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辽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8-05-14 17:20杨洋李壬冬解美玲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活动互联网大学生

杨洋 李壬冬 解美玲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互联网时代下辽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可以了解辽宁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保证当代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形成体育生活方式,以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体育管理机构和职能机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大学生体育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体育生活方式 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182-03

互联网环境以其以互动性、娱乐性、虚拟性吸引着大学生,迅速成为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行为习惯。互联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学生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沈阳化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0所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抽取120名,合计12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等搜索引擎,查阅了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生活方式、体育教育学等相关内容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结合文献资料及相关专家意见编制了调查问卷。每所学校抽取男、女各60名,合计1200名。问卷共计发出1200份,回收1168份,回收率97.33%,其中有效问卷1122份,有效率达96.1%。(其中男生589人,占52%;女生533人,占48%)。

专家意见表明,此问卷的设计及内容基本可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选取60名学生间隔一个月进行重测,相关系数大于0.8,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2.3 专家访谈法

笔者走访了数位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了解各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等。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及Excel2003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大学生余暇时间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辽宁省大学生每周的余暇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有7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余暇时间在48小时以上,55%学生在余暇时间使用互联网进行聊天、获取资讯或购物、打游戏等活动;17.5%的学生选择休息;20.6%的学生选择学习;1.9%的学生选择进行兼职工作,只有5%的学生表示会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通过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及电脑,超过80%的学生表示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并且每次使用互联网时间相对较长,学生每次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小于1小时的占18.4%,大于1h小于2h的占38.4%,3~5h之间的占29.7%,大于6h的占13.5%,因此现在在大学校园随处可见“低头族”。

2.2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分析

2.2.1 大学生对体育生活方式的认知分析

大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见表2),其次是缓解学习压力、改变形体和预防疾病。从男女生性别差异来看,男生更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来提高运动技能,而女生则更倾向于改变形体,追求减肥效果。

与此同时,通过对大学生对体育生活方式的态度研究发现,有39.3%对体育活动很感兴趣,有51%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只有9.7%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由此可以绝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愿意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的,并且愿意将体育生活方式做为一种终身的生活方式。

2.2.2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频率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主要集中于1~2次占42%,3次的占23%,4~5次的占24.8%,不参加的占10.2%

男女生在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上也是有差异的(见图1),男生在运动频率上优于女生,男生更容易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2.3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强度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辽宁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min之间,占总数的45.7%,60min以上的占总数的30.7%,30min以下的23.6%。

由圖2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长短是有差异的,在活动时间30min以下的,女生要多于男生,而在30~60min、60min以上男生的活动时间要明显多于女生,因此可以看出男生在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上要比女生时间长,在体育锻炼效果上也会有所区别。

参加体育活动后,62.2%的大学生活动强度处于中等水平,12.3%的大学生活动强度为轻微强度,25.5%的大学生为高强度,通过对比此项男女生之间差异不明显,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在体育活动时的强度为中等及以上程度。出现这一现象与部分大学生对体育参与的积极性相关,积极性高的大学生参与活动强度就会偏大,而积极性较低的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强度就会较弱。

在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35.1%,31.8%的学生选择在下午参加体育锻炼(见表4)。分别也有一小部分的学生选择在清晨和上午进行体育锻炼。从时间分布来看的话,晚上和下午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最集中的时间,通过走访学生们也反映在白天课业压力较大,而夜晚生活时间的相对比较自由。

2.2.4 大学生参与体育项目分析

大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类型非常多样(见表5),参与度最高的项目是慢跑,其次是篮球、羽毛球、兵兵球、足球和排球。从排在前六位的项目上看,除了跑步作为传统性健身项目,技能要求很低之外,(乒乓球、羽毛球)小球类项目的参与度最高。慢跑由于不受场地的限制,对服装、场地、器材都没有特殊的要求,比较便于开展,因此有很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跑步作为健身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这两项,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因而也有很多学生选择。受到性别差异影响,大球类是比较受到高校大学男生欢迎,特别是篮球、足球等项目,在健美操、舞蹈类活动中大学女生则参与人数较多。

2.2.5 大學生锻炼场馆选择情况分析

校内免费体育场馆是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还有部分的大学生选择校园外的免费场馆进行体育活动,这些校外的免费场馆可以成为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在场所方面的有效补充。另外,有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到校外的收费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活动,男女生对体育场所的选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见图3)。

2.2.6 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分析

目前大学生每月体育消费主要集中于50元以下占 65.2%,排在第2位的是101~200元,占整体17.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高低与对体育喜爱的程度及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大学生费用的支出主要维持生活和日常基本消费,对体育锻炼不可能有过多的投入,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消费能力。家庭条件允许,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投入越高,反之越低。城乡经济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农村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由图4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于购买运动服装、运动器械、分别占49%和36%,通过调查虽然大学生用于体育生活的消费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但由于目前学习费用较高和消费方式多样化等原因,其体育消费在总体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仍偏低。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有55%学生在余暇时间使用互联网进行聊天、获取资讯或购物、打游戏等活动,5%的学生会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男生更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来提高运动技能,而女生则更倾向于改变形体。

(3)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主要集中于1~2次,男生在运动频率上明显优于女生,活动强度处于中等水平,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min之间,男生要比女生时间长,下午和晚上是人数较多的时段。

(4)参与度最高的项目是慢跑,其次是篮球、羽毛球、兵兵球、足球和排球。男生倾向于篮球、足球,在健美操、舞蹈类活动中女生人数较多,校内免费体育场馆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5)学生每月体育消费主要集中于50元以下占65.2%,排在第2位的是101~200元,占整体17.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于购买运动服装、运动器械、分别占49%和36%。

3.2 建议

(1)加强体育功能的宣传,积极营造大学校园的体育氛围,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体育活动的开展要适应大学生的特点,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确保大学生健身需求。

(3)高校应注重加大场馆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

(4)应进一步加强现有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制度改革,根据需要配备指导教师,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及竞赛活动。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 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5(4):41-48.

[3] 王玉波.生活方式[M].人民出版社,1986.

[4]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D].北京体育大学,1998.

猜你喜欢
体育活动互联网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