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合一”的后勤管理

2018-05-14 13:13朱继文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后勤人员后勤树叶

朱继文

对于一线前勤工作多数园长都得心应手,毕竟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但是后勤工作有哪些内容,后勤如何管理才能实现全园齐心协力、相辅相成地工作呢?“后勤”工作,岗位分散,涵盖面广,责任重大,涉及膳食制作、财产物品管理、设施设备维护增减、安全保障等,其“后”字只是工作内容上的概念,而并非职责定位上的主次。管理者要明确后勤人员的角色定位,那就是教育者、服务者、研究者。“三者合一”的身份决定幼儿园后勤工作必须靠前配置,听在先、想在前、研在前,提前于前勤开展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幼儿园的顺利发展。

后勤人员的第一个身份——

幼儿园是教育机构,后勤人员的第一身份必然是教育者。工作要体现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这是幼儿园后勤人员区别于其他岗位的显著标志。身处育人环境之中,即便不是教师也担负着言传身教的责任,后勤工作就是没有讲台的课堂,立德树人的要求不降低。

案例:落叶一片都不能有

秋末冬初正是树叶纷纷落下的季节,一天,我发现保洁老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敲打银杏树叶。我猜想着,是不是保洁老师每天都要清扫那么多的树叶嫌麻烦啊,干脆把树叶都打下来,一劳永逸。于是便询问原因,才知道这是后勤主任管理的要求:不让幼儿园有一片落叶!这是一个检查指标。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因此绝对不能有卫生和消毒的死角,必须保持三洁、六净、八角光的标准。

我问道:“清扫干净的目的是什么呢?”“假如地上有落叶,孩子会做什么呢?”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把保洁老师问懵了。“领导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一定把任务努力完成到最好,这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啊。”质朴的话语深深震动了我,在他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就是卫生是否到位,树叶是否清扫,自己如何工作才能完成清潔度指标。至于对于孩子的教育价值,那不是他所要思考的范畴。

我从后勤和前勤教育的结合点出发,引导大家思考:落下的树叶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价值?树叶清扫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价值?于是,前勤后勤一起协商,让儿童和树叶做游戏。孩子们天女撒花般扔着玩、脚用力地踩着玩、用手拔根拉着玩;两天不清扫,任凭风吹,引导孩子观察风的走向和树叶自然成堆现象;让孩子们参与扫树叶,孩子们探索使用各种工具,乐趣无穷;捡树叶其实也是孩子们的游戏。

作为园长,要有对教育本质和管理本质的把握,不能“管理死”和“死管理”。“一片叶子都没有”的评价标准,不符合树木生长规律,也缺少对劳动价值的尊重,更与幼儿教育理念绝缘。它既否定了“人人都是教育者”的管理文化,局限保洁员老师的教育格局,同时剥夺孩子们与自然嬉戏的机会。对后勤工作的管理必须有教育思想作支撑,思若水之源,行若水之波;思若木之根,行若木之枝。只有把教育观、儿童观铭记于心,后勤指导才会如行云流水。

后勤人员的第二个标签——

后勤的服务对象是谁?毋庸置疑,幼儿园中的每个人——幼儿、家长、教师、社区都是后勤的服务对象。如何提供优质服务呢?对服务对象要了解、理解,同时增加服务的敏感性,对幼儿阶段性需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幼儿入园哭闹时,知道熬制什么饮品能减少孩子上火;操场追逐跑时,知道在拐角安装什么物品减少磕碰伤;探索研究时,有意识地收集PVC管、小木块、板材、空油桶、菜根等,为幼儿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服务于老师时,对不同性别教师的思维模式、理解方式、表达形式要有所了解。有句话说得好“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性员工习惯“聚焦式”看待问题,一线女教师则是“发散式”看待问题。幼儿园里女教师多,要理解女性的兴趣、爱好,才能让服务型工作深入人心,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服务家长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的案例也许会有启示。

案例:能遮阳的LED屏

幼儿园大门口距离路边有一条长20米左右的长廊,长廊的两边放置园所文化介绍和幼儿活动的照片,来园和离园时间会听到亲子之间温馨的对话:“今天吃什么?”“吃黄豆焖羊排。”“妈妈,看,这是我在跑的照片。”“呀,跑的真帅气。”……

夏季,接孩子的时候,家长唠叨说:“每天在这儿等着接孩子真是一件苦差事,干站着没事儿干,两分钟都觉得那么长。”“是呀,春秋季还好,现在迎着太阳热得简直受不了。”“年轻人怎么着都还能凑合,老人就不容易了,又站着又晒着简直遭罪。”

正在整理长廊花束的后勤老师听到家长的聊天心中有些触动:自己不是接孩子大军中的一员,平时还真没注意到这一问题。怎样既能方便家长又能合理地利用这条长廊呢?

当后勤老师把听到的问题反馈给我时,我又把问题抛给大家,请大家讨论如何解决。老师们的办法很多,有的提议加遮阳篷,有的提议增加移动遮阳伞,有的提议加高一侧围墙遮阳,有的提议投放杂志报刊等等。总言而之,既要遮阳,又能减少无趣等待,同时宣传园所教育。

一个新的想法油然而生,大家决定利用上层空间,在遮阳同时把平面的宣传转变为立体的宣传。众人决定订制一条专属于家长、专属于孩子们的“LED显示器”。当两块4米乘5米大小的LED屏横架在长廊上方时,家长们欢呼不已,因为遮阳的问题解决啦!当屏幕上滚动播放各班幼儿一日活动的照片、亲子活动的视频、家长参加“校园之美”的摄影作品时,家长和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离园时家长们边欣赏边交流,感慨幼儿园的用心和孩子的成长。

服务于园所工作,捕捉信息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不可少。这不仅是服务工作的创新,更是园所品牌文化的宣传与物化。管理者对服务工作的肯定与评价让后勤职工的价值感油然而生。

后勤人员的第三个标志——

对于“后勤人员也是研究者”的定位,一些幼教工作者甚至园长并没有这样的认识,总觉得后勤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就行了,研究是老师们的事情。从一个个“弯路故事”来看,后勤一定要参与教育教学,参与研究,因为只有研究幼儿、研究课程才知道如何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需要能力为基础。

案例:买花的学问

新学期伊始,各班老师写了一份植物购买需要清单给采购师傅。第二天,采购师傅到花卉市场,请教了花卉师,从花房选了几种提名率最高的花卉,按每班每种2盆的量购买回来。没想到一些老师不高兴了。

“不是这些花啊,上学期孩子们都观察过了,得换几种。”

“我还强调了买瓷盆的,您忘了吧?”

“竹子有三种,您就买了一种,怎么对比观察呀?”

听了老师们的不满,采购师傅有点不好意思。同类、不同种植物的对比观察、不同生长环境的对比观察、新品种的尝试种植……这些教育目标在他头脑中想都没想过。原来,买花还有这么多学问啊!

采购师傅向我请教之后,我便开心地说道:“您都有研究课題了,植物与孩子发展之间的关系。”于是,采购师傅的角色转换为“研究者”,开启研究之旅。

首先,他和班中教师交流买花的细节,以及细节背后的原因,领会新精神,当然也学到了许多教育的理念。再次来到花鸟市场,虽然东看西找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次买回去的花得到教师们的称赞。

其次,有“研究”地绿化园所。园所研究食育课程,就需要多种植一些能开花、结果的食用性植物,让幼儿来感受植物的生长、收获以及转变成食品的过程;少见阳光的地带就选择一些喜阴、耐潮的植物,以便让幼儿进行植物生长的观察记录;面积稍小的空间要考虑花盆大小、搭配组合等因素,布置成艺术欣赏的环境。

最后,采购完成后,及时对所买物品进行登记,登记后将植物花卉分发到楼道、操场。每盆植物的记录本中要详细记载植物属性、浇水次数、维护人员、修剪人员,方便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有科学依据。同时还要及时整理、更新记录资料,不仅让老师准确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还可以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从实用到艺术,从绿化、美化、净化到知识化,可以说是“无言之教”,使环境对幼儿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灯笼悬挂的位置、一盆花摆放的方式、池塘里金鱼的种类,这些都是孩子们认知的途径,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审美能力,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生活经验。

总之,后勤多与物打交道,但背后承载的是对儿童发展的研究、是儿童第一的思想。认识到这一点需要园长精心的指导,绝对不是简单的示意“这样做”,而是人人都成为懂儿童的人、乐于研究儿童的人。后勤的组织与实施正如一棵大树,枝蔓繁茂、错综复杂,但是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才能结出累累硕果。作为管理者,需要在开展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精心培育出后勤管理大树上的果实,才能让后勤和前勤一样,走品牌化教育、服务、研究之路。

猜你喜欢
后勤人员后勤树叶
树叶的不同称呼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在园务管理中提高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
医院后勤社会化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供电企业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完善策略分析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一片树叶
后勤装备方队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