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在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应用

2018-05-18 10:52叶春来
考试周刊 2018年49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摘 要: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然而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分析往往掌控着学生的理解过程,文本意义的生成也是由教师整齐划一地规定着,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因此,笔者以教学《中外人文名作导读》为例,通过“个性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人文素质课程;《中外人文名作导读》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但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分析往往掌控着学生的理解过程,文本意义的生成也是由教师整齐划一地规定着,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个性化阅读是因人而异的阅读,学生阅读的理解需要一个多元启迪的“入口”,学生独特的感受需要一个多元表达的“出口”。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历、阅读积累出发构建对文章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别人未曾发现的新意,超越作者、超越文本,从中发现自我的乐趣。笔者在人文素质课程《中外人文名作导读》教学中尝试开展个性化阅读,颇有收获。

一、 在经典阅读中感受个性化阅读的魅力

一部好的作品,从它诞生那天起,就给读者预留了无限广阔的阐释空间。从不同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读出不同的意蕴。正是在这各不相同的阐释中,作品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阅读者也从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这是经典的魅力所在,也是个性化阅读的魅力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方法指导,让学生充分感受个性化阅读的魅力。

(一) 激发思维,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感受个性化阅读的魅力。譬如,品读《天才梦》中母亲说“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这句话时,可以采用文本对比阅读和巧妙的问题设计来激发学生去思考:

这样的一位母亲和史铁生《我与地坛》中那位每天失神地呆呆地站在门口目送残疾儿子出去,带着一颗焦灼的心大海捞针般地去地坛找寻儿子的母亲有什么不同吗?

通过多角度地对比阅读,学生很容易有创意地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有学生读出《我与地坛》里母亲的坚忍和伟大,读出《天才梦》里母亲是因为不愿看到敏感天才女儿在现世中的愚笨和四处碰壁的困难,狠话底下的柔情。也有学生读出《我与地坛》中叩开人生道路之门的儿子对母亲的悔恨遗憾,读出《天才梦》中沉浸在自己梦里繁华世界的天才女儿对母亲真切感受的忽略。

(二) 品味语言,多层次揣摩文本情感

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最要紧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作家笔下那些有形的可感的文字是丰富多彩的,有概括的表述,也有细节的描摹;有情感的直抒胸臆,也有含蓄的表达;有按顺叙的娓娓道来,也有倒叙插叙的峰回路转;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有“人比黄花瘦”的清新婉约……只有细加体会,才能读出意味深长来。

譬如赏析《西厢记·惊艳》中写张生偶然在道场上看到崔莺莺,被她的美艳吸引,便动心思设法接近,要向和尚借一间僧房暂住。还没有开口借房,唱的却是:“不做周方,埋怨杀你个法聪和尚”。教师就要提示学生发挥想象,借助人物语言的暗示,探究作品已经呈现的文字背后没有直接写出的内容。这样才能读出“今朝张生”和“昨夜张生”的不同,才能体会到“极无理可笑语,然却是异样神变之笔”的意味深长。只有通过语言文字创设出来的内容及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悟、吟咏品味、含英咀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才能贴近作品的灵魂。

(三) 鼓励参与,多形式呈现阅读体验

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不尽相同,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有的喜欢交流分享……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恰当的氛围,鼓励学生多形式地分享阅读体验。在《中外人文名作導读》教学中,笔者在课前设置“我的阅读分享”环节,在课内安排进行情景剧表演、精彩语段朗读分享环节,在课后引导学生做个性化批注摘记等环节,让学生多形式分享他们的阅读感悟和体会。譬如,在“敬重自然”这个专题教学中,课前“我的阅读分享”环节就有学生和我们分享了柴静的《看见》读后、《穹顶之下》观后的感悟,《看见》中记录的一个个大事件和纪录片报道环境污染的现状,让学生明白只有心存敬重,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与意义;而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必将遭遇大自然的无情惩罚。这样的阅读体验,既落实了课内学习目标,又拓展了人文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充分感受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魅力。

二、 在互动对话中推动个性化阅读的开展

阅读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生命的相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高职人文素质课程课堂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认识、交流思想、发掘潜能和熏陶情感。教师是互动对话的引导者,要给学生留足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来推动个性化阅读的开展。

(一) 精心预设核心话题,点燃个性阅读的激情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纷呈。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能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师生是同读者和践行者,对创作者的意图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在各自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上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理解点。所以,教师可以精心预设核心话题让学生反复思考,交流讨论,在逐步修正和完善个人观点过程中点燃个性化阅读的激情。譬如探析“人生选择”的专题中,笔者教学《天才梦》一文时,就给学生预设了这样一个话题:

张爱玲在《传奇》出版时宣告“出名要趁早”,而作家毕淑敏却认为“确立目标要趁早”,你们认为在当下这两个观点哪个更契合我们?你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学生在思考和交流讨论中,会逐步悟到人生的選择无关对错,仅仅在于自己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做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面对选择时,能够学会选择,正确选择,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样,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其中充分感受到个性化阅读的魅力,也充分感受到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喜悦和乐趣。

(二) 随堂生成及时追问,碰撞思想交流的火花

课堂教学中,在围绕主问题讨论学习的同时,有时会生发许多奇思妙问,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因势利导,及时追问,启发学生对文本的美词佳句精段、结构技巧手法、含义主题情感等进行深入探究,碰撞出思想交流的火花,重组课堂生成性资源,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譬如教学汪曾祺《受戒》一文时,有学生在课上忽然发问:“小说里的和尚可以喝酒杀猪吃肉,甚至有老婆,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和尚却不准许这样做?”抓住学生这一发问,笔者追问:“如果现在的和尚这样子,会被叫做什么?”生答:“花和尚!”笔者追问:“为什么现在的和尚喝酒杀猪吃肉会被人唾弃,而同样场景在小说里你们却能感受到错位的美?”生答:“那是因为荸荠庵里的和尚们无一例外地按照自己想过的方式去生存,活得特别真实。”笔者再次追问:“除了真实,打动你的还有什么?”生异口同声答:“还有他们的淳朴和善良。”确实,人性美不止在于它的真实,更在于它的淳朴与善良。

这样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让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朦胧与博大,也可以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趣,更可以感受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三)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探究创新的品质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勇于提问,而且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文本内容发问,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乎情理之处发问,在教学结束前预留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方位发问,让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会有质的提高。

教师一定要学会耐心倾听,放低身段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我们会发现学生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懂得还多钻得还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还不时令老师猝不及防。这样,慢慢地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思维被打开了,人文素质课便枝繁叶茂,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便落地生根了。

三、 在拓展延伸中提升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带入文本,去感知去品味去感悟,而且还应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拓展中提升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经典阅读是与伟大灵魂永恒思想进行交流的过程。所以,笔者在《中外人文名作导读》教学中,一是课内设计拓展环节,润物细无声。每堂课都设计拓展延伸的环节,或是与专题相关的知识迁移,或是与文本有关的阅读反思,或是与作家相关的逸闻趣事等,让经典阅读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学生日常自觉自愿自在自为的行为,努力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二是举办“我的阅读分享”,共享而共进。每次课前安排五分钟“我的阅读分享”小环节,每学期末举办一次阅读分享专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和感悟。通过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分享,共同进步,既拓展了阅读视野,又提升了阅读能力。三是课外增加学生阅读量,厚积而薄发。结合文本教学推荐学生课外观看《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知性栏目,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有序地向学生推荐导读附录的100篇人文经典拓展阅读书目,鼓励学生课外积极阅读,在持续的阅读中铸造健全人格,在坚持不懈的自我修炼中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总之,我们要积极提倡个性化阅读,让高职人文素质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愉悦穿行、发现自我!

参考文献:

[1]熊佳红.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指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6):41-45.

[2]曹维菊.谈个性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阅读与作文,2012,(5):33-68.

[3]王建峰.师生互动理论及其现实有效性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6):75-77.

[4]刘梦溪.我们还要阅读经典吗?[J].招商周刊,2007,(6).

作者简介:

叶春来,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
试析如何开展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儿童成长,生成个性阅读精彩
借助背景知识,引导个性化阅读
基于人才成长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探析