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

2018-05-14 14:27王舒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预习实践

【摘要】让学生坚持预习,形成有效的预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预习应该从小学低段抓起。教师要让低段学生树立正确的预习观念,教给低段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熟练地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预习;有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当前语文教学有两大走向:一是更多地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语言;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等,以学生为本。要想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真规划学生的预习作业,从中捕捉学生的困惑疑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无意识注意占主体地位,有意注意不强,自控能力差,缺少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在实际的教学中,预习作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根源,一是因为“预习”这一课堂外的环节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充分的重视;二是“预习”作业的设计和反馈在操作中存在难度。

这样,改变预习作业流于形式的现状,指导学生认真有效地预习,在当前具有现实意义。

一、预习作业,激励学生有效预习

预习在这里可以分为“单元预习”和“单篇课文预习”两种类型。“单元预习”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之前对整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学习要求等有所了解的过程;“单篇课文预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对该篇课文的内容、特色等有所思考和感悟的过程。

(一)“单元预习”(见附录1)

在以往预习作业的基础上加入“单元预习”,一是旨在培养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时的分析、策划、总结等能力;二是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完成了预习作业之后的第二天,教师往往就开始了该篇课文的教学,很难在短时间内整理出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学生在“单元预习”时就每篇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无疑充分地给了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和梳理的时间,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起点进行有效教学。正如学生所认为:“单元预习能帮助我弄清楚这一个单元在讲一个什么主题,我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去学习这几篇课文,还启发我学完整个单元后再整体回顾一下。”

(二)“单篇课文预习”(见表1)

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一画段儿,二画圈儿,三画翘舌音儿,四画疑难处,五画好词句儿。“一画段儿”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二画圈儿”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儿”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由于在课文中需“会写”的生字和需“会认”的生字无明显标志,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在读课文时会对自己画出的需“会写”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三画翘舌音儿”,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地读书。“四画疑难”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在旁边画“?”。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五画好词句”就是指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有些词句可能对学生的思想有触动,能给以启迪;有的是遣词造句恰到好处给人美感;有的是可以幫助自己正确、快速地理解课文等。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个口诀称为“五画读书预习法”。

不论是“单元预习”还是“单篇课文预习”的设计,都留给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相互评价、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很好地开发了学生本身的资源促进他们有效地学习。

二、自主选择,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这里的“自主选择”,指的是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对预习的内容、合作的伙伴、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确实能够促进他们更加积极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要想学生做出有效的“自主选择”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一)“自主选择”需要老师引导

当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单元预习”与“单篇课文预习”的作业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与低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加设“特色板块”。那么这些“特色板块”,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

1.单元整体,激趣引导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个单元就是“春天来了”。在单元学习之前让孩子“找春天”,从而自主选择“我心中的春天”的呈现方式,可以外出踏青画画春的美景,可以朗诵描写春天的诗歌,可以唱春天、舞春天,还可以动手写写看到的春天,从而使孩子在课文的学习前就进入角色,体会春天的美好。下面就是一位学生在游玩了湘湖后写下的一段话:

春天的湘湖真的好美啊!一下车,我就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空气里夹杂着泥土的气味,小草的气味,还有不同的花儿的气味,甜丝丝的,真好闻。湖边的柳树开始发芽了,小小的,嫩嫩的,树枝上不再是光秃秃的了。风儿微微一吹,柳树便开始跳起舞来。沿着湖边走几步,我就看到在石头边上长出的一丛丛的迎春花,绿绿的枝条上长满了金黄的小花,妈妈说迎春花是春天开得最早的花,它一开人们就知道是春天来了。

汪伟英在《释放语文学习的原动力》一书中说,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学习得比较自主、愉悦,感受到了春天,发现了春天的特点,更丰富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2.单篇课文,重点引导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课是《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雷锋”这个名字也许早就听说过,但要说是真正了解他的可能就少之又少了。那么如何让学生学懂这一课,学好这一课,课前的预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期初,教师便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了《雷锋故事》,结合班队课开展“雷锋故事会”,让学生选取一段自认为最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结合雷锋故事让学生抄录关于雷锋的名句:“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向雷锋同志学习。”……

有了前面的铺垫,当学生再来学习这篇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

(二)“自主选择”需要多种评价方式

在低段,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自主预习意识的保持。故在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进行评价时,我们主要采用多样评价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创设了“预习之星”“小老师”等角色,让认真预习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这既是对他们肯定性的评价,又能对其他孩子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同时,我们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或闪光之处,都及时地进行表扬和肯定,尽量给予真诚而富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评价,让孩子从中感觉到老师的认可和赞许,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完成预习。而评价主体,我们也尽量做到多元化,“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生互评”这种多主体的有效互动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成长,使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如下表2所示:

教师只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积极有效地行使自主选择权,展开学习,那么一定能够随着学生渐入佳境的学习表现找到更多更好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成效上确实有所精进。当然,随着教学实践的日益深入,学生还会有继续精进的空间,让我们繼续努力并有所期待。

参考文献

[1]张允玲.浅议小学语文预习中的问题及指导对策[J].科教导刊,2010(33).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美]罗杰斯.自由学习[M].伍新春,管琳,贾荣芳,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舒,女,1984年生,浙江萧山人,本科学历,小教一级,研究方向为语文学科。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预习实践
有趣的预习题组作业使课堂更高效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