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贯通改革”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模式

2018-05-14 12:45孔令军
新丝路(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期创新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基本遵循。在新时代,以“专业贯通改革”为导向,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探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模式,是积极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要求、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和有效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专业贯通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多次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专门政策、作出专业要求,把职业教育放到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各地政府、职业教育院校及职业教育从业者,必须抓住机遇、强化使命担当,积极落实中央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政策、新要求、新部署,依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职业教育发展有关政策、文件、会议要求,以专业贯通改革为着力点和切入点,加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系统化改革,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人才,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一、专业贯通改革的指导思想

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精神,全面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育人根本和中心环节,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创新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模式与评价标准,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人才保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二、专业贯通改革的基本原则

1.必须紧紧围绕需求

准确把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迫切需求这一基本定位,选择合适贯通的专业,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贯通培养改革,克服现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系统、不连贯这一制约人才培养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打通职业教育学生学历、技能、素养上升通道、渠道,推动和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本

质量是任何一种教育类型存在、发展的根本,没有了质量作保证,教育不会也不可能可持续发展。我们只有也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与根本,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据,促进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无缝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无缝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无缝对接,学习、借鉴、引进适合国内职业教育的国际先进专业开发标准、建设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积极探索“中高本”一体化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品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机制,真真切切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办学效能。

3.必须深入推进改革

加强、加快、加大职业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强国的需要。我们必须立足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求,借鉴国际上职业教育成熟的、可复制的、可推广的经验,突破现有职业教育两套证书体系的定界束縛与实践困境,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动力。

三、专业贯通改革的目标

依托我国现有的中职、高职和本科优质教育资源,选择部分契合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专业进行“中高本贯通”改革实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业合格评价主要标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资格证书相融通,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实际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深化合作,双方或多方共同制订和实施符合中国实际、区域实际、行业实际、企业实际、学校实际的“中高本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六年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新模式。

2.探索“职业教育资格框架”

把基于技能形成规律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基于认知规律的学历资格证书进行融合、融通,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资格证书的等值与兑换,实现职业教育的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中,教师是主要实施主体,离开一支职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贯通培养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职业教育专业贯通培养改革中,教师关系到成败,必须构建一支适应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高素质职业师资队伍。通过企业引进、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职业发展,这是贯通培养的根本,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锻造。

4.开发在线开放课程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职业教育贯通改革,必须适应、迎接信息化的挑战。在线开放课程是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最直接体现,对职业教育教学影响很大。在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改革中,必须积极开发、建设适合贯通体系改革、有利于促进贯通教学改革的在线开放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专业贯通改革的内容

1.贯通专业。选择职业院校办学实力雄厚、培养周期较长、社会人才需求旺盛且稳定的专业开展“中高本贯通”改革实践。

2.学习年限。职业教育贯通专业的学习年限为6年,中职、高职和本科分别各为2年。

3.招生方式。职业教育贯通专业纳入各地招生专业目录,由各地教育厅或招生办组织统一招生或由职业院校组织自主招生。招收对象为符合当年报名条件的应届初三学生,招生计划由各地教育厅或招生办统筹安排。

4.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相关岗位要求,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业评价依据,一体化设计专业人才贯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考核要求、资源配置等内容模块。

5.学籍管理。入学后的前2年按照中职全日制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入学1年后进行考核,对不符合“中高本贯通”考核要求的学生,予以转入中职平行专业或相近专业学习,不再进行“中高本贯通”培养;中间2年按照高职全日制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入学1年后进行考核,对不符合“中高本贯通”考核要求的学生,予以转入高职平行专业或相近专业学习,不再进行“中高本贯通”培养;后2年按照本科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对学生进行管理与考核,直到本科毕业。

6.学业评价。每获得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就等同于相应的学历层次。在规定学习年限内,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综合考评合格,方可毕业;可同时颁发相对应的学历资格证书。“中高本贯通”职业教育资格框架由3级资格组成(见下表)。

五、专业贯通改革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

在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面,成立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培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贯通培养改革工作;建立监控与评价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确保专业贯通培养改革工作整体平稳、有序。在各学校层面,成立“中高本贯通”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小组,负责专业贯通的组织实施。相关专业成立“中高本贯通”培养工作协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操作。

2.坚持校企协同育人

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校企開展深度、持续合作,建立贯通培养校企共同体,通过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教师培养、质量评价、实践基地建设等方式方法,提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性。

3.推行学分银行制度

开展“中高本贯通”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资格证书相融通,鼓励学生通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等各种方式,去获得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的证书、资格、经历,需要充分发挥学分银行制度的作用,实现各种资格的认定、学分的积累转化等。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3]孔令军.高等继续教育资源库的建设逻辑及与实践机理[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

作者简介:

孔令军(1978—),山东省五莲县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资源建设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