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体育素质的拓展分析

2018-05-14 17:20韩卫东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学生

韩卫东

摘 要:现如今,各大企业在人才选拔方面,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都比较高,而体育素质作为人才素质的前提,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同学们的体育能力,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倡导学生们走向社会,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学生 体育素质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a)-0006-02

“工学结合”模式是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改革,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就业率,有利于促进高职教学体系的改革,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水平,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怎样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提高高职学生们的体育素质,成为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必选课题。

1 “工学结合”模式给高职学生在体育素质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高职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符合我国的教育发展规划。然而,在高职开展“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在体育教学方面也存在著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每位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1.1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变化

高职的学生们在走出学校之后,活动的空间由原来的教室和宿舍转变为企业与社会。空间和环境上的改变,增加了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体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方面上必须要适应这些繁琐善变的教育环境,转变以往在“高墙内”开展体育教学的方法,挖掘一些与传统校内的教学环境以及社会实践环境都不相同的新途径、新方法。

1.2 “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学生体育素质的需求更加紧迫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不一样专业的学生们对各种素质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并且不一样的素质在不一样的职业类型中也存有一定的差异,通过一系列的职业体验,学生们对于提高体育素质方面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更加直接了[1]。

2 “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学生体育素质的拓展构想

按照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不一样的专业对体育素质不一样的要求,特此提出提高学生们体育素质的拓展构想。

2.1 高职体育教学更加模块化

在体育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模块方面,主要包含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相关技术以及基本相关技能。在一年级或者二年级设置的体育课程以及新增加的“职业特色体育课”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们的基本理论知识,比如体育历史、体育相关政策法规、体育锻炼准则、体育锻炼方法、体育锻炼效果评价、自我保健知识、科学营养搭配、体育比赛的组织方式、比赛规则与比赛裁判法等;了解体育教学大纲中所制定的相关运动项目的技术要领及运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为长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体育能力模块方面,具体包括自我的锻炼能力、自我的评价能力以及自我的适应能力。这几个能力是每位高职学生都必须具有的体育素质。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也可以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把工厂和野外当作教育培训基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素质。

在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习惯模块方面,高职的体育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是培养同学们体育意识的特殊时期,是校园体育和社会体育衔接的桥梁,培养同学们的体育学习意识,包含积极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努力拼搏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体育规章制度意识等,这些意识在提高高职学生的体育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拓展训练以及各个社团俱乐部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让同学们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增加他们之间的互动性。

在体育文化模块方面。体育文化的素质主要包含体育的认识观、体育的价值观、体育的理想观、体育的道德观等。在体育文化方面,无论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还是内在的文化内涵,都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团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方面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验证。

在高职学生体育素质模块方面,在面对职场环境的复杂多变、职业的多种多样性、生产技术的智能性以及工作强度的较高性等情况,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身体素质水平的人才,而职业体育素质教育恰恰可以满足这样的社会要求。不一样的职业对人才的体育素质要求是不一样的,而对高职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可以提高他们职业体育的素质[2]。

2.2 高职体育教学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

为了使体育教学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高职在体育教学方面,应该充分使用体育锻炼手段及相关的体育载体,经过课内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校内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或者是参加兄弟学校、社会团体组织及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积极发展和专业有关工作职位所需要的体育素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体育馆和体育场,而且在体育教学设备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基本上可以满足高校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的需要,此外,也给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选修课、体育俱乐部为代表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实施,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体育科目、上课的时间以及体育教师,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高职体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该继续加强高职体育教学体系改革,完善体育课程相关建设,全面提高学生们的体育素质,将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建设、文化科学理念、生活及体育相关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践教学和选择性教学的原则,以学生为本,遵循同学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相关兴趣爱好,不仅要考虑到同学们在个性发展方面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可以按照自身特点,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在同学们的业余时间、课堂教学之外,在校内、工厂、社会等各大场合,增加同学们拓展视野、参加相关体育活动、提高体育素质的机会,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弘扬他们的个性,使终身体育模式可以顺利的发展。

2.3 高职体育教学在成绩管理方面实现学分化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学分制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学生们能够全面发挥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素质情况,发展自己的个性及特长;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们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生源多样性、学制多样性、学程多样性的“终身体育教育”;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提高高职的办学效益。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分制是在自由选课的前提下,使同学们了解终身体育的思想,进而更好地展现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学分制利用学分方法,公平、客观的对学生们的成绩进行评定,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看出,采用学分制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爱上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育素质[3]。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体育教学稳定发展的前提是课程结构的创新,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应该将课程建设作为重点,教学体制改革作为根本,完善相关教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面向全社会,增强高职学生们的体育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 应菊英.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体育素质的拓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9(6):120-121.

[2] 涂进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3(15):144.

[3] 容静文,何一平.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健全与完善[J].市场论坛,2013(4):86-88.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高职学生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