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堂生成,以生成展开教学

2018-05-14 10:31任霞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投篮次数预设

任霞

如何抓住课堂生成来展开教学,是困扰教师的难题,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丰富的、可研究的信息,能促成课堂生成,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生成定义为“预设生成”,这样的课堂生成可控性较高,如同教师走过的路,知道路面情况,但不告诉学生,由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也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就是因为有了生成而变得精彩。试想一下,如果课堂上没有生成,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课堂活力得以散发。虽然备课时进行了相关的预设,但是真实的课堂是不可控的,学生的回答永远无法预知。所以,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预设。那么我们该如何转变观念,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呢?

一、为学生的精彩生成创造环境

很多时候学生因为老师的一个问题,蹦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时候,如果老师未能及时给予有力的回应或者老师的回答未能满足学生,那么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就会被浇灭,常此下去,对学生的培养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课堂上,当学生有了这些火花之后,教师要学会勇敢接收,让智慧的火花蹦发得更灿烂,如果实在是课堂上无法解决的,也要留有余地,待到时机成熟再研究,而不是敷衍,要让学生看到你的态度,让他们知道不只是课堂,课后同样可以一起研究。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

例如在《认识百分数》例题处理中,就“如何比较谁投得准一些?”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了两张表,第一张表:投篮次数相同。第二张表:投篮次数不同。在解决第一张表时,学生很容易就得出“投中越多,投得越准”,在处理第二张表时,一位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回答“我发现,用投篮次数-投中次数,比较差就可以了,差越小投得越准。”顿时,上课老师眼睛一亮,故意略带疑惑地问“是这样吗?我们来帮他分析分析。”全班瞬间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慢慢地,大家的想法似乎达成了一致,“老师,没错,是的。”这时,上课老师不急不慢地继续说道,“看来,大家还是很认可小王同学的答案的。现在,老师也想加入这场比赛,但由于老师的体力不太好,我只投了3次,结果投中了1次。现在你们来判断下谁投得准一些。”突然的一个生成,老师没有措手不及,也没有避开,而是顺着这个智慧的火花继续下去 ,很快,那个聪明的学生就发现,这样不公平,刚才的结论有问题。老师再顺势引出:“看来,当投篮次数不同时,我们不可以直接比较差,这样不公平。”一个意外地生成,却成为了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二、搭建有效支架,留下生成空间

笔者发现如何就课堂中一些随机生成的表现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是我们的教学薄弱点。如《认识百分数》新授部分,片段1:在出示例题后,教师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数据都能知道什么?学生的观察是比较直观的,回答出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中哪场最多,哪场最少。显然缺少了我们预设的“哪场投的准一些”这个问题的回答,因此老师接着提问“还能知道什么?”全班一片寂静,学生的思维显然没有往深处去想,此时的教师也有些不知所措。这种随机生成的表现如何较好处理呢?笔者觉得两种方法较为有效:1. 老师适当引导,为学生搭建一个支架。2. 如果学生在此基础上仍不能参悟的话,老师可以一同参与,如我们数学课堂上经常会问“还能知道什么?”老师只需提一个类似问题,“你们能帮我回答吗?”即可为学生的思维注入一丝清泉,帮学生搭建有效支架,从而理顺课堂教学。片断2:在教师提问哪场投的准一些时,有一位女生说“化成分数”,教师马上问“怎样的分数?”此时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个女生都愣住了。事后我们询问了该生,她说“怎样的分数”她也说不清楚。教师的本意是想通过追问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说出答案,但在“导”的过程中却没能抓住问题所在,反而让学生产生了歧义,无从理解教师的意图。当时可以让该生试着说一个分数,然后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以此引导到看哪场投的准一些,只要求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课堂上,在“导”的过程中没能抓住问题所在,反而让学生无从理解教师的意图,也是我们的困惑,数学课堂上的结论如果要让学生自己说出,很多时候就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探讨中,我们发现,与其一个大问题扔下去,让学生不明不白,不如将问题设计在一开始,在学生可能自己也不是很确定的情况下,老师为学生搭建几个过程性支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从而导出此环节中的重要结论。

三、随学而导,应对生成

课堂是不可预测的,再周密的预设也总有生成的产生,当生成出现的时候,我们青年教师大多都不能自如应对,要么当场否决,要么视而不见,当然,这极大考验着上课老师的水平。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体,要做到“随学而导”确实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慢慢训练,所谓见多识广,首先要有这种意识,然后再有实践,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成,不错过学生的任何一次生成。

例如,在《认识百分数》一课“再试一试”环节中,大家原本预设的是想通过前面两个小题,根据学生的答案,得出百分数除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表示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从而引出百分数又叫百分比。但事实上由于老师事先没考虑到上课班级的学生还没学过比,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填空就出現了问题,对于突如其来的状况,教师可以采用同桌讨论这一教学手段,在学生讨论之际,从中进行引导。虽然没有预设时的效果,但及时的补救,总算也让此环节完成了。其实,很多时候,预设时的考虑总是有些许不全面,只要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给学生留有空间,就可能将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课堂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学中的随机生成更是可贵的,抓住生成,以生成开展教学,用真问题引出学生的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去真正地尝试数学给他们带来的脑力风暴。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

猜你喜欢
投篮次数预设
最后才吃梨
看着自己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今天你投篮了吗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投篮王和盖帽王
浅析预设的应用
如何在IMS网络中计算呼叫接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