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师生如何构建和谐关系

2018-05-14 09:06朱晓晨
丝路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师生关系高职院校

【摘要】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最重要也最活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明确自己的定位,更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和谐以及师生关系的友好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人文关怀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它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直接交往和特定的人际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联系,也是教育领域中的永恒话题。在高职院校各种关系中,高职院校中的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它的发展走向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影响着高职院校建设的良好发展。因此,要以和谐为切入点,构建高职院校师生的亲密关系。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相处现状

(一)缺乏沟通与交流

当前,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相对比较和谐,但师生间仍然存在交流少、感情淡薄等问题,甚至偶尔会发生师生关系破裂、暴力冲突等恶性事件。高职院校教师普遍面临着教学任务重又需兼职辅导员工作的情况。课堂上,教师只有45分钟时间与学生交流,而交流的内容近乎是专业知识,课间又要匆匆赶往其他班级上课,或是处理辅导员相关事务,例如查宿舍、查课、开展班会团课等各项活动。同时,教师还要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做科研。这严重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缺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根本不认识自己的任课教师,甚至道不出姓谁名谁。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学期下来,也认不全班里的学生。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压力较大,学习上、家庭上、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压力,所以更容易产生迷茫、空虚等情绪,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心,也更需要沟通与交流。而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在面临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却较少能关注全部学生的心理状况。

(二)教与学的矛盾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自控力弱,学习积极性不高。进入高职院校以后,会猛然感受到学习压力减小和周围环境变轻松,很多学生会一时找不到方向,转而沉迷于电脑游戏或是谈恋爱,无法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上,学生在面对自己的专业课知识时,稍有不明白就容易产生逃避和放弃心理,并且被动的接收知识,无法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近几年,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课堂上玩手机现象频频发生,一些高职院校甚至不得不要求上课前先交手机,即使这样,一些学生仍会“钻空子”蒙混过关,如只交手机壳、交手机模型,或是准备好两个手机,交一个玩一个。面对这种局面,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常常因课堂状况不能有序开展,这种尊师之道的淡化,无形中成为了一种抗衡和矛盾的激化。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师生和谐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一)高职院校教师角色定位

1.教師———学生的榜样

著名教学理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指出,在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强的“向师性”。“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高职院校学生入校时基本都还未成年,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形成完全,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大学期间,他们离开父母的陪伴,独自在大学生活,要学会自己处理吃穿住行各项事务,此时,他们就会无形中将老师作为参照物,将老师视为榜样,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辅导员在生活中,都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都来自间接经验,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后果而进行间接学习,也即观察学习。其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之所以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就是因为其既坚持行为主义的研究精神又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教师要从“道义”和“良心”出发,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努力成为一个好榜样。

2.教师———学生的导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法》。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教书育人,正所谓教书容易育人难。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将他的知识、经验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教师所扮演的“基本角色”。作为高职高专教师,不仅在学习方面要解答学生的疑惑,更要对开导学生人生的疑惑,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发现学习的概念,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得出结论。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或他人的协助下,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过程;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过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高职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里变化,多采取谈心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打开学生的心结。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希望广大教师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说:“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一要求赋予了教师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对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自我塑造和职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广大教师务必要认真领会和踏实践行。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关键是要按照“四有”的标准,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这个价值取向纷繁交织的时代,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引导学生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只有那些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的好老师,才能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才能引领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只有那些始终处于学习状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才能赢得至高的职业尊严。只有那些以仁爱之心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的好老师,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3.教师———学生的朋友

俗话说“亲其师,效其行,听其言,信其道”,这是教育的古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和学生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人格魅力的感召是第一位的。你的言,你的行,你的思,你的悟,无不从心底影响着学生,教师就是他们眼中的追随者。教师也只以学生朋友的身份,才可能比较真实地了解学生的状况,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进行教育和教学,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离不开手机,即使是课堂上也抱着手机看不完,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不感兴趣或觉得毫无用处,还是难度太大无法消化?這就需要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所以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状况,会对教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的高职院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新生入校不久,便会针对新生的心理状况、学业情况、生活情况做一系列的心理测试、摸底考试、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校方会根据测试结果为学生分班、指派相关的辅导员或老师。从学生方面来说,和学生成为朋友,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性格。

参考文献

[1]李锐青.构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3):136~138.

[2]涂艳国,周贵礼.试论教育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J].教育研究,2012(02):24~28.

[3]李香善.高校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3):51~53.

[4]王飞.人文关怀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5.

[5]李泽民.高校师生关系现状与发展研究———基于广州地区7所高校的调查[J].教育导刊,2010(07):27~30.

[6]曹砚辉.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J].教育探索,2012(03):99~100.

[7]刘爱楼,周秋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的教育生态学检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111~116.

作者简介:朱晓晨(1987.01—),女,汉族,吉林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师生关系高职院校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