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研究

2018-05-14 17:20李涛李浩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研究学生

李涛 李浩

摘 要:现阶段,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已逐渐被引入高校课程体系之中,作为新型的体育训练课程,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然而,大学生在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经常出现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宣传力度较小、训练经验缺乏、队员间沟通不足等问题,不利于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的开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优势,其次研究了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 学生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c)-0038-02

大学生通过参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够锻炼自身的心理与身体素质,并且可以培养其活动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锻炼他们学习与生活能力。目前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主要是学生自发组织与社团形式两种,其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高校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对于高校大学生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该课程的进一步开展。由此,本文研究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优势分析

1.1 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调节学生心理障碍

当前,大学生在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能够增强各自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且在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之后,学生之间的团结精神较为强烈,有助于培养其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的精神。现阶段,在大学生教育教学中,对于一些心理健康不良的学生,通常采用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调节,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也逐渐成为了调节其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在参加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更好地打破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良好健康地发展。

1.2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集体精神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项富有挑战的运动,学生若想以最好的状态完成训练,必须要与其他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通过同行大学生之间的鼓励,可帮助其更好地完成训练。同时,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学生之间通过分担随身行李、帮助同行伙伴解决难题等方法,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增加其在后期学校活动的团结性。并且,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能够极大地缩短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增进同行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对处理学生之间的友谊起到直观重要的作用,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精神。

1.3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

野外生存生活訓练是大学生教学中一个全新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参加野外活动,使其在野外进行生活、生存,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可自觉参与相关活动,不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野外活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的过程中,经过实际训练全面拓展学生的户外活动,使学生在充分利用阳光、田野、水、空气、森林、山地、沙滩等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强身健体。同时,大学生在参加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还能不断树立其正确的体育意识,培养其对相关体育项目的锻炼能力,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体魄。

1.4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符合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近年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结合未来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传统的体育价值观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大学教育范畴。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除了基本的强身健体之外,还要求促进智育与德育等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大学生也已经将通过体育运动与娱乐作为其丰富大学生活,提高学校生活质量,培养社交,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需求。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让大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圈,通过各种各样的直接体验,不断地尝试着各类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其大学生活。

2 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生活训练经验较少

大学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所产生的一些反应也迥然不同,一些受到国外野外训练的学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也表现出一些令人惊叹的现象。例如,在某次大学生攀登帽儿山的野外活动中,由于山行地势陡、海拔高等问题,使得到达山顶后,学生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且在这种情况下,又遇到了大雨,此时有的学生拿出了水壶接水,但是却忽视了地上的背包,导致背包被淋湿,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由于行李都被雨水淋湿,学生没有野外过夜的物资,最终只能决定当夜下山,但到达山底之后,学生的身体状态十分差,有的甚至产生了诸多不良反应。可见,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大学生的经验较少,很难在发生意外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保护自己与物资,为后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2.2 大学生之间沟通不足

大学生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团队之间的成员经常会进行沟通。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小,一些大学生单凭高科技辅助工具指导相关路线,很少与同伴进行沟通。例如,在某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大学生在穿越森林过程中,队员之间没有进沟通,只是凭着指北针与GPS全球定位系统识别前进的路线,队员之间也没有进行沟通,结果在尚未确定前进路线的情况下,只是盲目地朝一个方向前景,结果只是绕着围绕一个山头上山、下山,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利于进行后续的相关训练,甚至有的队员也疏于和组员进行沟通,经常出现“拖后腿”现象。

2.3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宣传力度较小

当前,在诸多高校中,并未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进行很好的宣传,甚至有的学生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尚未了解,在组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也未能引起较多的学生与教师参与该活动。当然,在组织该活动时,也不能引起高校领导的关注与重视,学校对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对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宣传,也只是学校的一些热外户外运动的学生组织一个社团,然后汇集一些学生参与的,其在宣传时并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宣传资金十分受限,实际宣传时也仅仅围绕某一区域进行,导致在学校中普遍存在活动组织人数不够、活动难以开展等问题,不利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的有序开展。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对高校大学生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技能。高校大学教师应在学生实践中,应适当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并积极探索新型的野外生存生活方法与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生存生活训练模式,使其与学生需求相匹配。同时,在该训练模式下,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与提高生活技能,进而提高学生对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季克异,季浏.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研究概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3(1):51-52.

[2] 邱海枝,李正贤.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的安全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76-78.

[3] 李正贤.构建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安全体系的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9):77-80.

猜你喜欢
高校研究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学生写话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