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设施园艺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18-05-14 08:59姜倩倩曹慧张保仁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践

姜倩倩 曹慧 张保仁

摘要 从设施园艺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出发,对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期推动创新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设施园艺学实验;翻转课堂;半开放实验;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2-0229-03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rotected horticulture course,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rotected horticulture course wer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flipping classroom was constructed,so a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applied agricultural talents.

Key words Protected horticulture experiment;Flipping classroom;Semiopen experiment;Practice

乡村振兴,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设施园艺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途径。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培训新型农民是设施园艺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设施园艺学是高等院校园艺专业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以培养从事设施园艺生产、适应设施园艺岗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加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设施园艺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2]。

翻转课堂是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进行调整组合,学生掌握学习的决定权和主动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成为教学和学习主体、二者配合积极开展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活动,学生能主动以项目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深层次理解和多层次锻炼[3]。笔者从设施园艺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出发,对设施园艺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期推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1 现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不合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性差

以潍坊学院为例,作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设施园艺学课程共63学时,包括45学时理论課和18学时实验课。理论课中学习的园艺设施的类型与结构设计、园艺设施的性能及环境调控和设施园艺作物的栽培管理等知识,学生只有及时开展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动手操作,才能加深理解,深刻记忆,灵活应用[4]。由园艺设施类型调查、温室性能观测、设施无土育苗技术、温室果菜的植株调整、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等6个实验组成的18学时实验课,内容上无法匹配理论课,且二者之间衔接性差,极易出现理论课滞后于实验课的问题。此外,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可调整范围有限,灵活性差,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即时认知。

1.2 教学条件有限,实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大部分学校由于实验设备及实验器材缺乏,无法满足园艺设施的类型与结构设计、园艺设施的性能及环境调控的实验需求,许多授课教师只能通过图片平面展示。传统的实验教学活动中,课前学生基本不参与实验的前期准备,致使学生对实验目的的认识不明确;课中以教师讲授示范、学生观摩想象为主,致使学生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课后简单完成实验报告,致使课堂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因此,学生对实验课表现出兴趣不高、态度不端正,致使设施园艺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1.3 实验考核体系不科学

大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考核采用“课上表现+总结报告”的方式或课程教学结束,学生随机抽取指定实验内容,采用现场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这些考核方式均不适合于设施园艺学实验考核。一方面,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时,普遍存在形式化或抄袭的现象;随机抽题考核则存在极大的偶然性,会限制学生的创新;另一方面,无论是园艺设施调查观测、设施无土育苗技术,还是温室果菜的植株调整,均应以代表性“产品”—设施结构图、健壮幼苗或品质果实为最终考核指标。传统考核方式显然与此特点不符,难以达到评测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的目的,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设施园艺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遵循匹配性、衔接性、主动性、直观性、科学性原则,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实验教学体系。

2.1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实验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和“双主体”教学理念,设计半开放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图1)。半开放型实验教学是将所需要的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2],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验基础,选择相应难度的实验内容,然后根据教师发布的实验任务,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教师结合理论课在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设备、实验方法等方面给予理论性指导并辅助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所,根据实验内容,灵活安排时间进行操作训练,在此过程中师生利用微信、邮箱等平台及时互动,对关键技术交流讨论,教师到实训场所对难点重点环节讲解演示。每次操作训练后(课后),学生及时记录实验过程,提出并分析问题,不断优化实验方案,直至实验结束,完成总结报告。

2.2 开放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项目

潍坊学院校内日光温室为学生进行设施园艺学实验提供了便利条件,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和园艺学概论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行设施园艺学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课程讲授完设施类型、结构、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后,将学生分成5~6人的不同小组,每组分得一定面积的“责任田”,自主从教师整合和优化的“套餐式”实验内容中选择一项(表1),根据实验任务单,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实验方案,以团队承包方式开展实验。

与传统独立、分散实验不同,每组“套餐式”实验包含基础实验、综合提高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内容,以充分提升实验教学水平[5]。基础实验围绕“园艺设施的类型与结构设计”开设,使学生在了解潍坊地区主要园艺设施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的基础上,能结合家乡的地理气候条件,设计出适应当地情况的日光温室的基本结构。综合提高实验将“园艺设施的性能及环境调控”与“园艺设施的应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了解日光温室性能的基础上,掌握环境调控技术,完成园艺植物的生产。研究创新实验以综合提高实验为载体,综合专业特点,设计适宜难度的研究型小课题,实现教师“研究性教”和学生“研究性学”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其科学研究能力。

2.3 丰富实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之一[6]。基于设施园艺学课程实验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尤其要利用地域优势,挖掘“寿光模式”设施生产中生动、新颖的案例,精选农业科教类电视或网络平台,比如CCTV-7的《农广天地》和《科技苑》、山东电视台的《乡村季风》上的典型节目,课前与实验任务单一起发布给学生。视频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科学实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掌握生产技能[7]。同时,教师将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如大纲、日历、课件、视频等)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浏览下载相关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剖析案例,查阅资料,结合理论学习,制定出实验方案。

在教学手段上,课程实验与实习结合[8],利用实习周到寿光、昌乐等设施生产先进地区参观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了解实际生产、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设施园艺课程的学习效果;课程实验与教师科研结合,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组建兴趣小组,积极参加教师相关的科研活动,比如园艺作物抗逆生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园艺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另外,课程组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国创项目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等。学生对教师科研工作的参与,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了科学研究能力,对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深造都起到了极大的促進作用。

2.4 跟踪实验教学过程,优化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注重考评的过程性和指标的科学性:课程考核贯穿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采用课前(30%)、课中(50%)和课后(20%)的评价方式作为综合评价学生的评分标准。课前考核的重点是实验方案的制定;课中考核的重点是园艺产品生产过程的良好开展,学生拍照、录像记录,教师不定期实地检查,最后以产品实物的形式呈现;课后考核的重点是总结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要注重考核中学生的自主性,每个环节都进行多元评价:个人自评(10%)、小组评价(30%)、组长评价(10%)和教师评价(50%)。在新的考评体系中,实现了考核的过程性和科学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3 结语

设施园艺学课程的开设在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应用型农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核心,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初步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双主体模式设施园艺学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了实践。这些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吴智明,赵春香,周俊辉.《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1-32.

[2]许茹,钟凤林.《设施园艺学》实验课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现代园艺,2016(11):145-147.

[3]熊伟,黎明,张晓琴.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8(4):82.

[4]李胜利,孙治强.“设施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4(6):204-206.

[5]李朝红.高职设施园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322-333.

[6]张颜,李好,李智,等.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5):248-249,251.

[7]李媛媛,曹慧,程贯召,等.植物生理学实验视频的录制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8,46(2):216-217,219.

[8]肖旭峰,喻晓强,范淑英.《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165,167.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