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德,以艺启智

2018-05-14 09:44陆敏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艺体南京市特长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品牌的内核与发展的“软实力”,却又彰显着一所学校独特的气质与品位,是每一所追求卓越的学校的灵魂所在。基于此,我校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逐渐明确了特色建设的方向——秉承家乡文化,渐染艺体才情。确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培养理念,努力打造“艺体1+2”特色品牌:“1”即每个学生参与一项集体体育运动项目,“2”即每个学生培养一项个人体育特长、一项个人艺术特长。

一路追寻:寻扬长补短的校本“特色”

特色之基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是政府重点发展的普通高中。学校经历了三次合并,又实现了两次跨越。2002年,学校被确定为南京市重点中学,2008年创建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2017年学校顺利接受了省四星级高中验收,为我校“艺体1+2”特色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之源

我校地处南京市六合区。六合区是民歌《茉莉花》和四合农民画的发源地,也是南京青奥会举办地之一,体育、艺术底蕴深厚。而我校早年就被确立为江苏省文联书画等级考试基地,多年来在音乐、体育、美术教学上都颇有优势。

特色之根

近年来,学校依托区域及学校优势资源,抢抓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的历史机遇,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准确定位南京市“学科综合高中”,秉承家乡文化,渐染艺体才情,确定“优秀+特长”的各美其美培养模式,丰富阅读、丰富活动、丰富课程,寻找到了“艺体1+2”的特长发展之路。

特色之花

我校的“艺体1+2”是在教育部办公厅提出的“艺体2+1”的基础上,在“艺体结合”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社区资源与办学传统,整体设计与顶层设计我校艺体教育特色“艺体1+2”:其中的“1”即一项集体体育运动项目,“2”即一项个人体育特长、一项个人艺术特长。这一模式把个体特长与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把体育和艺术结合起来,既符合我校的传统优势,又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基为本:让“艺体结合”落地生根

两个“基地”的建设,为我校“艺体1+2”提供了适合的土壤。我校早年就被确立为江苏省文联书画等级考试基地,又于2016年成功创建南京市阳光体育课程基地。在历史与未来的结合点上,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校定位于南京市多样化特色化试点学校,结合多年来形成的在音乐、体育、美术教学上的优势,努力打造两个新“基地”——“陽光体育中心”和“‘实艺大学堂”。以这两个基地为根本,打造“艺体1+2”特色,为“艺体结合”的实施奠定基础。

“阳光体育中心”的建设

“阳光体育中心”建设以争创江苏省“阳光体育课程基地”为抓手,一方面建设阳光体育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建设阳光体育课程“超市”。

(1)阳光体育基地硬件建设

新建设施设备。2015年,学校投入近170万元,新建了体育器材室,翻新了近200米塑胶跑道。2016年开始,学校开工兴建体育综合馆,足球俱乐部、健身房、舞蹈房、教师健身活动中心等项目场所,规划设计专用教室改造升级,田径场整修翻新,风雨篮球场改造等。

创新设施设备。艺体楼武术教室、健美操教室标准化装修,乒乓球西训练教室地面铺装地板,田径力量训练房增添杠铃深蹲器1套,舒华SH-5068A史密斯机 2台,拉力训练器2台,小杠铃4付,杠铃片架2套。满足高二、高三两个年级四个体育特长班力量训练的需要。

特色设施设备。正在建设的综合体育馆有三层:地下一层设为游泳馆,满足游泳课教学的需要。地面一层:设为乒乓球馆及舞蹈房,乒乓球馆内设30—40张乒乓球台,满足乒乓球教学及比赛的需要,另设二个舞蹈房,满足健美操教学及专项训练的需要。地面二层:层高12米左右,结合篮球、排球、羽毛球运动的功能,铺设木质运动地板,安装活动看台,满足体育教学及比赛的需求。

文化设施设备。在此基础上,学校增添新的功能室。如校园足球办公室、校园足球俱乐部办公室、荣誉陈列室、球队战术准备室、足球沙龙、专用健身房、冲淋房等。同时,在学校图书馆U型三楼拟建成体育主题阅览室。让学生通过阅读体育杂志书刊,增强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和能力,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学生体育专业能力及欣赏能力的提高。

(2)阳光体育基地的软件建设

借助外力,聘请专家指导。学校邀请教育部门领导、高校教授、社会体育专家、外校体育教师来校多次研讨、反复论证,形成《六合实验高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同时,聘请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文化研究等知名专家,坐堂问诊,开展论证,指导我校阳光体育发展的方向。

整合资源,设计特色项目。为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学校在原有的篮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研发《快乐足球(必修)》《花样跳绳(选修)》《啦啦操》《定向运动》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课程,并编写配套校本教材,引入智力体育和科技体育课程,体现时代性,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呈现“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局面,真正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以赛促建,营造特色环境。再通过组建体育特长班、体育专业队——田径特长队篮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队、武术队、羽毛球队等,通过专业训练,保证活动的持久和质量,讲究实效,力争在市、区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还通过“以赛带练”——经常开展校内、校际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在比赛中找到自信与不足,在比赛中学会交流与沟通,在比赛中增进友谊等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的实施。

(3)以体育德,培养实中的阳光学子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单一地以技术的传授与技能的形成为中心的体质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学,包含着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体格的完善和审美能力等各种优良品德的形成。我校体育教学一直重视德育的功能,力求通过以下的方法培育具有实验高中特色的阳光学子。

“实艺”大学堂建设

作为江苏省文联书画等级考试基地,“‘实艺大学堂”的建设就是以江苏省文联书画等级考试基地为中心,拓展艺术教育类别,打造艺术教育精品,对艺术社团的建设进行综合指导与管理,整体构建“实艺”大学堂。“实艺”中的“实”,既指“实验高中”“实验精神”,又指“实实在在”“切实可行”,这也是我校“实艺”大学堂”的努力方向。

(1)艺术设施设备的完善

我校在创建四星的过程中,屋面改造了艺体楼,增加了专业的美术画室、音乐教室、舞蹈室、瑜伽室等,还添加了画具、音乐教具。功能室的丰富,教具的充实,改善了艺术特长教学的教学环境,提升了艺术教育的品质。

(2)艺术氛围的熏染

在校图书馆中,学校开辟了艺体专用阅览室,购置丰富的艺术类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艺术理论的修养,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提升学生艺术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开设艺体教学资源网页,将特色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利用多种途径熏染艺术气氛。学校还打造了艺体荣誉长廊,鼓励获得艺体荣誉的学生,激励更多的学生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的美,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3)艺术社团的建设

结合特色办学目标和本校学生实际,我校组织了艺术相关的社团并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社团包括健美操队、合唱团、户外写生社团,人物速写社团,器乐社团等。社团内不仅有艺术特长生,也有非艺术特长生。艺术特长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丰富艺术的学习,深入艺术的研究。而非特长生也可以在专业老师和特长生的带动下,丰富对于艺术的感悟,提升对艺术的兴趣,从而在校内营造艺术的氛围。

三輪驱动:引“艺体1+2”驶入快车道

“两个基地”的建设为“艺体1+2”特色的打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又设计了“三轮驱动”,即课程设计、课堂改造、课题助推,让“艺体结合”特色教育驶入“快车道”。

课程:“艺体结合”的基础

(1)艺体课程全面开设。我校努力分段开足艺体课程,为“艺体1+2”特色创建奠定基础。在高一,我校开发“课程超市”,开设田径、体操、武术、国画基础、声乐基础等必修课程,鼓励学生自主选修书法、家乡六合、青春心语、江苏民歌、篮球、足球、素描、油画等特色校本课程,以适应多种学生需要。在高二、高三,以特长生培养为目标,以素养提升为基础,以特长高考为宗旨,选课开设多种音乐、美术、体育类课程,促进不同群体的学生特色发展。

(2)“艺体1+2”整体建构。我们发挥学校传统优势,把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韵律体操”确定为每一个学生的必选项目,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了韵律。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选择一项体育特长与艺术特长,加入相应的学生社团,进行特长训练。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学校每学年进行“艺体1+2”年终考核;而对于艺体特长生来说,确定学生成才两条基本培养路径:一是通过“夏季文化高考”,二是通过“冬季艺体高考”,真正保证了不同学生的价值实现与素养提升。

(3)“艺体1+2”的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是“艺体1+2”特色打造生动的基础。我校制定艺体课程研发规划,以教科室为主导,以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为主体研发校本教材,如《足球》《篮球》《武术基础》《素描》《书法》等,教科室组织研发,邀请专家评估,课程建设委员会定稿,教务处组织校本课程的实施,实行“研发——评估——实施——反馈——完善——再实施”的具有层级性的循环研发实施流程。

课堂:“艺体结合”的基地

坚持大教学论,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实践开展音乐、美术、体育、书法教学,打造艺体课堂,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丰富学养、提升素养等。

(1)律动的课堂。通过健身操、武术、田径、书画等与音乐结合,寓教于乐,让课堂不再是单调的讲解,不再是枯燥的训练,让学生在律动的课堂中体验、参与、分享音乐、书画、体育的快乐。

(2)多彩的社团。建设丰富多彩的师生社团,丰富师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学生的个性。组建学生社团,如健美操队、足球队、篮球队、武术队、合唱团、折纸队、陶艺社、写生社等吸引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定期活动,定期总结,让学生身动和着心动。

(3)开放的实践。依托六合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定期组织学生野外拉练、励志远足、自然写生等,让学生增强体质,亲近自然,感受家乡灿烂的文化,增强实践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诸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让学生体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4)专业的训练。完善专业队和特长班训练方式,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高校输送大量的艺体教育专业人才。通过广泛开展校内比赛、校际比赛、专业竞赛,增强交流、传播友谊、提高素质、激发潜能。

课题:“艺体结合”的助推器

我校以校本教研科研为根基,引领艺体课题研究。林俊老师的《高中书法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罗强老师的《六合区普通高中武术选项教学学习评价的研究》、唐定勇老师的《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被确定为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个人课题,陆敏、徐剑老师的《创建“学科创新高中”策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被确定为六合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特色教育的校本化问题,指导了艺体教师的书法、体育、美术教学,促进了艺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面开花:“艺体结合”花开正红

经过全校的共同努力,我校“艺体1+2”特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我校学生艺体素养明显提高,教师艺体业务持续精进,学校艺体业绩更加显著。

学生艺体素养提升。近三年高考,艺体结硕果,分别有138、131、116人升入高校艺体专业深造,近300人在国家、省、市书画、体育、科技竞赛中获较高奖次,每年至少向国家输送3名运动员。荣获南京市校园足球联赛一等奖、南京市阳光体育节总决赛一等奖、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一等奖、健美操连续三年获得市一等奖、学生合唱团多次获市一、二等奖。

学校艺体特色彰显。学校成功创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试点学校、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南京市健美校园等。学校也成功创建南京市阳光体育课程基地。连续十四年获得全国中学生书画竞赛优秀组织奖。足球、合唱两门校本课程获南京市六合区校本课程评比一、二等奖,足球、合唱两个社团获六合区“十佳社团”荣誉称号,《素描》获六合区精品校本课程。

学校高考成绩逐年提高。随着艺体特色教育成效的显现,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艺体教育促进了文化学习的效率。在全校师生持续不断的努力下,我校本科上线人数连续五年居全区第二,屡次获得南京市高考教学质量优秀奖,南京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估最高奖——综合奖,南京市特色教育奖,南京市高中研究性学习评比一等奖。

实践证明,“艺体1+2”特色建设是既符合我校的传统优势,又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能促进我校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的成功之路。但是我们知道,“艺体1+2”特色打造,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

猜你喜欢
艺体南京市特长
刘辉
高中艺体特长生单独编班和插班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展一体两翼 圆成长之梦
挖藕
老板的特长
深化学校课程研发 走艺体特色教育之路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普通高中创建艺体特色教育实践摭谈
特长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