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专家

2018-05-14 10:31郭建珍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佐藤专家经验

郭建珍

教育不应该是教师把知识灌入学生的头脑,而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个体。在知识资源不再稀缺的当下,“学习”本身愈加显得弥足珍贵。反思当下,让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深感忧虑的是,我们的学习资源虽然日趋丰富,但学生的学习力却在逐步减弱。不少学生处于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的状态。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已不能再单纯地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而存在。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动学习、终身学习。要达成这样的理想追求,教师自己就要成为学习的专家。

一、认识学习的内涵

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专家,首先要认识学习的内涵。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中是这样诠释学习的: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这就是“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它是通过借助“活动”“合作”“反思”来实现课堂上每个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基于这样的学习观,佐藤学教授认为我们课堂的学习与教学的方式较之传统应该有所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相互交流、互相触发的活动性学习,要从听讲、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表达、反思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从过去以讲解、传授、评价为主的教学转向以唤醒、交流、合作为主的教学。

钟启泉教授在《课堂转型》中说,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从培养“记忆者”的教学范式转型为培养“思考者”的教学范式。如何培养“思考者”?那一定也只能在有“深度思维”参与的探究式、对话式的课堂实践中培养。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会充分体验到从“不懂”走向“懂”的成就感,会在与他人对话、合作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只有在这样既有收获又被润泽的学习历程中,向学的生命才能真正被唤醒,才能坚定终身学习的美好意愿与信念。

二、明确“教师的学习”的内涵

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专家,我们还要明确“教师的学习”的内涵。佐藤学教授在《教师花传书》中指出,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作为匠人,教师需要具备“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而作为专家,教师需要有“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以及“反思与创造性的探究”。

笔者实践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研究不到一年的时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学习在教学改革的当下,是多么迫切与重要。作为匠人,我们要着重修炼“倾听”的技能,通过倾听教材中的声音,倾听儿童的言语,了解儿童当前学习的真实情况,并借此探究下一步学习展开的潜在可能性。而作为专家,我们是课堂学习的设计者,要对学科本质有专业的理解,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与学习心理有精准的掌握,有设计、反思、组织儿童学习活动的深度思考与高超智慧。

三、树立“向周围人学习”的意识

那么,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专家,究竟该如何学习呢?佐藤学教授在《教师花传书》中指出,教师的人生就应该是持续学习的人生。教师要向儿童学习、向同事学习,以及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让我们成为學习的专家,才能满足当下教育变革与课堂转型的需要。

首先,要向儿童学习。因为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很难做到向儿童学习。在过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不少教师认为没有向儿童学习的必要,也没有向儿童学习的主动意识。而今知识资源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属,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时代一去不返。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逐渐转变为平等的共学关系,教师与儿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另外,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保障每个儿童的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作为追求目标时,就需要了解儿童的真实学情。教师要能精准把握儿童的真实学情,就需要走进儿童的世界,真诚地向儿童学习,并在向儿童学习的过程中,研究儿童、理解儿童。事实上,教师正是因为向儿童学习,才有可能从传播知识的教书匠转型为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其次,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是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只要善于学习,身边的人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然而,在学校里,我们往往会觉得只有向比我们更优秀的人学习,才会有收获,有长进。其实不然,即便是教学经验不如自己丰富的同事,也有其可取之处,我们也能从这些教师或成功或失败的教学实践中获得启迪,形成经验。

佐藤学教授认为,当学校以“同僚性”(教师共同体)为基础来进行组织和运作时,这样的学校最适合教师的学习和成长。近年来,不少学校正在努力通过“课例研究”来尝试重塑校本教研组织样态,以此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学共进关系。在观摩公开课时,教师从过去只盯着执教者的“观教”,转变为坐到学生身边“察学”。在议课研讨时,也从过去评价执教者的教学技艺,转变为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执教者借由大家反馈的真实学情,自我反思教学行为并调整教学方案。这种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过程,让执教者与观摩者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

最后,要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就是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就是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刻而理性的反思,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言说自己的教学实践,言说课堂上的儿童。这种实践性的反思历程,会帮助我们将教学经验上升为稳定的教育智慧。

资深教育传媒人丁昌桂先生曾在《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中指出,教育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和独特路径。教育写作是教师与自己的美好相遇和深刻对话,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最佳方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教师没有养成与自己对话的习惯,也疏于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落笔成文,从而失去了向自身经验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养成写作的好习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是“教学”,更是“学习”。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先贤就在《礼记·学记》中倡导“教学相长”的理念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专家,这并不完全是迫于当下的教育形势,而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成为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专家。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

猜你喜欢
佐藤专家经验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请叫我专家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专家面对面
意外事件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