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教学困境及其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2018-05-14 17:20余海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困境高校

余海涛

摘 要:当前高校田径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其有效解决需要多措并举:一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明确田径教学指导思想;二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优化田径教学内容;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四是注重因材施教,强化田径训练效果,等等。本文对此一一做了阐释。

关键词:高校 田径教学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c)-0062-02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是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点内容,田径教学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无论是学生对待课程的敷衍态度,还是教师在教学中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都成为造成高校田径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从高校田径教学困境出发,结合原因探究其教学改革对策。

1 高校田径教学困境

目前高校田径教学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田径教学缺乏明确、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中,教师习惯性地将田径训练等同于竞技比赛,忽视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专业的体育训练之间的差异;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这种教学态度直接传递给了学生,造成了学生对课程的忽视;此外,在高校田径课程设置中,枯燥而单调的项目内容,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动摇了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中地位。第二,陈旧单一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影响了高校田径教学的创新发展。目前在高校的田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在延续,无论是田径训练中的基础内容还是选修内容,其在教学方法上并没有太多差异,教師对于运动技巧的热衷远远超出了对学生运动精神的培养。与专业田径训练的完整性、系统性不同,大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需求更加基础,也更加多样,教师如果盲目地运用跑、跳、投等技术动作设计教学项目,则必然会造成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与专业训练标准之间的差异,从而影响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接受和评价。第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考核评价中难以体现。影响田径运动成绩的不仅是训练技巧,还有运动兴趣、运动态度、体育精神等非技术性因素,但是在目前高校的田径运动教学考量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在田径项目中的运动成绩、达标率和及格率,这种单一的量化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增加了学生参与训练的心理压力,影响了训练效果[1]。

2 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明确田径教学指导思想

教师作为高校育田径教学中的主导,其专业素养、思想观念,对于课程的设置与落实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目前高校田径教学中缺乏系统的教学指导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树立明确的教学指导理念,正确认识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大学生开展田径训练的目的,以推动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优化。在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安全第一”与“科学规范”作为训练的基本原则,利用系统科学的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而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其次,注重自我培养,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田径教学资料、观看田径训练视频,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沟通交流,主动获取学生的教学反馈,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同时深入钻研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明确田径教学目标,切实结合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思维特点、兴趣偏好设计教学内容,以体现高校田径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2]。

2.2 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优化田径教学内容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技术训练自然是保证运动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田径项目文化背景的了解也是教师不断优化田径教学内容的依据。在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教师的擅长领域不同,其对于不同田径运动的发展历史与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全面,这种文化方面的欠缺,很容易导致训练中人文情感的缺失,进而影响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因此,在田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从优化内容的角度出发,主动了解不同田径运动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在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以逐渐扭转学生对田径教学的传统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涉猎相关资料,在课堂中利用情景设计、问题引导、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了解田径项目的积极性,如在解释田径项目内容设置原则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为学生讲述古代人类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形成的走、跑、跳、投等能力,而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这些运动得以延续,并以竞赛形式成为人类展示身体力量的重要方式。这样学生在理解了田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就能够逐渐理解每一项运动技巧中包含的对人类身体潜能的激发,从而增强参与的兴趣。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学方法是知识呈现的途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统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法几乎成为教师开展田径教学与训练的唯一方式,即在教学中,通过讲解或示范帮助学生理解田径项目的运动技能后,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同时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纠正、讲解,最后完成评价。这种单一的训练方法对于思想情感相对独立,并且有着多样化运动需求的大学生而言,显然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很难调动其主动参与训练的热情。基于此,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学校、教师为保证课程内容符合大学生的运动需求,应该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如教师在讲解短跑项目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解相关项目的发展史,介绍一些知名的短跑名将,如美国的毛瑞斯·格林、牙买加的阿萨法·鲍威尔和乌塞恩·博尔特等,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中,提高运动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竞赛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为学生设计课程实践方案,用方法的多样化提高田径教学的参与效果。

2.4 注重因材施教,强化田径训练效果

由于学生体育基础、身体素质、田径知识与技能、兴趣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其在教学与训练中对于田径项目的需求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从“因材施教”中找到教学改革的灵感,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其客观实际的课程内容[3]。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选修田径项目的学生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同时结合课堂观察与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为学生划分层次,并将层次作为教师设计训练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考核与评价标准的依据,而只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在不同的田径训练要求与训练目标中,结合实际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并强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训练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但是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田径教学与训练中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对此,学校、教师应该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发,不断完善田径教学课程体系,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田径教学效率,从而让大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真正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召.高校田径教学困境及其教学改革的措施[J].运动,2015(7):90-91.

[2] 周涛,郎贺.高校田径教学困境及其教学改革的对策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16):21.

[3] 陈文静,陈建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研究[J].体育世界,2013(3):100-101.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困境高校
跟踪导练(一)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