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现状调查及调试方法研究

2018-05-14 17:05李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现状调查

李艳

[摘 要]本研究主要以高职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职大学生的拖延心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高职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心理过程,探析影响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因素,最终提出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调试方法与建议,这对高职大学生的成长和高校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现状调查;调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拖延”一词最早源自拉丁文,意为“推至明天”。在生活中“拖延”常富于感情色彩,有时是指积极的拖延,但更多的是指消极的拖延,是个体用延迟的方式逃避责任和任务的一种行为和倾向。本研究探讨的“拖延”主要是指高职大学生的学业拖延,是高职大学生在学习活动或学习情境中,将学业任务延后、推迟完成的行为或者心理倾向。“拖延心理”会严重地影响高职大学生的成长,不利于高职大学生很好地融入社会的发展。

1 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现状调查研究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实际收回481份,其中有效问卷472份,有效回收率94.4%。其中样本的构成如下:男生256人,女生216人;大一年级289人,大二年级183人;文科169人,理工科303人。

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职大学生学业拖延心理,学业拖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学业任务的拖延和非学业任务的拖延。采用的研究工具为PASS拖延量表,主要测量被试者在学业中的拖延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

1.1 当前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总体状况

从总体上来看,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总体水平较高,其中在学业任务水平上的拖延程度更高,平均数为34.68分,已高于常模分数,而在非学业任务上拖延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为在与学业相关的任务上如完成论文、完成作业等,拖延程度较高,得分高于平均数的有58%;而在与非学业相关的任务上如行政事务、列席事务等,拖延程度不太高,得分高于平均数的有23%。

1.2 不同性别、年级和学科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状况

对于不同性别、年级和学科的高职大学生拖延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不同性别的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及其各部分拖延情况进行t 检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总体拖延心理上,还是在学业任务拖延与非学业任务拖延方面,男生的拖延程度都要高于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不同年级的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状况进行F检验,结果发现无论在总体拖延心理上,还是在学业任务拖延与非学业任务拖延方面,不同年级的高职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0.68,P>0.05)。对于不同学科的高职大学生通过F检验发现,不同学科的高职大学生的拖延心理及其各部分拖延情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0.71,P>0.05),其中在学业任务上,理工科学生的拖延行为明显高于文科,而在非学业任务上,文科学生的拖延程度明顯高于理工科学生。

2 高职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心理过程

对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当前高职大学生存在比较明显的严重拖延心理及行为。通过分析研究和典型个案访谈,高职生大学生拖延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如下:

2.1 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认知方面

高职大学生在认知上主要表现为存在自我否定的心理、自由懒散的心理、不自信的心理、侥幸的心理和得过且过的心理等。

2.2 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情绪方面

高职大学生在情绪上主要表现为存在焦虑心理、自责心理、自欺心理和得意心理等。

2.3 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意志方面

高职大学生在意志上主要表现为存在拖拉心理、救急心理和放弃心理等。

3 影响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因素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典型个案访谈,影响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的特征:任务本身作为客观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形成。任务的特征主要有任务的性质,任务越难越容易拖延;任务的喜好,任务越喜欢越不容易去拖延;任务的重要程度,任务越重要越不容易去拖延;任务的时间期限,任务越紧越不容易拖延。

(2)家庭教育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与高职大学生拖延行为产生有直接的关联。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拖延行为的可能性较大;爱护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使孩子的拖延频率变得更少;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理解得越多越不容易出现拖延行为。

(3)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主要有人格因素,严谨性高的学生,自律程度较高,拖延概率越低;内心存在非合理的信念如恐惧失败、完美主义等,出于自我保护为了逃避风险而选择去拖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低,拖延行为越严重;个体的自尊心越低,越缺乏自信,常把拖延当成一种自我保护策略来保护自己;个体的自我管控力越强,越不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越不容易去拖延;动机因素,高成就动机者,能积极投入到任务中去自觉完成任务,越不容易去拖延;情绪因素,部分消极情绪如悲观和焦虑等与拖延行为有关;时间管理因素,拖延者与非拖延者之间的时间感知能力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拖延者对时间不能有效地利用。

4 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调试方法与建议

当前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总体水平比较严重,这种现状将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阻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提出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调试方法与建议,对高职大学生的成长和高校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当前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教育引导主要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大的方面着手。

4.1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功能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首先父母要与孩子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增进亲子关系,从孩子的身体上和心理上关爱他们,一旦发现他们出现消极的情绪和异常的行为,要做及时疏导;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最好的老师”,父母在生活中要严于律己,用积极做事的方式来感染孩子;父母不要吝啬给予孩子的赞美,要有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去完成任务,避免拖延心理的产生。

4.2 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的指导作用

对当前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预防和调试,学校可以将“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教育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在公共必修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拖延”专题教学,在课堂外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拖延心理的专题讲座,同时积极开展学生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拖延心理,正视自己拖延心理的存在,且了解如何预防和调试。此外,学校应重视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与培训,才能更好地直接指导或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预防和解决拖延心理问题。

4.3 切实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外因固然重要,但终究还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拖延心理的预防和调试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意识。学生应该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勇于克服自身心理的弱点,用积极的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增强内心的动力感。学生要正确认识拖延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危害,才能调整对目标的心理预期,转变认识观念,从而帮助摆脱拖延带来的纠结和苦恼。要严格制定计划,树立明确的目标,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落实完成,假若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要给予自己严厉的惩罚,反之要及时进行自我表扬和自我鼓励。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寻找外在的支持力量。从“跳一跳,够得到”原理出发,制定合理的目标,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帮助建立自信、自尊和自爱。

[参考文献]

[1] 甘良梅,余嘉元.国外关于拖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

[2] 马明胜.拖沓习惯实证研究的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10(09).

[3] 包翠秋.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

[4] 郝敏.当代大学生拖延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5] 彭乙.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社会比较倾向、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现状调查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