程体系还囊括了绘本剧课程、小创客课程和研学践行课程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社会实践课程,是对以自然实践为主的“三园”课程的有力补充。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学校也因此成为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校、江苏省物型课程研建基地、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学校、江苏省新儿童教育联盟校。

记者在采访的最后,来到了凤凰小学的展览馆。一进门便看见了可以俯瞰全校微缩景观的沙盘,令人惊叹的是,校园的建筑设计犹如一只张开双翼的凤凰,仿佛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振翅高飞。在沙盘的四周以及展馆的墙面上,陈列着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孩子们所绘制的各式各样的美术、手工作品。从这里,记者分明看到了凤凰小学的师生们自主创新,追求真善美,热爱美好生活的积极姿态,以及发自心底的自信和自豪。独具特色的“三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成长,更有一种镌刻在骨子里的校园文化的深刻印记,就像那只舒展双翼的凤凰,只待风起云涌,便能扶摇直上,凤鸣九州。

猜你喜欢
本草果树蝴蝶
《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小鸟和果树
《本草博物志》
果树为何嫁接后才能结出好果子
《本草博物志》
相宜本草小红瓶精华液全新升级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
吃老鼠的糖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