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分层递进”社会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8-05-14 16:11黄海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培养体系社会实践

黄海

摘要:文章基于能力本位的视角,结合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的现状,从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目标、运行模式及保障机制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层次分明、逐步推进的“分层递进”社会实践培养体系,解决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制约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能力本位;分层递进;社会实践;培养体系

一、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在校高职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当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在各高职院校普遍开展,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给他们提供了接触社会、践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机会。但目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学校、专业和学生三个方面。从学校层面而言,缺乏对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规划、组织和动态管理,活动评估制度不科学,考评质量难保证,导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大打折扣。从专业层面而言,一方面,各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不高,力度不够,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疏于管理,缺乏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嚴重脱节,社会实践培养目标定位“一刀切”,活动运行模式单一,缺乏系统化、层次化设计和前后环节的动态衔接,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学生层面而言,学生参与热情普遍不高,弄虚作假的现象严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流于形式。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高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高职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安排,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层次分明、逐步推进的社会实践教学链,构建“分层递进”的社会实践培养体系。

二、“分层递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目标

能力本位教育是以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其核心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将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1]。在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力目标的设计尤为关键,直接关系着社会实践活动目标能否实现。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培养的总目标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在不同培养阶段应体现为阶梯状目标,主要有四个层次。

(一)公共技能目标

公共技能目标即通识教育所实现的能力目标,包括身体素质、阅读与理解能力、写作技能、办公软件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信息分析检索能力等。

(二)专业基础技能目标

专业基础技能目标即对专业的基本认知能力,包括理解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能力、掌握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能力。

(三)专业技术技能目标

专业技术技能目标即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包括有效掌握并运用专业工具、技术和方法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的信息素养与开发能力等。

(四)综合应用技能目标

综合应用技能目标即专业领域拓展与创新的能力,包括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协同运用多方面技能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研究过程中的创新实践能力与个体发展能力等。

这四个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目标是一个逐步提高的递进式过程,而在同一层次不同能力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递进式的过程。

三、“分层递进”的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模式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在做好能力目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遵循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形成与能力目标对接的灵活多样的、具有高职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模式。

(一)社团化运行模式

据调查,高校新生入学后往往热衷于参加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以开阔眼界、交流学习、增进友谊、提升能力[2]。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发挥其“高校第二课堂引领者”的优势,针对大一新生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公益宣讲等,开阔新生眼界,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

(二)专业化实践模式

高职社会实践活动应配合专业课堂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认知能力及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

第一,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课程的认知式、体验式教学活动相结合,如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考察、进行校内各职能部门的顶岗见习等。社会实践的开展应紧密联系相关行业、企业,使学生接受职业环境的熏陶,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

第二,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利用假期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并逐步形成职业道德。

第三,将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专业顶岗实习始终,大三学生半年的专业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重要的实践环节,要充分利用学生毕业设计的契机,做好毕业设计选题指导,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逐步完善和深化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顶岗实习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企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项目化实践模式

社团化实践模式、专业化实践模式有助于构建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模式。在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可以给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力突出、表现优异的学生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平台,构建项目化实践模式。项目化实践模式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某一问题,仔细设计某项任务,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专业领域拓展与创新的能力。项目化实践模式为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锻炼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协同运用多方面技能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个人发展,实现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综合应用技能目标。

社团化、专业化及项目化实践模式应紧扣高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层级的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差异化、动态化设计,确保不同模式的社會实践活动遵循初阶、进阶和高阶的进程,形成层次分明、逐步推进的社会实践教学链。

四、分层设计社会实践保障机制

为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实践保障机制,提高社会实践培养体系的实效性。

(一)组织层面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但其实践形式基本上是分散的,因此,学校要加强有效规划、组织和动态管理。比如,成立全校及各二级学院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联合合作企业、主办部门组建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队伍,建立统一的配合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3]。把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整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统筹规划,并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生学分管理范畴,规定社会实践课时、学分,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各种评优挂钩。为了保证高职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化运行,要进行社会实践管理工作的流程设计,做好能力目标的设定、运行模式的选择、前期宣传的开展、活动实施的管理、活动总结的评估等工作,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二)师资层面

应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的指导教师队伍,并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兴趣,使社会实践活动得到规范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学校相关主管部门应制订考核措施,将学校专业教师的评优评先与其承担的社会实践指导的工作量、工作效果挂钩,同时,开拓多渠道的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来源,如教育经费拨款、社会资助等。

(三)评估层面

要构建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估机制,从制度层面对活动考评进行管理和规范,既注重实践结果更注重活动过程,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学校主管部门应制订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与办法,细化学生社会实践评估标准和方法,既要考核学生上交的各种社会实践成果资料,更要注重评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综合表现。要形成学校主管单位、企业接收单位和实践指导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估系统,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推行社会实践合格证书制度,将其与学生的评优、学分挂钩。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分层递进”社会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是按照“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的逻辑分阶段、多层次、递进式地对高职生进行培养,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从能力目标、实践运行、实践保障入手构建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培养体系。“分层递进”培养体系包含时间上前后贯通、空间上相互支撑、内容上全面系统、层次上逐步提升等基本要义。该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突破当前社会实践活动制约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瓶颈,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促进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发展。同时,该体系对探索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改革路径,深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宝玲,吴敏.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1(8):81-84,92.

[2]冯可可.与专业对接的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4):55-58.

[3]余家鹏.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贵州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培养体系社会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